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藍星球上的封建社會里,私塾裡的學童不外乎是有兩種型別,一種是普及型,也可稱掃盲班,進入私塾頭兩年先學三字經和千字文,到第三年再讀論語或孟子或中庸或大學等四書,大部分到三年完成就開始人生的第一次選擇了,絕大部分學童學業成續差或者一般,那私塾的先生就會給學童家長說出建議到社會上去做各種學徒: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那學童三年私塾一到去改行學手藝去了。因為這個時候大部分學童都在十歲多一點,他們接受新資訊,新思維的能力強,關鍵是他們沒有在學堂長時間坐著看書而顯出文弱的白面書生的氣質,氣血也是比較旺盛的正常學童。

他們去轉行做學徒,身體力行上是有保證的。其中最有名氣的是胡雪巖這個“紅頂商人”。在十二歲因父親去世,就去錢莊改行,到錢莊從學徒做起,最後在短短的五十年間,先歷經打拼,成為了當時朝代的首富,買到了朝廷的爵位和官身,成就“頭戴紅頂子”的商人,但卻又得罪了當時朝代的一個權臣李鴻章,在權臣和外國列強共同打擊、擠兌下破產了。胡雪巖在絕望中死去,享年六十二歲!若他不分流改行,能上演這樣的歷史傳奇嗎?

這種“分流”也就避免了像後世的現代教育,九年的義務制初中畢業生,就是空費了三年五年的美好時光,如果“分流”去學其他專業技能,比如提前去學習農業知識。

現代農業已經過“供給側改革”,早已擺脫了以前舊式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環境生存狀況,而已經轉變為身穿白大褂的,乾淨整潔地在溫室裡或大棚中或面對各種農業機械化進行遠端控制操作的新型農民,以後的農民可不好當!沒有深厚的農業知識和嫻熟的操作技能那可是都是不合格的農民啦!那是需要體力、智力和能力三個方面全發展的新型農民!

或者轉行學習體育,文藝或各種行業都可以有技術學校,比如足球界有一句經典口號:“足球要從娃娃抓起”這句話只落實在足球技藝層面上。根本沒有落實到足球運動員的體力和更高層的腦力足球運動員。

中國要想成為足球強國,就必須建立以各縣為獨立單元,由縣體委主持的本縣各學校的十二歲以下學生的“足球初級聯賽”,再建立以市為獨立單元,由各市體委主持下,由各縣級的代表參加的十五歲以下學生參與的“足球中級聯賽”。再次建立以省為獨立單元,由各省體委主持下,由各市級的代表隊參加的十八歲以下的學生參與的“足球高階聯賽”。

這樣的三個級別的比賽一定會改變當前只練不賽或少賽的現狀,從而建立一個以各省為一個整體單元為基礎的足球人才貯備的科學框架,一旦年齡超過則分流從事與足球相關鏈的各行業中去,中國足球運動員都是“練”出來的,他們成不了球星的水平!正確是透過“大腦”在足球比賽氛圍中“賽”出來的!這才是球星的必經之路。

現代的教育體制是幾乎沒有“分流”的九年制義務教育,讓學生沒有輸在所謂的“學業起跑線”上,卻讓大部分學生輸在了人生的“事業起跑線”上,

在封建社會也只有極少數私塾裡學業三年表現優異學童繼續學業,那這些學童就會被私塾先生認可再正式拜師進入像王陵恩師教授的這種型別的應試班或者叫臨考班學習,因為學童報名考科舉是要填寫授業恩師這一欄,與那私塾三年的私塾先生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型別:

我賈寶玉和賈代儒目前為止就是第一種型別,三年私塾過後再進行選擇的普及型,如果我賈寶玉能被賈代儒看上,認可學業的潛質好就可以再拜他為師去學習更深的學業,到那個時侯我和賈代儒也可升級為應試型,到目前為止我在賈代儒老先生學習已過兩年,那是今年歲末年終到期之後的就是再次拜師時候了。

但我現在告訴賈代儒這種變化,我欲拜王陵為師就是逼迫賈代儒現階段要提前選擇放棄或不放棄,賈代儒如果不放棄我賈寶玉,就必須提前到現在就行拜師的儀式,以後每天都要進行一對一地傳授更多的知識。

我賈寶玉現在去拜王陵為師那是為了去應試科舉,是屬於第二種型別。雙方的關係是要在官府中都有備案的!那可是存在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利害關係!

極典型的例子出現就是前朝方孝儒之故事:永樂皇帝要方孝儒寫登基文稿,告示天下,用來證明他朱棣繼皇位是正統皇帝!但方孝儒不幹,砍頭都不寫這登基文誥,朱棣威脅方孝儒要誅他的九族。但方孝儒應對的是一句氣話,“就算誅我十族也堅決不寫!”方孝儒以為朱棣不敢做這有傷天和或大失文人心的惡舉,但殺性已起的朱棣怎肯罷休。

朱棣那是“一不做,二不休”的心態,一聲令下按照官府中的記錄就真正做到誅了與方孝儒的有“師生關係”的第十族。為此無故受牽連的被冤殺就有數百上千人之多。

那可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啊!

從那以後這種經過官府填寫確認的師生雙方關係就謹慎很多,也密切了很多。

我是選擇由王陵幫助到縣衙報名,先生這一欄就只是王陵恩師,同時恩師還要幫助我找到五到十名學童結名互保,滿足這兩項要求之後報名方才有效透過報名,可以參加每屆臨近歲末的縣試,主考官就是由本縣的知縣擔任。每縣的知縣也是該進學縣試學童的座師。

第二天太陽出來更早,積雪層溶化得更快了,我和昨天是相同的時間和節奏出現在私塾的學堂裡開始學習,按照昨天賈代儒佈置的學業任務,我把論語書本翻到了相應的章頁,擺在課桌面上,這是給賈代儒先生的一個勤奮努力學習的好印象。

我首先進行默讀,當我已經能像昨天面對賈老一樣快速背誦如流,準確無誤。再開始又把我從王陵恩師給我五道策論八股文章進行比較,看能否還有收益或創新創意出更多的文章出來。

整整一上午我看上去和以前是一模一樣,但我內心是七上八下的,既想如果賈老叫我到他面前去,他對我也許是不放棄,又想如果賈老始終不叫我到他面前去,他對我就意味著放棄讓我拜他為師的念頭。

一上午風平浪靜地得快速過去,我內心長長地舒了一回氣,收拾書本下課了,我還是沒有在私塾學堂吃中餐的習慣,路途不遠,我回到榮禧堂吃午餐。

晴雯在見我吃完午餐想回房休息時,告訴我平兒丫鬟上午來過了,讓她晴雯傳話。

嫂嫂和她們本來想按以前約好,但又因為暴雪延遲的京城大柵欄市場調研去執行,但她們卻起來晚了,我已經去上課了,那就只能是王熙鳳和平兒丫鬟兩人先去調研京城大柵欄市場了。

還說了她們這一次也是受老祖宗和母親王夫人相托,還要去購買一份我拜師需要的全套禮物,好讓我去大王莊時拜王陵恩師用得上!

我聽後是一份開心,二份失落:那份開心是我拜師王陵得到包括老祖宗賈母和我父母的一致同意我的決定。那兩份失落則分別是賈老對我拜他為師的放棄和我無法去京城大柵欄大市場,我對參觀市場機會又被推遲到何年何月是深感遺撼!

下午還是按照正常的模式繼續我的既定學習規程,和上午一樣風平浪靜地過去了,下課後我收拾好一切,放入書包,茗煙像往常一樣拿著回到榮禧堂。此刻一個讓我感到震驚的話語從晴雯口中說了出來:

“金釧兒姑娘好好的在她家附近投井死了!”

我轉過頭看向賈母的大丫鬟珍珠姐姐,珍珠姐姐也是一臉淚水,拉著我的手進入了我的臥房,丫鬟晴雯也默默跟進來並順手關上了房門,房內只剩下了我和珍珠、晴雯之後,珍珠對我說道:

“想哭就大哭一場吧!我聽說金釧姐從你出生到去年照顧了你整整九年,你跟金釧姐就象親姐弟一樣,你別把悲痛憋在心裡,那樣會把身體憋壞了,那可怎麼事好?”

我賈寶玉見珍珠說出如此話來,那是直指我的心扉,我神識中快速地翻轉著、回憶著那九年歲月來她照看我的點點滴滴,我再也無法控制理智,撲倒在床邊珍珠姐姐懷中,大聲痛哭起來,珍珠和晴雯見狀,都垂著淚水,還一邊拍著我的後背,讓我呼吸正常,保持暢通。整整約過半個時辰。我的哭聲漸漸小了,珍珠才小聲地慢慢向我說起了這悲慘的緣由首尾!

原來金釧姐姐在照顧我的時候偶爾也會回到她父母居住地,這裡居住的都是賈府家生奴僕們的,這些房屋均是賈府私產,自家的奴僕是可以永久居住的場所。他們都是世代為奴的身份,他們的子孫後代也是賈府家生奴僕。

在這裡她心中有個從小青梅竹馬的鄰居莫家哥哥,他們倆人是從小一對相好,也始終沒有告訴雙方的父母。這是一個半公開的私下預設行為!

賈府實行的慣例是家生丫鬟到了十八歲若是沒有主子看上,就會被遣返回家中,指配給同樣是家生奴僕的男丁為妻,當然將來他們生下來的孩子的仍然還是奴僕身份,

在這時下北康朝廷裡有個官員年過四十,因投靠皇八子,成為眼下官府新貴,雖有多房妻妾卻膝下無子,遂委託中介媒婆出高價打聽適齡少女作妾,也許是陰差陽錯,也許是命中劫難,競然相中了金釧姐,據中介媒婆介紹,金釧並不屬於極豔女孩,只能算中等以上的水準,但身材上屬於屁股大,好生養的型別,將來生兒育女的,是多子多福的面相。那新貴官員遂找上寧國公府賈珍幫忙,施壓金釧父母,採取恩威並施手段,給出的條件是相當優厚,(1)金釧一家脫奴籍,得到賈珍同意,(2)給住房讓金釧一家居住房產,歸於她家名下。(3)金釧嫁過去就開臉,為六姨太,那是從丫鬟奴婢一下晉升為主子的節奏。

但金釧姐就是堅決不同意,她嚮往的是和莫家三哥哥之間的純潔愛情,是青梅竹馬的純真的感情,這是任何價格都買不來的,在金釧的心目中是沒有奴僕與主子的區別,賈府的奴僕生活可不是一般所謂自由平民所能想像的,在這個封建社會里,這幾天的暴雪又會讓多少所謂自由的流浪的平民百姓在暴雪之下被凍死、又有多少在災荒之年餓死在街頭,得到被人收屍的下場啊!

在金釧聽聞中,又有多少官府之家一旦失寵,被皇家滅門,被官府抄家事例,奴僕要麼被砍買或被殺,要麼被流放千里之外的蠻荒。

賈府的地位可是世襲罔替,只要一不造反,二不違法,那是安全的度日,難道不好嗎?金釧姐姐卻是無法與自已的父母溝通!

金釧的父母只想攀附新貴,讓鄰居奴僕們用欣慕的目光看自已,他們可不管自家閨女在主家的遭遇和心理感受!

“本自潔來還潔去!”

金釧可是經常聽老一輩人說起,井中的泉水是歷經千淘萬濾的潔淨之水,那兒才是她純潔之身的歸宿之地,她可是和莫家三哥早已有了海誓山盟的約定。

我一想到這裡,就趕緊要求珍珠姐姐趕快傳活給東府裡當差的莫大,讓他趕快派人找到自家三孫子,一定要多派人去找,並派人看住,我可不想再有一場悲劇繼續上演。

珍珠半信半疑地把話傳了下去,一會兒就有大量的下人打著燈籠尋找著,吆喝之聲時有傳來,午夜時分,噩耗還是傳來了,莫家三哥在城外不遠的附近山上被人發現,他自縊而亡了,隨著他的金釧妹妹聯袂而去了他們心目中的天國!

“梁山伯與祝英臺”!

這熟悉的詞語一下湧上我的心頭!但我覺得又不一樣,梁祝二人是同學三年,都是有文化的兩個年輕人去追求愛情,但我金釧姐和莫家哥哥都是沒有讀過書塾學堂的半文盲,他們是青梅竹馬的純潔相互愛慕之情,是最原始的愛情!

這不禁讓我在回憶中想到去年臘月二十六那一天,我和父母去寧國公府出席梅園宴會並唱大戲時也見到了站在我父母身後的大丫鬟金釧,那時的她表現和表情是默默無語,但她那內心肯定是在那惡毒媒婆的嘴臉和無奈也無情的自家父母的貪婪神情相互交識在一起,去頻頻衝擊在她的腦海中。

臨別,當我父母陪同老祖宗賈母辭別行禮之時,金釧走到我身邊告辭,對我說了一句我當時沒有反應過來,事後差點忘了,但此刻卻衝擊著我的心靈的一句話:“金簪子哪怕掉到井裡,也還是你的那個金釧姐姐!”

原來她是向我這個她照顧了長達九年的弟弟話別,也是她十八年來向她生活的吃人的世界告別的肺腑之言啊!此刻她死志已明瞭!

“只留清白身後名”!

但我只有十歲,很多話是聽不懂的,當然是沒有反應過來,我太關注自已的小絳草林黛玉的情況和我自身現狀,卻忽視了我身邊的其他人啊!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為芙芙排憂解難

超級懶人一枚

鈴芽之旅:那天后的故事

耿與光

逍遙遊之翼攬星河

時間的刺客

縛神

金烏化陽

五氣朝元錄

愛吃番茄的周南歌

在無限流世界擺爛安家

瞌睡蟲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