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觀,道士?”

我激動起來,連忙逼問張勇更詳細的情報。

在菜刀的威脅下,張勇不敢反抗,只能老老實實的回答我的問題。

原來王老三並沒有騙我,離張勇家幾里外的山腰上真有座清風觀。

那道觀據說有上百歲的年頭,裡面住了個老道士。

老道士的本領不錯,幫附近的山民解決了不少問題,但因為這道觀位置太偏僻,沒有外來人去燒香,顯得很破落。

張勇之所以求王老三幫他找陰郎,就是受了老道士的指點。

按照張勇的說法,他這個人十分的封建迷信,一直想要個兒子傳宗接代。

但自從十年前生了女兒小麗之後,不管他如何辛苦耕耘,他老婆總是生不出第二個孩子。

倒也不是懷不上,他老婆後來懷過好幾胎,但都是不到三個月就會因為各種原因流掉。有人給他說,是他家裡的小麗命太絕,克住了後面的兄弟。想要生兒子,必須把這個女兒除掉。

張勇家是三代單傳的獨苗,如果他沒有兒子接香火的話,他們張家的傳承就要斷在他的手上。

左思右想後,張勇還是覺得香火傳承更重要,便找了個機會親手將小麗溺死在河裡。

張勇本以為殺死親生女兒後,很快就能生下兒子。沒想到小麗被親父殺害,怨氣不散,竟然凝聚成陰魂纏上了他們。

小麗的陰魂憎恨父母,但並沒有痛下殺手,而是用各種手段折磨他們,讓他們日復一日的生活在地獄中。

張勇夫婦去過清風觀求救,卻發現老道士出山雲遊了,不知所蹤。

他們只能逃跑,然而不論張勇夫婦逃到哪裡,就算是山外的大城市裡,都會被陰魂找上來,用更加惡毒的手段收拾他們。

無奈下,他們又搬回大山,畢竟他們一沒文化二沒手藝,又被陰魂纏身,在山外面根本活不下去。

周圍的人都知道張勇家被鬼纏上了,全都躲得遠遠的,讓他們兩口子自生自滅。

這樣的情況直到老道士回山才出現了好轉。

張勇兩口子跑到道觀求救,但老道士卻說這是他們造的孽,必須要受夠懲罰才能得到解脫。

老道士指引他們找到小麗的屍體,讓他們將屍身裝進陶罐裡,日日祭拜,陳說罪過,這樣就能削減陰魂的怨氣,等到合適的時機,就能得到解救。

張勇不知道老道士說的“合適的時機”是什麼時候,但自從他聽從老道士的安排為小麗收斂屍體,日日祭拜後,陰魂出現的頻率果然降低了不少,讓他們喘了口氣。

但張勇夫婦的日子依舊難熬,他們跑到老道士身前苦苦哀求,希望徹底終結這場噩夢。

老道士沉默一陣後告訴了他們“拉陰郎”的方法,並讓他們自己去尋找合適的人選。

知道解救自己的方法後,張勇夫婦大喜過望,因為要日日祭拜陰魂,不能離開山裡,張勇就拿出以前攢下的錢財,拜託外面打工的山民幫他們尋找合適的人選,誘到山裡來當陰郎。

這事情十分損陰德,但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還是有人貪上了這份不義之財。

王老三就是其中之一,而我,就是他選中的陰郎。

我靜靜的聽著張勇的講述,眼神十分冷漠。

這兩口子和王老三都不是好東西。

張勇夫婦溺殺了親生女兒,可謂蛇蠍心腸,活該被陰魂纏身。王老三也是個狗東西,為了一點錢,也不管自己做的事會不會害了別人性命。這一次要不是我身上有仙女姐姐的庇護,換成其他人,恐怕早就被陰魂玩弄的生不如死了。

至於那個老道士,就讓我有些拿不準了。

老道士沒有對陰魂出手,應該是個有原則的人。但他又教會張勇夫婦拉陰郎的方法,這就顯得傷天害理了。

“那個老道士是不是叫諸葛雲?”

我大聲發問,如今清風觀的位置對上了,只要人名再對上,就可以肯定那個老道士一定就是爺爺的師弟諸葛雲。

張勇被我嚇了一跳,連忙道:“不知道,我不知道。我們平常都叫他老道長,誰也不知道他的名字。可能就像小兄弟說的,他就是諸葛雲吧。”

雖然知道張勇是在附和我,但我心裡還是很激動,不管老道士是不是諸葛雲,終歸是有了一絲希望。

讓張勇給我指明清風觀的方向後,我厭惡的看了他一眼,收回菜刀。

張勇兩口子心腸歹毒,差點將我害死。但我也不可能真的殺了他,殺人說著簡單,對我一個十多歲的孩子來說,又不是天生的惡魔,哪能真下的了手。

從張勇手裡奪過手電筒,我大步往屋外走去。

清風觀裡的老道士有真本領,不管他是不是諸葛雲,只要躲進道觀裡,一定可以保我不受小麗陰魂的侵害。

然而我剛打著手電筒走出十步外,身後就傳來張勇恐懼至極的慘叫。

我回頭望去,差點就吐了出來。

渾身蒼白腫脹的小麗陰魂,不知道從哪裡鑽出來,正撲在張勇身上。

她張開滿是利齒的嘴,咬緊了張勇的氣管,扯了出來。她大口吃著,就像剝橘子似的剝掉張勇的衣服,將他的身體啃得支離破碎。

偏遠的山中老屋,昏暗的燈光下,怪物啃食著人體,血液狂飆,亂肉橫飛,傳說中的人間地獄恐怕就是這般模樣吧。

嫁出去的陰魂潑出去的水,紅繩戴在我的手上後,陰魂的第一目標就是我,只要張勇夫婦躲得遠遠的不再出現,就可以永久避開陰魂的糾纏。

但如果不知好歹,再跑到陰魂面前晃悠,那對方可就不會再手下留情了。

像是感應到我的目光,陰魂抬起頭來,對著我露出一個詭異的微笑。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恐怖復甦:別人都在求生,而我統御萬鬼

天下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