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蓋蘇文對這次征戰,也是煞費苦心。

辛苦佈局這一切,能有眼前這樣的戰況,對他來說是非常滿意。

這次的征戰,一開始只准備做好防守,沒有想過進攻。

跟隋煬帝三次對戰之後,敵人倒是滅國了,自已這邊也傷的很重。

三次征戰也算是把國家掏空了,所以只做好了禦敵的狀態。

一開始的計劃是,只要防禦就可以,因為唐軍是扛不住寒冷的,到時候跟隋軍一樣,沒等攻打,光是凍死的就已經佔了大半。

他們士兵沒有禦寒的皮毛,在自已的土地上,冬天征戰,得到的只有凍死。

本以為能凍死大半,到時候自已的計劃就可以施行完成,也不需要額外的調遣兵力,只做防禦就可以。

怎麼也沒有想到,這次唐軍竟然有了禦寒的衣物。

這樣的行為,算是打的自已這邊措手不及了。

當得知唐軍穿了一種名叫‘棉’織物的衣服後,泉蓋蘇文也傻眼了。

這一個多月的攻城,自已的防禦措施也確實管用。

遼東城沒有被攻下,還有就是,敵軍也沒有一人被凍死。

他們的軍服,不止方便行走,顏色也是實在難以讓人看出。

灰色的顏色的,不論白天黑夜,從遠處看,都不好分別。

自已這邊的城池防禦很到位,唐軍那邊也很頑固,已經一個月了,他們攻擊的盡頭,是一點都沒有縮減。

見此情景,泉蓋蘇文才決定,集合大部分兵馬,趁著唐軍在城外,直接包抄他們,把他們圍在中間打。

唐軍只是在地勢上佔了優勢,只要自已這邊包圍樣式的進攻,他就必死無疑。

四天後,集合的兵馬就能到了平壤城,從平壤去遼東,最多兩天。

這樣的計劃來說,拿下唐軍,最多七天。

泉蓋蘇文想著自已設定的計劃,滿眼都是成功的喜悅。

想到這裡,泉蓋蘇文端起桌上的酒杯,就好像已經是提前慶祝勝利,十分自通道:

“哼,小小李世民,真是不知死活啊!”

“隋軍在我手中,如同螻蟻般的輕而易舉,就可以捻碎,現在看來的,唐軍是要步他後塵!”

一番話語中,霸氣外露。

泉蓋蘇文就是有這樣的自信,能夠拿下李世民。

他可是硬剛隋軍三次出征,要不是他,隋軍早破國門了。

也正是因為他的功勞,國王的忌憚,也讓他成了隻手遮天的權臣。

一旁的謀士看著泉蓋蘇文,輕微皺眉分析道:

“大對盧,切不可輕視李世民,他這次出征,跟隋軍不一樣,這一切都是他提前計劃..”

沒等謀士說完,就被泉蓋蘇舉起手示意他閉嘴。

大對盧是高句麗國家,對臣子的最高稱呼。

這個稱呼就像,舊時期,老外的教皇一樣,地位很高,國王都得聽教皇的。

甚至是哪一任國王上任,都得詢問教皇,是否同意,沒有教皇承認的王族,不算王族,即便他是公認的太子都不行!

泉蓋蘇文在高句麗的地位,就是這樣崇高。

謀士聽完後,對泉蓋蘇文的意見,十分不贊同。

那就是說李世民是沒有準備的進攻,這簡直就是最錯誤的分析。

在謀士看來,這次唐軍的出征,準備的十分充足。

光是那禦寒的衣物,就足以證明,唐軍打的不是沒有準備的仗。

還有就是軍隊的整體進攻策略,一個月征戰以來,按照他們的防禦,唐軍真的要像是隋軍那樣無能,早就不成隊形了。

眼下的唐軍不止沒有散亂,駐紮的軍營中休整。

前線傳來的訊息,聲稱唐軍仍然在操練兵馬!

更多的就是,每日的炊煙比之前的都多。

如此大的炊煙,謀士看來,那可能是他們操練完兵力後,都在做飯補充體力。

按照形容,感覺對面計程車兵,一日可能吃五六頓不止。

沒等謀士說完自已的意見,泉蓋蘇文厲聲呵道:

“怎麼?看來你認為,你比我更懂打仗?”

一番質問厲呵後,泉蓋蘇文厭煩的瞥了一眼謀士,一個小小的下人,也敢對他曾經的戰績點評!

謀士說唐軍跟隋軍不一樣,這話簡直就是荒唐發言。

在泉蓋蘇文看來,他就是在否定自已曾經的戰績。

當時消滅隋軍是何等的威風,在他看來,唐軍跟隋軍沒有任何區別,照樣都會被自已打趴下。

...

高句麗後方的百濟國。

百濟國跟高句麗挨著,這倆個國家,經常聯合起來欺負新羅國。

新羅國在他們倆國的中間,新羅就像是一個受氣包,左邊高句麗,右邊百濟,兩邊誰看他不順眼,就打他一下。

他就像是一個班級中,最軟弱的小孩。

不管是學渣還是學混,只要心不順,就打他一頓。

由於他被夾在中間,所有的商路都被高句麗跟百濟霸佔了。

新羅國也是那個,經常求助李世民爸爸的人,希望李爸爸能救救他。

新羅國也知道自已的定位的,一直都是進朝稱臣,沒有一絲反抗。

這次打高句麗,還有原因就是的,高句麗實在太嘚瑟了,來回橫跳,無視契約,聯合百濟一起搞事情。

新羅國這邊也是,幾乎不間斷的跟李世民告狀,說他被欺負,一直在求助。

百濟國知道李世民進攻高句麗,很明顯,這次李世民是要,先拿高句麗,在收百濟。

他既然來了,大約是不會放任百濟不管的。

百濟國。

百濟國的國王,跟自已的臣下分析道:

“李世民已經進攻高句麗一月有餘,仍然沒有攻入遼東。”

“我收到泉蓋蘇文的出兵求助,聲稱,讓我們出兵,跟他一起包抄李世民,將他們直接殲滅在遼東城外。”

“他還允諾我,事成之後,助我攻打新羅東部,打下的疆土,全部都是我百濟的。”

“他向我借用兵馬倆萬,你們說,該不該借給泉蓋蘇文。”

對泉蓋蘇文借用兵馬的事情,百濟國也很猶豫。

這種時候,當然要問一問大臣們是如何看待。

百濟國王剛說完,一位大臣轉動眼珠,四下觀察後,見沒人說話,才上前道:

“國王陛下,臣以為,這兵馬可以緩借!”

一句話讓所有人都好奇了!

借就借,不借就不借,怎麼還還借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誰宰春秋一世

貞觀鴻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