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

李愔把系統內的火鍋底料兌換出來,整個梁王府的院子裡,主子宮人們坐了三處,用木炭燃燒銅鍋。

鍋裡的辣椒煮的上下沸騰,人們被辣的一邊哈哈的流口水,手中的筷子還在不停夾菜夾肉,即便被辣到,也沒有人要停止手中的筷子。

皇宮中。

夜深人靜時分,除了一些值班計程車兵太監之外,其餘人都是不可隨意走動的。

天祿閣中。

只有兩位剛入天祿閣書生,他們在天祿閣的工作時間,把今天算上,入職不到七天。

天祿閣是貞觀年間皇宮的讀書閣,天祿閣裡前後院落,總共三十多間,每一間都有不同的書籍放置,這裡也是皇宮新規的頒佈地方。

換在現代來說,這就是紅標頭檔案印刷保管的地方,全國上下所有的重要資訊,皇帝陛下的指示,都會整理出來的,印刷完畢後,直接下放到州府等地,讓人們執行檔案資訊。

這次重要的土地改革的新規制,就是天祿閣印刷,這次的事情,皇帝很重視,管理的人也很重視。

負責制定印刷土地制新規的馬槽,在白天跟皇帝說倆天就能完成,其實是需要六天的。

馬槽想要在李世民面前表現的,說只要兩天就能完成。

真實的情況是,六天完成已經很了不起了,馬槽面見完皇帝,回了天祿閣就下達指令,聲稱皇帝陛下說了,倆天之後就要看到土地制的完整版本。

也就是說,他們要加班加點了。

馬槽吩咐下去後,就聲稱要給員工們去買晚餐,並且揚言今晚誰都不能睡,要一整晚工作,他要跟手下的人一起工作到天明,除了天祿閣,馬槽直接駕車來到了蓮花樓。

激勵的話語說完後,不出意外的話就是出了意外,天祿閣人們開玩笑的說,馬槽可能被酒樓的人留下來炒菜了,他一走之後就沒有回來過。

老員工把他們在皇宮裡的人脈都用上了,到處打聽皇帝陛下身邊的人。

最後從一個小太監的口中得知,原來事情不是馬槽說的那樣,而是另一個版本,那就是馬槽自已跟皇帝陛下說的,兩天就能完成,還跟皇帝陛下說書本已經裝訂。

事實就是,書本是全部印刷完了,不但沒有裝訂,還沒有剪裁整齊,有的還沒有拼接成冊,至於裝訂好的,只有一本,還是一本印刷錯版的。

得知馬槽空口放大話,跟皇帝陛下許諾倆天,皇帝陛下好要賞他,他基本什麼都沒幹,就是每天雙手背後的指示別人,哪裡幹錯了,哪裡乾的不順眼。

現在還跟皇帝陛下吹牛,說倆天就完工,既然吹牛了,馬槽也沒有拿出一起加班的誠意,只是口頭說要給他們買宵夜,並且買的人都沒回來,人們這才發現,他們被馬槽給哄了,他此刻很可惜已經去蓮花樓中尋花問柳了。

最近因為梁王對蓮花樓的女子改造,又加上被皇帝誇過,蓮花樓簡直是紅遍長安,不誇張的說,是驚動長安的男女。

男人想一睹美貌,看看這被天子誇讚過的容顏是什麼樣子,女人是想學一學,這蓮花樓的女子,都是穿的什麼衣衫妝容,她們也想模仿。

得知馬槽說謊欺騙壓他們,天祿閣的老員工,都趕在宮門下鎖之前下班了,他們表示,那馬槽自已吹的牛,都不當回事,他們更不當回事,出了事,先找馬槽這個頭,誰讓他是天祿閣的院長。

天祿閣的老員工本著一切隨意吧,不管怎麼樣,是馬槽答應的倆天時間,到時候就死馬槽不死他們就可以了。

馬槽敢這樣做,完全是因為他巴結上了長孫衝,長孫衝又是長孫無忌的兒子,所以他才會如此的隨意指揮他們。

老員工有底氣撂挑子,說不幹就不幹了,直接結伴而行出宮回家了。

只有兩位新人不敢走,他們剛來,擔心走了就完蛋了,他們害怕的就是,不死其他人,就死他倆。

最弱的人,就是最容易被拿來開刀的。

倆人太專心工作了,完全沒有意識到,其中一人走的時候,把一整摞的書本,全部都堆積到一個燭臺旁邊。

倆人認真的幹著活,幹著幹著直接坐著睡著了。

在他們盡頭的另一邊,那本被遮擋的火燭,隨著燃燒盡頭,沾染到了易燃的宣紙,很快就著起火來了。

隨著火焰的燃燒,火焰順著整摞書本,一直爬向窗戶,燃燒的火焰把窗戶都點燃了。

終於被巡邏計程車兵發現了問題,隨後就聽到警示的敲鼓聲,鼓聲代表發生的事情,連敲五聲就是走水了。

天祿閣的周圍,都是一陣陣的呼喊:

“走水了!”

“有沒有人啊!”

“快來人!”

...

遠處的宮殿中,正在熟睡中的人們也被鼓聲吵醒。

每一個宮中都有大鼓,就是用來傳達訊息的,一旦有事,人的喊聲,永遠不如鼓聲響亮。

隨著鼓聲一個個的宮殿院落傳入傳出,正在睡覺的李世民,突然睜開眼睛,隨後坐起來,很鎮定沉穩的問道:

“哪裡走水了!”

李世民長年征戰,即便是睡著的情況下,也察覺到了鼓聲,是走水的訊號。

一旁的太監都震驚了,皇帝陛下可是睡著的情形下,都能察覺到這是走水的資訊。

張德子聽見後的,恍惚的一睜眼,睡懵的一驚,看著李世民說道:

“皇帝陛下!”

沒等張德子說完,外邊的值班士兵跑進來,說道:

“回皇帝陛下愛,天祿閣走水了!”

“什麼?天祿閣!給朕更衣!”

張德子嚇的一個踉蹌,趕快站起來給李世民穿衣,不敢有一點耽誤!

另一邊。

一個小太監跑的都乾嘔了,即便是這樣也不敢停留腳步,直往東宮跑,要趕快告訴太子,快點去天祿閣的,皇帝陛下也要去。

這種時候,皇帝都去了,作為太子也要趕快相陪。

不止太子這邊有眼線,李泰那邊也有。

另一個小太監同樣也是,得知李世民更衣去天祿閣,趕快通知李泰,這種時刻,當然不能錯過。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唐朝小皇子

諾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