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年年初,準確來講是過年的時候,白聖才注意到,李淵這老東西的大安宮裡還有很多妃嬪,年紀最大的也不過才四十出頭,最小的則年方二九。

但實際來講,早兩年前,他就已經有心無力了,她們基本算是在守活寡。

所以年剛過完,白聖便特地下旨。

大體內容就是,無兒無女的,如果想離開大安宮嫁人,他這邊給出一份嫁妝,有兒有女,且兒女已經成年,結婚嫁人的,如果願意,可以搬到兒子的王府或者女兒的公主府去住,不用留這。

為了讓她們沒有後顧之憂,白聖在下完旨,並且通知了一下他兒子李世民之後,還順帶著跟後宮妃嬪們開誠佈公談了一個多時辰,表明自己是真心實意的為她們著想,所以才下的這道聖旨。

最後甚至於很直白的說。

自己就是年紀大了,想積點德。

不過即便如此,也還是有二十幾個並不願離開,其中有的是無兒無女,但是孃家不靠譜,或者說她們並不信任自己孃家,所以寧願待在這守活寡。有的是兒女早夭,不想再嫁,也沒處去,還有些是兒女尚未成年,暫時並不著急。

至於白聖的太上皇聖旨有沒有用?

當然有用了,他又不是在干預朝政大事,只是處理一下自己後宮的女人罷了,甭管現在彼此什麼處境,做皇帝的都沒道理,也沒資格插手他父皇后宮。

隨著訊息外傳,以及一些妃嬪搬出大安宮,前往自己兒子王府,或者女兒的公主府定居,幾乎滿朝都是稱讚聲。

即便是李世民後宮裡那些妃嬪。

也都紛紛稱太上皇聖明。

很簡單的道理,她們同樣不想有兒有女,自己卻只能在後宮中孤獨終老。

如果她們能僥倖活過當今聖上。

自然還是希望晚年與兒女團聚。

所以她們誇太上皇,實際上就是間接表明她們的態度以及想法,希望李世民未來也能學學太上皇,同樣這麼搞。

除此外,那些與自己生母感情深厚的王爺公主們,顯然也很喜歡這結果。

總體來講,算是皆大歡喜。

可能也就李世民的情緒有點複雜。

怎麼形容呢,就是他很討厭一些事情失控,比如這次這件事,就不在他的掌控中,相當於被太上皇以明謀逼著他必須跟進,不跟進的話,似乎連已經有些昏庸,能力也不行的太上皇都不如。

這種不受控制的感覺。

才是他情緒有些複雜的關鍵。

因此又幾個月之後,白聖都已經教會不願意走的妃嬪打麻將,打牌九,並且沒事就跟她們在一起打牌消磨時間。

李世民也沒有公開表明自己態度。

只當沒先前那回事。

估摸著應該不會在生前明確表示讓後宮妃嬪,去兒子王府或者女兒公主府養老,大機率會等到彌留之際,留下遺旨,或者將這事留給下一任皇帝施恩。

畢竟他是皇帝,跟太上皇不同。

總不能活得好好的,先遣散妃嬪。

對此沒人敢有意見,畢竟後宮妃嬪自己顯然不可能有意見,真有意見,也不敢說出來,百官們無疑也不可能去插手皇帝的後宮,沒有皇后,或者沒有太子,他們可以為國本請求立後立太子。

但涉及到妃嬪的事情。

顯然還輪不到他們操心。

因此這事,掀起一陣波瀾後,很快就逐漸淡去,也沒什麼人會專門提及。

並在又幾個月後。

便沒人關心這事了。

因為長孫皇后突然病重,太醫院的太醫們,對此可謂束手無策,不管是李世民還是太子等人,又或者長孫無忌之類標準的太子黨勢力,都為此事焦心不已,除了真正關心長孫皇后的生死外。

她的死活對整個朝政格局的影響。

甚至於對未來的影響。

才是很多人關心糾結的重點。

比如說皇后一旦薨了,那麼皇帝有沒有可能再提拔一個新的皇后,新的皇后如果有孩子的話,那麼不就又多出了不少嫡子,足以與長孫皇后的兒女爭。

同時皇后一死,太子背後的依仗也相當於斷了半壁江山,萬一有人吹枕頭風,說太子的壞話,可沒人再幫他了。

至少後宮當中沒什麼人再幫他了。

除此之外,一個活著的長孫皇后能夠給長孫家帶來的好處,無疑要多於死了的,這些都是對未來的潛在影響啊。

過程白聖也不是沒勸過,讓長孫皇后多吃他送過去的養元丹,或者來大安宮這邊跟他學道家養生術,只可惜不管是她還是李世民,似乎都不相信這些。

白聖也不好強行掰開她的嘴。

往她嘴裡硬塞養元丹。

因此只能隨緣了。

七月二十八號,病了個把月,卻始終藥石無醫的長孫皇后在立政殿薨逝。

終年三十六歲。

之後便是喪禮等一系列事宜了。

白聖按照慣例去看了一眼,就回自己的大安宮休息,缺少了長孫皇后這個中間人,他與李世民之間的關係,無疑又變得更僵了些,彼此沒什麼好聊的。

同時也不想在這時候刺激他。

所以自然是能避就避。

等喪禮結束,雖然很多事看起來好像重回正軌,但實際上,長孫皇后之死所帶來的影響還是很大的,比如說後宮裡的韋貴妃開始不太安分,想謀求繼後的身份,她背後的孃家以及所代表的勢力也有類似想法,並正朝這方向努力。

又比如魏徵繼續稟言直諫,缺少長孫皇后調和,李世民是越來越不耐煩。

以及長孫無忌,包括李世民都對李承乾的期望加大,並希望他能成為一個沒什麼瑕疵,不可動搖的太子,這麼一來才符合長孫皇后的遺願,也符合他們長孫家的利益,更符合李世民的期望。

就是他們也不考慮考慮,李承乾脆弱的心理,受得了受不了這麼大壓力。

……

時間一晃就是四年。

這一年是貞觀十四年,李恪經過這四年的發展,雖然依舊沒能籠絡多少官員和世家門閥的支援,但私下他不僅靠著各種先進技術,攢下了數量極其龐大的資產,還靠著各方面合作,成功整合了很多沒世家門閥背景的中小型商會。

除此之外,相對高產一些的糧種以及更加簡單便捷的農業用具,也早就已經準備好,只等找機會上獻並邀功了。

白聖給他制定的方案,就是籠絡整合工商階級的力量,獲得農民的支援。

只有這樣才能打下牢靠根基。

不至於被世家門閥一擊即潰。

相比較於李恪的暗暗積攢底蘊,李承乾的太子生活,是真不好過,白聖有時候看著他的遭遇,都覺得他挺可憐。

作為太子,他所承受的期望值。

實在是太高了。

就如普通百姓依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般,作為太子的李承乾更是被他父皇,乃至於被滿朝文武,寄託了太高的期望。在白聖看來,他們哪是希望李承乾成為一個合格的太子,他們是希望李承乾成為一個前所未有的聖人,不能有任何一絲瑕疵缺陷的那種聖人,必須得是個完美太子,才符合他們的期望。

年初蓋個房子,也不是很大,跟李世民最近這些年蓋的那些建築相比,簡直都能用破茅草屋來形容,然後于志寧就上疏批評他過於奢侈,乃昏庸之舉。

浪費民力,浪費金銀。

與宦官玩樂,其實也沒玩什麼過分的遊戲,遊戲嬉鬧的時間,更是跟白聖大安宮裡剩下那些妃嬪,每天打麻將花費的時間沒辦法比,五分之一都不到。

于志寧就說他此舉猶如胡亥。

甚至於寫了《諫苑》二十卷,進行勸諫,二十卷,不是二十頁,二十張。

最可怕的是,這樣的諫臣可不止一個,還有李百藥、杜正倫、孔穎達、張玄素、房玄齡、魏徵、劉洎、岑文字與馬周,他們全都是東宮的輔臣諫臣,且有資格上疏,指責,也就是挑李承乾所作所為的不是,以及應該怎麼怎麼做!

為了表現自己的能耐。

他們甚至於開始攀比起來。

詞措一個比一個兇狠,言語一句比一句鋒利,根本不怕死的挑刺和上疏。

光這麼講,有些人可能還難以有什麼共鳴感,稍微換算下李承乾的遭遇大概可以這麼理解,那就是他爹給他請了十個輔導老師,這些輔導老師除了正常上課教學之外,閒暇時間專門盯著他。

一旦發現李承乾做的某件事,不合乎聖人規勸,或者說不合乎他們想象中的完美太子形象,他們就開始勸誡了。

比如上課開小差,下課多玩了五分鐘,又比如說吃飯的時候浪費了不少米粒,半夜起來偷偷聽音樂,這些都是他們不認可的,而且他們的勸誡還不是和聲細語講道理,是直接指責,怎麼難聽怎麼來,怎麼扎李承乾心窩子怎麼來。

親爹聽了看了,還誇他們盡責!

是自己這兒子不行,不聽話!

太讓自己失望了等等!

怎麼形容呢?這些遭遇白聖光是想想,光是在邊上看著都覺得很窒息啊!

長期處於這種環境下,發瘋變態和抑鬱自殺,完全就是五五開嘛,除此之外,白聖真想不到還有什麼其他可能。

十個啊,很多人連親爹親媽的嘮叨都受不了,更別說被十個人盯著挑錯。

二十出頭的年紀,雖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叛逆期,但叛逆期稍微晚點也正常,在無法做出其他更為激烈的反抗措施之前,只能以你越不讓我去做什麼。

我就越要做什麼,來默默的反抗。

李承乾顯然就是這樣。

用心理學來分析的話,他的這些操作與其說是叛逆,不如說是向外發出求救訊號,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幫助。

白聖本來是不想管的,畢竟李承乾也算是她幫助李恪奪嫡的最大攔路虎。

但是吧,人也得將心比心。

即便不提李承乾是自己親孫子這件事,他這些年對自己也挺好的,可以說自從長孫皇后去世後,他就替代了長孫皇后的作用,成為白聖與李世民之間的緩衝點。平日也挺孝順,有什麼好東西都想著自己,前段時間被魏徵他們群起攻之,就是因為斥巨資買了不少荔枝。

而那些荔枝一半都送到白聖這了。

不拉他一把吧,白聖心裡總覺得過意不去,畢竟古話還說拿人家手短,吃人家嘴軟,自己可是又吃又拿了不少東西,雖然那些東西放在現代社會其實並不算珍貴,但在這個時候的確不好得。

所以在糾結了許久後。

白聖最終還是決定得拉他一把。

方法很簡單,就說自己想他了,讓他來大安宮陪自己,只要他願意來,那白聖就能靠自己的身份優勢,死乞白賴的厚著臉皮,強行把他留下來,即便無法徹底扭轉局面,讓他留在大安宮這邊緩十天半個月,對他無疑也有些好處

至少緊繃的神經能放鬆半個月。

緩口氣!

而李承乾雖然不明白白聖的真實用意,但暫時逃離令人窒息的東宮,還是讓他十分心動,再加上自己的皇祖父想自己了,過去探望也是孝道,並無可指責之處,所以他當即麻溜直奔大安宮。

並且一進去就被白聖拉著一起打麻將,不為別的,就為了讓他放鬆放鬆。

然後吧,不到半天,便有人過來請李承乾回去了,大體意思就是東宮的事情很多,不少不是很重要的國家大事都需要李承乾這個東宮太子處理,需要他回去主持大局,太上皇隨時都能來看。

然後那人就被白聖攆走了。

再怎麼沒有實權,白聖太上皇的身份總歸是真實不虛的,他拿著檀木柺杖親自動手,誰還敢還手不成,也就白聖一直謹記收著力道,要全力出手,那就不是打疼對方,而是直接一柺杖打死。

“皇祖父,我要不還是回去吧!”

李承乾心情有些忐忑,他對自己那些老師以及父皇還是發虛的,雖然有所不滿,甚至也幻想過自己登基後弄死他們,但最多也就是幻想幻想,暫時還沒膽子直接說出來,更不用說做出來了。

“留在這歇歇吧,朕知道你經歷了些什麼,你父皇為君興許不錯,但為人父母跟朕半斤八兩,甚至還不如朕呢。

再這樣下去,朕都怕你被逼瘋。

哪有這麼培養儲君的?

在這多待幾天吧,最好一直待到你父皇找過來,到時候朕要跟他好好說道說道,這裡能玩的東西還有很多,正好今天閒著,帶你去逛逛,見識見識。”

白聖這番話一出,李承乾的眼眶瞬間便紅了,最近這幾年,所有人都在告訴他,你應該怎麼怎麼做,你必須要做到,從來沒有人考慮過他能不能承受!

直到今天,他如何能不感動。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全球遊戲,開局覺醒神級天賦

吳家二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