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已是四月末至五月初的剛剛暴熱開始之際的氣候,也屬於長日照的開始。一般人都不會那來早就去睡,大家都選擇聚在賈母的榮禧堂裡陪著老祖宗閒聊說一會兒話後才會各歸各房。

我見到父母都在場,所以始終閉著嘴,只是帶了一雙耳朵聽賈赦大伯和父親賈政在哪裡說著閒話,有時候還被稍帶挨訓,那時候我是唯唯惹惹,點頭應承,因為我不想為了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引起他們的不高興。

也就只過了半個時辰多一點,賈赦賈政這對兄弟就各自帶著自已的那幫妻妾丫鬟僕婦離開了榮禧堂,在廳堂中就只剩下老祖宗和我們這些孫子一輩的小人物,因為我們本來就是在賈母的大臥房圍繞的小套間裡居住的小主人,我們還能去哪裡串門呢?

但王熙鳳這位二嫂子是一定會選擇繼續留在賈母身邊討歡心的,今天賈璉在場也是為了陪自已的新媳婦。只要有王熙鳳在,賈璉只好忍住待在一旁。

賈璉見到父親那一輩人都走了,他本來也是想離開的,去和妻子王熙鳳、丫鬟平兒去過三人世界的幸福生活,但王熙鳳就是陪著賈母閒聊不理賈璉。

探春平時總是喜歡和我抬杆說話,這時候就衝著我說道:

“寶二哥今天又是像被鋸了嘴的葫蘆樣一聲也不吭。”

“大人們都在場,你讓我說什麼?探丫頭,閉嘴吧。大人們在說話,別插嘴!”我是故作大人樣反擊言道。

“什麼大人物在,我們才不是小丫頭呢?寶二哥,你別在我們姐妹們面前充大人,二哥哥,你就說說嗎!你說的故事我們姐妹愛聽!”探春央求道。

“好吧!看在你們心誠,我就讓你們也開開耳朵亮亮眼!”我是心情好,感覺是一直很愉快

賈璉未結婚以前,都是和他的狐朋狗友一起玩鬧,除了節日會和父母一道來老祖宗面前應個景之外,這是他第一次陪妻子到賈母面前出現,也是待得時間最長的一次體驗,覺得很新鮮,也湊趣道:

“寶兄弟,你就說說吧!也讓哥哥我開開眼界!”

我是聽了賈璉這話總覺的很彆扭,有一股濃濃的醋味!王熙鳳在一旁一聽這話,她也聽出了這股子醋味。這幾天自已總能時常在談話中稱讚賈寶玉,提到賈寶玉,為了更像是大火上放上一罈醋,王熙鳳一揚手,說道:“你別打岔,你帶著耳朵聽就行了,沒人把你當啞巴!”賈璉一聽很生氣,但又拿新媳婦沒辦法,也只好不說話了,在一旁暗氣暗憋,不再吭聲,估計他也是好奇,我能說個啥事。

“最近。我讀了一本奇書,它的書名叫《古今人物通考》”

“寶二哥,小妹怎沒有見過,也從來沒有聽人說過有這樣一本書。”

“探丫頭,你別胡說八道,這部《古今人物通考》可是一本奇書,它開明宗義一開始就是一首詩:

放言、白居易

“贈君一法決狐疑,”

“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

“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

“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

“一生真偽復誰知?”

所以它收錄了從古至今歷朝歷代許多的歷史人物傳記,發生的大事件,各種歷史資料文獻文稿等各種資料,是有很高的歷史文獻價值,很客觀,很公正,多角度分析的,條理清楚。

“寶哥哥,那你講一講嗎!”

“既然你們剛才提到‘武死戰’,我就講一個其中有名戰例:秦、趙長平之戰”,秦國先後出戰是老將王齕和白起以及王家三代將,趙國先後出戰是平原君與馮亭、廉頗和趙括。”

“寶哥哥,這個我知道,是紙上談兵趙括。”賈環一聽連忙插嘴道。

“千古以來,對於趙括均是以其父之語評議:夫兵者,死地,博諮於眾,猶懼有遺慮。而括易言之!括徒讀兵書,不知變通。若得兵權,必果於自用,其敗必矣。”

從他父親評價,趙括確實是紙上談兵。但實際問題是,趙括常與趙父奢論兵,雖奢亦不能難也。趙母見狀肯定高興,但趙奢蹴然不悅,言括不可為將才!所以判定趙括在於‘知子莫若父’的?還是判定趙括在於‘知子莫若母’的討論。說穿了就是趙括這個人是父親評價對,還是趙母評價更準確的問題!

按以上觀點,紙上談兵的評價就是認為父親評價被認可。但當趙孝成王拜趙括為上將,替換廉頗之時,趙母上書諫曰:“趙奢臨終囑咐,括非將才,願王勿遣!”趙王曰:“寡人意已決矣。”

括母再勸:“昔日其父受君命,載金帛于軍中,今日括受君命,車載金帛歸於家中,與父行事相左,願王勿遣。“趙母的觀點是:“趙括性貪,實非將才。”趙括母親從支援兒子的一方轉變為反對兒子出任上將軍是從自已兒子的心理本質出發,認為自已兒子不適合為將才是品質不行,而不是紙上談兵!

因為每個人都有一個從理論學習到實踐利用的過程,人生都有第一次,都有紙上談兵的頭一回,這本質就是一個悖論,就不對!

後來戰爭程序進一步佐證了母親觀點才是正確!

趙括太貪心了,秦王暗中任白起為將,白起先後兩次派去三千兵馬,趙括則相應派出一萬趙軍交鋒,每次都是大敗秦軍取得小勝,第三次派出兵馬交鋒時,趙括更貪心了,他不滿足這樣的小勝利,他開始想要的更多,如果趙括不貪心,白起派王賁一萬人也敗了,再派王陵一萬人又敗了,不管白起派送多少人頭來,趙括都照單全收,但就是不動窩,積小勝為大勝,白起是根本消耗不起的,那最終勝利一定是趙括的。

我們遍觀歷史,許許多多的成功人士都是這樣的策略,甚至最後做到在全域性是以弱克強,但在每個細節的區域性說到底還是以強凌弱,這才是問題的本質!

但總而言之,長平之戰是一場在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時刻(公元前260年)發動的一次非常錯誤的戰爭,對趙國而言是慘敗,但實力猶存。而對秦國而言則是慘勝,到白起兵困趙括時,秦王為了支援白起,立刻發出全國的動員令,調集了大量兵員去支援白起,雙方消耗的兵力是大致相當的。秦昭襄王真是個明君主!

但是趙括堅守超過一個半月(四十六天),從古至今的良將也不過如此吧!這麼長時間的圍困,居然最後還能組識起四路突圍戰,趙括這一路受到白起的重點對付,幾乎所有弓箭手都來射向趙括,掩護了其他三路突圍,趙括是死得壯烈,死得其所!但反觀趙孝成王也好,廉頗也罷,都是待在邯鄲看熱鬧,若趙孝成王此刻能及時再派廉頗率兵前往,理應外合,趙括中心開花,最後的大決戰如此演義,從這個意義上說,與其說是趙括敗在白起手上,還不如說是秦昭襄王完勝趙孝成王才是正確的答案!

為什麼長平之戰對於雙方都是錯誤呢?因為作戰雙方都沒有如此大規模作戰的戰前的準備,更不要說大決戰了,是被韓國人馮亭給利用了。

長平之戰的開戰前是秦國進攻韓國的野王城,切斷了上黨地區與韓國的聯絡,上黨地區成為一塊韓國飛地,遲早要收入秦國版圖。

但韓國的上黨守將馮亭不願意投靠秦國,他想投靠趙國,所以趙國派出平原君帶領五萬大軍去接收上黨地區,這樣一來,秦國進攻韓國轉眼變成了秦國和趙國關於上黨地區的爭奪戰,趙國君臣也大貪心了,因為秦王根本沒想過要和趙國作戰,秦王為表誠意早就派出了公子異人(後為秦莊襄王,第二年即公元前259年秦王政也出生於邯鄲)為人質長駐邯鄲。

趙國派平原君接收馮亭的上黨地區,秦王為此發怒,派王齕帶領大軍猛烈進攻,趙王也派廉頗率二十萬大軍迎戰,王齕趁趙軍立足未穩猛烈進攻,先取得一定戰果,但是廉頗善於防守戰,幾番佈置打下來,王齕久攻不下,雙方對峙長達三年,也未分出勝負,但趙孝成王后悔了,他想盡早地結束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才派出了趙括,這就是長平之戰的起因。

長平大戰之後,秦將白起還想擴大戰果,但被範睢丞相制止了,因為再打下去對秦國不利,秦國有滅六國中任何一國的實力,但卻沒有能力承擔滅任何一國的後果,一旦其餘五國兔死狐悲,聯合起來,秦國是抵抗不住五國聯軍的進攻。

秦王就是不相信的,所以在公元前257年捲土重來,再度進攻趙國邯鄲,戰前人質公子異人(改名子楚)帶3歲兒子(秦王)政由門客呂不韋幫助下也逃出邯鄲。但魏公子信陵君殺其魏將晉鄙,率領魏軍和趙軍裡應外合,大敗秦兵,秦國經歷兩次大仗那可是大傷元氣,此後近十年來也沒有再交戰。雙方都進入休養生息的時間段。

歷史上的秦、趙長平之戰大家都是耳熟能詳,人人皆知,都能說得上話,但聽到我的說法出於本能都是要反對的,但聽著聽著又覺得我講的有根有據,想反駁人又不知從何說取,如何反駁,我見火候一到,馬上拋去我的問題:

“在這個故事中有許多人物,你佩服誰?你討厭誰?你欣慕誰?又是誰做錯了?”

我是一連串的問題一出現,眾人更是議論紛紛!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蠱界我成為古月方正

超級大懶猴

曖昧難藏

巴啦啦晨

粉妝玉砌

熱烈的驚歎號

原神:他們的過去被曝光了

往生堂首席客卿

5114之於歸

在加班搓餅啦

尊神轉世

陸地逍遙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