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凌晨4點半,慧能叫醒大寶,帶著他到後門不遠,一塊冰冷的石頭上練習倒立。他將大寶的雙腳綁在石頭旁邊的杆子上,雙手撐地,身體不能有半點晃悠。

然後,這傢伙就跳到旁邊一棵鳳凰松上,繼續呼呼大睡。

清晨6點,到了下山挑水的時間。

慧能跳下松樹,給大寶鬆綁,然後給他胳膊與小腿都繫上沙袋,帶著他到後山山澗挑水。

這時,大寶驚訝地發現,師哥竟然空手拎著兩個大木桶就下山了,沒拿扁擔。

下到白龍潭,只見慧能雙手一掄,提起滿當當的兩桶水,健步如飛直奔山頂。

大寶空著手跟在後邊,竟然追不上。

等到大寶氣喘吁吁追到齋堂,慧能已拎著桶,準備再次下山。

齋堂裡有6個大缸,每個缸可以裝5挑水,慧能每天早上都要將缸裡水裝滿,算起來要下山30趟。但他卻視作平常,一年四季,幾乎每日都不間斷。

這讓大寶非常欽佩。

挑完水,劈完柴,吃過早飯,慧能帶著大寶到院中一角,練習掌上功夫。

那裡,並排三口大缸,一個裝滿黃豆,一個裝滿小米,一個裝滿沙子。

練掌功,說簡單點就是空手插東西。

慧能告訴他,頭一年,練習插黃豆;第二年,插小米,小米比黃豆可難多了,因為小米更密實;第三年,插沙子。

慧能帶著大寶來到裝滿沙子的大缸旁。缸裡沙子,一般人連兩寸都插不進去,而他卻能一掌插到底。

大寶嘗試著插黃豆,不到一個時辰,就插得兩手鮮血淋漓。

吃過晚飯,和尚們開始休閒。

慧能帶著大寶,來到後山一處松樹圍起來的地方,教他走梅花樁。

這時候,大寶胳膊小腿依然繫著沙袋,好不容易才爬上去。

看到師哥動如脫兔,輕如飛鹿般在梅花樁上騰躍,韓大寶咬咬牙,大著膽子邁開雙腿。他第一隻腿剛跨過去,第二隻腿卻跟不上來,一個站不穩就掉了下來。

慧能似乎司空見慣,也不吭氣,看著韓大寶艱難地爬上去,再次邁腿。就這樣,也不知起落了多少回,這小子總算囫圇著在梅花樁上走了一圈。

練了一個時辰的梅花樁,慧能讓大寶先停下來歇一歇。

“練武是細水長流的功夫,一口吃不成胖子。你以前身體虧空太多,先吃幾個月飽飯,跟著我練一些粗苯功夫。等入秋大師伯回來,你身子也結實了,到時候再由他教你識字,練習氣功。”

慧能笑著告訴大寶。

從這天開始,韓大寶便跟隨師兄慧能,在西華廟裡一邊練武,一邊打雜。

這年8月,悟雲大師從山外雲遊歸來,第一時間就過來看望師弟悟雨。

傍晚,大寶提著食籃回來送飯。

看到悟雲,他第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等悟雨比劃後,他才醒悟,趕緊跪下給師傅磕頭。

看這孩子壯實多了,悟雲非常欣慰。

他詳細詢問了這幾個月來,大寶都跟隨慧能做了些什麼,又試了試他的脈搏,覺得是時候教這孩子識字,練習運氣了。

第二天,大寶除了跟隨慧能練習以前的功夫,每天下午,還要跟隨師傅識字,啟蒙教材就是《三字經》。

晚上,走完梅花樁後,大寶又要跟隨師傅練一個時辰運氣。這時候,他才知道,運氣前要先認識周身穴位,認準穴位後才能依口訣運氣。

往年,悟雲大師大半時間在外雲遊。

為了給大寶打基礎,他這次回來後,一直待到第二年臘月,一年半沒有外出。

這段時間,大寶讀完了《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學會了一整套運氣功夫,每晚睡覺時都能自覺不自覺地運氣,讓氣流在全身來回迴圈。

平時,大寶多數時間都在雜役小院、齋堂、後山來回轉悠,很少去妙高寺大雄寶殿,更沒到過後面的藏王府、附近的華巖寺、鹿鳴庵。

這一年多,師傅帶著他,將這些地方轉悠了一遍。

在藏王府,悟雲告訴大寶,這裡是九華山第一祖庭:“那裡的祖師先到這裡傳經佈道多年,然後才去東邊皖省九華山卓錫,並在那裡坐化,至今肉身保留完好。”

大寶不太明白“地藏”的內涵,悟雲解釋說:“地藏,是梵文意譯。”

“藏”是寶藏、健藏、存有之意;“地藏”就是如同大地一樣承載萬物,蘊藏著無數的財寶資源,包含著無數善業種子。

師傅說,地藏菩薩忍辱第一,像大地一樣接納所有的汙穢,一切罪業給予他,他都欣然接受。

這位菩薩的宏願是:“地獄不空,誓不為佛。”他希望度化世上一切惡人。

這些事情,平時沒人告訴大寶。他只是個小雜役,成天跟著慧能忙裡忙外,有空就去後山練武。

自從掌握運氣功夫,下山挑水的活計,慧能逐漸交給大寶去幹。

小傢伙先從小桶開始,逐漸用中桶,最後再用大桶,這樣,每天挑水,上山下山百十個來回,既可以鍛鍊臂力,又可以鍛鍊腿上筋骨。

師傅回來第二年,開始指點大寶淬練鐵砂掌功夫。徒手插黃豆、插小米、插沙子,那其實是練筋骨皮。

鐵砂掌的根本還是運氣發力,就是能瞬間將全身氣力快速聚集於一處,爆發出超乎尋常的強勁力量。

勁氣爆發時,運力的手掌會沁出一些紫紅色的血點,這就是鐵砂掌又被稱為血煞掌的來歷。

一年鐵砂掌練下來,大寶便跟著慧能學習用手劈柴,一根碗口粗的木樁,他也能慢慢撕裂個七七八八。

看到徒弟掌上功夫初成,悟雲叮囑:“鐵砂掌是殺人技,輕易不要使用。”

他還囑咐大寶,不要輕易暴露功夫。

“我們這一派的功夫,除了運氣口訣,其餘功法並不是正統的九華山武功,而是源自嵩山少林寺一位雜役。”

悟雲說,這位雜役在少林寺當伙伕,偷師多年,被發覺後,拼死逃出。

有人說,他逃到西域,建立了一門主打硬氣功的外門功夫。

其實,那只是傳言。

現實中,這位,這位伙伕逃到西九華山後,隱姓埋名在齋堂裡繼續當雜役。

十幾年後,風聲逐漸平息。這位伙伕結合西九華山運氣口訣,將一身功夫傳給齋堂的一位年輕雜役。

“這位伙伕就是我們的祖師,齋堂那位雜役,就是我們這一派的第一代傳人。”

悟雲坦言,“我們這一派功夫都是口耳相傳,也沒有文字圖說,一定要說個名堂,姑且叫九華少林吧!”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女尊之極品家裡出了個鹹魚

羞愧的番茄

神醫王妃狠會撩

君逸然

火影:宇智波火蓮業火

ryohiko

歷劫中,一不小心拐了個妖

汪幼七

總有些驚喜的際遇

趕海去

重生後,成為假面騎士空我

皓凌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