提到李存審,他的九個兒子當中,最優秀的無疑就是李彥卿。

歷史上的李彥卿,是一員文武兼修的儒將,文韜武略堪稱當世一流。

雖然現在也還年輕,但如果把老李忽悠過來,讓老李帶一帶他兒子,定會讓李彥卿快速成長,將來就可以承擔出兵朝鮮的任務。

但是,在晉王那邊,周德威養老之後,就剩下為數不多的幾個老太保,晉王是不會鬆口的。

除非也利用太監的嘴,在晉王跟前進一番老李的讒言,方可如願。

當然,也可以在李嗣源那裡想辦法,誘使李嗣源把李存審趕出來!

但是這樣就又會有另一個結果:李嗣源在晉王軍中的地位會上升到獨一無二的地步,晉王也沒有了制衡李嗣源的力量。

可不把李存審忽悠到兗州,他很快就會被晉王李存勖指定為防禦契丹的將領,從而病死在幽州。

從這一點上說,李嗣源接替李存勖當皇帝,好像真的是天命所歸,就算是李繼岌這個穿越者,也不能改變。

與其讓老李不明不白地死去,那就不如把老李騙過來,發揮他的餘熱,帶一帶子弟軍的將領,讓他們快速成長。

李繼岌獨自沉思,讓宴會的氣氛冰冷到了極點。

李彥圖、李從訓、李從重、王思同等人都不知道李繼岌在想什麼,更不敢出言打擾,只能靜靜地等著。

李繼岌好似回過神來,笑道:“諸位勿怪,適才本世子有些走神,見諒!”

眾人紛紛舉杯,氣氛才一點點回暖。

李繼岌先給李從重敬酒,說道:“兄弟,辛苦你了!

一年來,把你放在這個遠離家鄉的地方,除了五六千男人,什麼也沒有,你可沒什麼變化吧!”

李從重剛開始還想弄出點眼淚,好點綴一下氣氛,但是聽到李繼岌後面的話,卻笑了起來:“世子,再要是不讓我回晉陽,那可保不準要發生什麼變化!”

眾人跟著大笑!

李繼岌問道:“從重,如今兗州的工坊如何了?”

李從重正色道:“基本與晉陽老家同步,稍稍落後兩三個月。

老家有的,這裡除了軍工和化工也都有。

現在工坊的百姓也有幾萬人了,收益穩定,足可養活我們。”

李繼岌:“你實行土地新政的時候,有沒有遇到阻力?你有沒有殺人?”

李從重:“現在,擁有土地超過百畝的地主已經沒有了。

大部分的地主獲得了售賣我們工坊產品的權利,把土地交上來了。

幾個頑固的,也都被技術性說服了。

後來又有幾個用土地交換了售賣權。

我只是殺了三個人,但他們的家屬後來也同意了。”

李繼岌:“本世子不深究你到底殺了幾個人。

不過,擁有四十萬人口的兗州,居然只有區區幾個地主反對,怕是不可能。

但還是那句話,只要得到老百姓的認可,殺幾個地主算不得什麼!”

李繼岌最希望的局面沒有出現:兗州吸納周邊更多的人口。

這當然是李從重顧此失彼的原因。

李繼岌也明白,把李從重一個人丟在這裡,沒有幫手,也是一個原因。

想要吸納兗州周圍的百姓們前來投靠,就必須讓兗州能夠產生強大的吸引力!

而達到這個目的的最好辦法,還是開設工坊,提供百姓們掙錢的機會。

有了這樣的打算,李繼岌終於放下心來,跟兗州的一眾官員們開懷暢飲。

隨後的幾天,李繼岌很忙,先是檢視了兗州的各個工坊,詳細瞭解工坊的盈利能力和管理現狀。

除此以外,他又檢視了兗州城周邊的地形。

李繼岌準備把兩種紙張的製造從晉陽剝離出來,放在兗州。

一是因為兗州距離江南很近,水陸交通都很發達,售賣到江南非常方便。

另一個是水。

河東非常缺水,只有一條汾河,不足以借力。

兗州不同,不僅有京杭大運河流經,境內也是河流縱橫,湖泊眾多。

北有四湖:昭陽湖、南陽湖、獨山湖、微山湖;

南有五湖:安山湖、馬踏湖、南旺湖、蜀山湖、馬場湖。

整個兗州,處在一片汪洋之中。

河流縱橫的好處是可以利用水力,打造利用水力驅動的器械,實現工坊生產的高效率;

還有個好處是可以排洩製造紙張時產生的酸水。

這倒不是想要禍水東引,而是因為整個河東只有一條汾河,如果被汙染,整個河東將會產生巨大的生態災難。

但兗州不同,這些廢水最終將會進入大海,依靠大自然的自平衡能力,不至於影響百姓的生活。

利用自然界的力量是趨勢,單純依靠人力不是長久之計。

後世西方爆發了工業革命,一個原因很重要,就是人力的多寡。

西方人少,當人力匱乏的時候,不得不想盡辦法發展機械;

而當時我國人口眾多,靠人力解決不了的問題,那就再加人。

所以就沒有發展機械的動力,也沒這個必要。

發展機械的投入,可不是一般的大。

而此時的形勢,就是人口太少了!

大唐鼎盛之時,人口將近九千萬,而現在,還不到三千萬。

要等著人口自然恢復,那還要至少一百年之久。

作為一個穿越者,當然不能任由歷史按照原來的軌跡發展下去,否則,他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

自然界的力量,現在能利用的也只有水力。

而化學的力量,此時也只能用來殺人,卻不是庇護人類。

還有軍工也是如此,不過比化工稍好一點的是,可以在大規模的土建施工中爆破土石。

既然要把兗州建設成為基地,那就要降低晉陽在子弟軍版圖中的地位。

這兩項子弟軍的看家本錢,是李繼岌必須要控制在手邊的,既不能假手他人,也不能離得太遠。

而且,按照李繼岌的計劃,晉陽不得不放棄。

當他再次佔領晉陽的時候,應該是奪命53年後的960年了。

恰好,他那個時候,也是53歲。

李繼岌領著李彥圖、李從訓、李從重、安家父子、王思同等幾人一同確定了十多處新建工坊的位置,王思同就要開始前期的準備工作了。

當晚,李繼岌做出了一個決定:五年之內,要把老家晉陽的重要家當,包括河東大學,都搬遷到兗州和膠東半島來。

當然,這個訊息是不能跟別人提起的,一旦晉王得知,以他的性子,怕是要引起軒然大波!

李繼岌的搬遷計劃其實也簡單!

第一步是軍工和化工,第二步是河東大學。

主要涉及到的其實是人,那些什麼爐子等等都值不了多少錢,運到兗州來,還不夠運費的。

但也要給晉陽老家留一點東西,像是醬油工坊、養豬場、豆油工坊這些,就不必搬遷,另起爐灶就行。

其他的諸如香皂和護膚膏、玻璃和鏡子等工坊的匠人和知情者,都必須搬來。

如果不來,那也沒啥好說的了,直接技術性失蹤!

不是李繼岌心狠手辣!而是因為這些東西太簡單。

技術和科學不一樣,技術是能看會的,科學是教也教不會的。

如果讓掌握這些技術的工匠都流入社會,那麼李繼岌也就再也沒有大展宏圖的本錢。

與其這樣,為什麼還要把它們搞出來呢?

所以,一定要擺正他自己和老百姓的各自位置:統治者和被統治者!

雖然李繼岌通常都認為,老百姓是統治者的根本所在,但在某些情況下,統治者也是老百姓的根本。

比如工坊的那些工匠,要不是遇到李繼岌招募工人,恐怕早已餓死,成為孤魂野鬼了!

李繼岌也不準備回晉陽了,他要待在這裡,建設這裡,發展這裡,真正把這裡當做他起飛的地方。

他給晉陽的張瓘寫了一封信,表明了他要佔領膠東半島的決心,安排張瓘制定搬遷計劃,這個計劃要考慮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不可莽撞。

並同時叮囑張瓘,李從泰一旦從海南迴來,不要在晉陽停留,直接來兗州。

李繼岌相信,李從泰的歸來,必將帶回來他夢寐以求的紡線、織布技術和機械。

而這兩樣東西,簡直就是取之不盡的聚寶盆!

同時,讓張瓘先把水泥工坊的匠人都派到兗州來,不可以漏掉一個人!

只要這些人到達,先期的建設就可以馬上開展,不必等到明年。

李繼岌還給李從襲寫了一封信,就是讓他給晉王身邊的大太監韋令圖透露一些訊息,是關於李存審和李存進在軍中的一些傳聞。

並告訴李從襲,可以自由發揮!

信中暗示,李繼岌準備佔領和開發膠東半島,但是因為半島荒涼,沒有人願意去。

李繼岌因為此事很傷腦筋。

依韋令圖的尿性,肯定會當做一個爆料,給晉王細細解說。

寫完信,李繼岌很得意,叫幾個人來喝酒。

李彥圖說:“世子,今日您很高興啊!”

李繼岌說道:“本世子幹了一件大事,過幾天你們就知道了!”

李從重問:“世子,你什麼時候返回晉陽?”

李繼岌:“本世子是暫時不準備回晉陽了。

這個兗州是戰略要地,東北方向的膠東半島更是一個好地方。

本世子準備整軍,佔領半島!”

李從訓大喜:“世子,果真這樣,末將請命,願當先鋒!”

李繼岌:“好滴!”

李從重一臉懵逼:“您,您不回去了?”

李繼岌:“暫時的,晉陽是老家,是根本,豈能不回?

但是,生為男兒,就要做點事情!

本世子在此發誓:不據半島,不回晉陽!”

李從重想了想,說道:“那我也不回去了!”

李繼岌大笑:“你倒是不傻,還記著想撈軍功!”

李彥圖也不作假,當即問道:“世子,那我是留在兗州,還是返回晉陽?”

李繼岌:“很快就有兩個重量級的老將來到子弟軍,到時候,你們如何佈置,還要在軍議會上決定。

說實話,本世子有些時候做出的決定,也是不得已為之。

其實心裡根本沒底!

本世子也是要等兩位老將來了之後,才可能決定下一步的策略。

但是,我們小輩也不能幹等著老一輩前來指導。

在他們來之前,我們也要制定相應的措施,到時候跟老將們的方案進行對比,才能發現我們的不足之處!

這麼說吧,想要長久佔領和發展兗州、膠東,諸位覺得需要我們準備多少兵力呢?”

李從重:“誰啊?誰要來?”

眾人也想不到誰會來子弟軍。

現在的子弟軍將領,都是晚一輩的小將,還沒聽說哪個老將要來。

還是重量級的?

李繼岌:“抓緊時間吧!小朋友們!

老將來了,你們怕是發言權都沒有了!

都說說,咱們要佔領半島需要怎樣的謀劃!”

聽聞此言,眾人都安靜下來。

李從訓是個讀過書的,他沉吟道:“兗州之西,梁軍主力被晉王主力牽制,當可無虞;

南向之地,則是荊楚,江南小國,安居一隅,不足為慮;

我軍只需在兗州之北設立防務,其餘兵力,則可大舉東征,攻取半島。

同時,半島兵力疲弱,也用不了多少人,兩個師足矣!”

李彥圖:“話是這麼說,但西面也要留一部分人馬,南面也不能掉以輕心。畢竟,如果東征半島出現曲折,兗州絕對不能出現問題!”

李從重:“不算石敬瑭的第三軍和世子的一萬中軍,我們還有五萬子弟軍,六個師,十八個團,兵力總是夠用的!”

李繼岌說道:“你說的這六個師,李彥琳一個師守著關中,李紹榮一個師守著幽州,兗州這裡還要有一個,就只剩下三個師了!

晉陽老家要不要守?

要不要防著契丹南下?

如果契丹南下擄掠,大同失守,怎麼辦?

還有,父王那裡萬一緊張,我們要不要支援?

如果我們大舉東征,江南小國北上犯境怎麼辦?

十八個團!十八個團就能包打天下了?”

李從重不敢說話了。

因為形勢確是如此!

晉王的軍隊在跟梁軍死磕,如果李繼岌不搞出來東征半島的事情,整個局面晉王還是可以控制的。

可李繼岌想要提前佈局,開始自己的王圖霸業,就必然使得晉軍的戰線拉長。

尤其是,戰場形勢瞬息萬變,稍有不慎,就是滿盤皆輸!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們該上場了

伽瀾星

山河萬里不及美人笑

許星然

鴻蒙霄雲

ql生水文畫

怠戴

抑菌劑

小懶貓,我的!

百里易安

誰懂呀,我在各個世界當前排

菜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