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好馬超、龐德二人的去處,並支開他們護送家眷離開之後,馬騰與韓遂緊急召集了手下的軍隊。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和激烈討論,最終作出一個艱難的決定:捨棄邊緣地帶的所有城池,將防守力量盡數集結。

如此一來,那些被棄守的城池便失去了屏障。但馬騰等人早已有所準備——在撤軍之後,他們下令拆除城門並縱火焚燒,如果無法完全燒燬,至少也要破壞一部分建築設施,以便將來朝廷援兵抵達時能夠更輕鬆地收復失地。

同時,大量的偵察騎兵被派往各地,嚴密監視鮮卑、匈奴等外族騎兵的一舉一動。對於敢於前來截斷增援線路的羌族騎兵,馬騰等人深知其目的,料定他們不會輕易逃脫。這些不逃跑的外族人,在馬騰眼中不僅是赫赫戰功,更是削減敵軍有生力量的良機。

因此,馬騰命令諸位將領率領大軍,採用以多擊少的戰術,對在涼州大地上四處遊蕩的羌族騎兵展開圍剿!接到命令後,眾將紛紛領兵前去部署,一時間,密密麻麻的偵查騎兵和傳信騎兵如潮水般湧向各個方向,源源不絕。

…………

涼州邊塞的漢軍在匈奴不分日夜的攻勢下頑強地堅守了五天,但最終還是因為人數太少而城破。

在此之前,一部分兵力被調去抓捕羌族人,另一部分則被派去與董卓對峙。整座邊塞城市只有區區兩千餘人,要不是匈奴衰落已久且邊軍實力強大,恐怕早就被攻破了。

守城將領身先士卒,率領著親衛軍高聲呼喊著衝向匈奴軍隊,一直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而城內的百姓,那些年輕力壯的男子早已在戰鬥中犧牲,只剩下老人、婦女和兒童。

當看到城牆上大漢旗幟飄落時,他們深知這座城池已經易主。

隨後,匈奴人大肆屠殺城中百姓,各種惡行接踵而至。整整三天過去,匈奴人才心滿意足地離開了這座已無倖存者的廢墟之城,臨行前還放了一把大火。

而這悲慘一幕恰好被從遠方趕來的偵察騎兵目睹,他們氣得咬牙切齒。

然而,除了眼睜睜地看著,他們別無他法。因為他們肩負著將此處的情報傳遞回去的重要使命。

光是摸到這裡就一路上死了很多人,如果沒意義的衝出去洩憤自已死就算了。

軍情沒能回去那就萬死難辭其咎!

……

而與此同時,在遙遠的另一方邊塞之地,一場驚心動魄的戰役正在上演。數十萬鮮卑大軍如潮水般湧向那座孤城,僅僅用了不到兩天時間,守城的將士和年輕壯士便已全軍覆沒。

隨後,鮮卑軍隊浩浩蕩蕩地進入城中。他們首先將城內的居民全部聚攏在一起,高聲宣告著屬於他們的律法。

接著,鮮卑統領向眾人宣稱,儘管鮮卑人將會接管這座城市,但他們絕不會濫殺無辜。

不僅如此,他們還慷慨地表示,城外臨近的農田將歸還給百姓耕種,只需繳納適量的賦稅即可。

更讓人們驚訝的是,鮮卑人信誓旦旦地保證,他們收取的賦稅必定少於大漢朝,聽到這個訊息,百姓們不禁面面相覷,心中充滿了疑的同時還有仇恨。

然而,這場戰爭卻使得城中建築文案損失嚴重,一切事務都被迫擱置。經過整整五天的混亂之後,鮮卑方面留下一名漢人以及三千精銳騎兵鎮守此地,以維持社會治安並治理城池。

臨行前,鮮卑統領特意囑咐那位漢人,務必妥善處理城中事務,待一切安排妥當後儘快跟上大部隊。

可惜的是此處的軍情並未洩露出去。原因在於,沒有任何一支大漢偵察騎兵能夠成功抵達這裡,獲取相關情報。

…………

相比於陰險狡詐的鮮卑人和兇狠殘暴匈奴人而言,羌族人實在是太不幸了!

要知道,想要成功截斷敵軍增援部隊的來路這種事情,必須具備強大的實力才行。若不是因為自已的親人和部落都被鮮卑人嚴密看守著加上鮮卑承諾拿下涼州後會分一部分土地給羌族,恐怕這些羌族人早就逃跑了。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大漢的騎兵在將領的帶領下持續採用以多打少的戰術,使得羌族人遭受了巨大損失的同時漢軍又沒受到什麼損失。

此消彼長之下羌族的騎兵已經逐漸丟失了不少地方了,要不是大漢將領們沒打算去支援邊塞早就突圍過去了。

羌族首領曾多次向鮮卑族請求援助,並催促他們儘快趕來支援,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先抵達戰場的竟然是匈奴人。

眼見匈奴的騎兵也來到了這裡,西涼的將領們為了儲存實力就立刻率領軍隊撤退了。

......

此時此刻,身任涼州州牧一職的董卓同樣收到了前方韓遂和馬騰所部撤離對峙軍隊的軍情報告。正當他對馬韓二人為何突然撤軍感到困惑不解之際,一名士兵匆匆趕來稟報,稱馬騰已派專人送來一份緊急軍報。

董卓讀完這份軍報之後,他的第一個反應便是怒不可遏。

他鮮卑以往都是和幷州作戰如今不理幷州來打我涼州?咋滴覺得我的戰力比不過幷州丁原?柿子找軟的捏找到我董卓頭上了。

更何況他董卓身為涼州州牧,韓遂和馬騰的事還能借口說他們叛亂反叛朝廷 。

日後平定了韓遂馬騰不光沒過錯還有功勞!但是這鮮卑大舉入侵的情況下要是涼州丟了,他說啥都沒有用。

哪怕有老東家袁氏幫襯,最多也就能保住一條命罷了。

想到這裡董卓急忙召集來李儒商議。

……

羌族和匈奴的騎兵加起來大約有四十餘萬,但其整體素質參差不齊。其中一些騎士看上去非常年輕,估計年齡只有十三四歲,而且數量相當不少。

此刻,這些騎兵已整齊地排列在武威城門前,虎視眈眈地注視著城內的漢軍。馬騰看到這一幕,不禁對身旁的韓遂感嘆道:\"這些人簡直是發瘋了!竟然連這麼小的孩子也被送上戰場。\"

然而,韓遂卻看得十分透徹。他深知無論是他們自已、匈奴人、鮮卑人還是羌族人,都已經無路可退。

一旦戰敗,涼州必將陷落,整個中原都會受到巨大影響;而對於那些蠻族來說,如果失敗,雖然不會在草原上引發太大的動盪,但他們將付出生命的代價——無論老少,無一倖免。

沒有了生命的草原還能怎麼震動?

尤其是當看到先前偵察騎兵帶回的那份詳細描述匈奴屠城暴行的軍報時,所有人都認為這些蠻夷都罪該萬死。

隨即看著看著韓遂眉頭一皺轉身看向馬騰問道:“馬兄,都這個時候了鮮卑就算帶著那些步兵走的沒騎兵快。也不至於現在都還沒到吧?你說那些鮮卑人又再搞什麼?”

\"簡單,鮮卑人所求之物與匈奴、羌族大相徑庭。\"

聽聞此言,二人旋即轉過身來,目光落在了走近的龐德、馬超以及那位文士身上。

馬騰凝視著這位突然插嘴的文士,心生好奇,開口詢問道:\"敢問閣下尊姓大名?\"

文士微微一笑,拱手作揖,緩聲答道:\"在下賈詡,字文和。\"

話音剛落,馬騰與韓遂不禁倒抽一口涼氣。

馬騰瞪大雙眼,徑直追問:\"賈文和?你怎會在此處?\"

面對馬騰的驚愕,賈詡顯得有些無奈,鬱悶地回應道:\"呃......我本就是涼州人士啊。\"

這時,韓遂也回過神來,似乎想起前世曾聽聞賈詡乃涼州武威人氏。

他隨即低聲向馬騰轉達了這一資訊,馬騰聽後才恍然大悟,明白賈詡現身於此並非異常之事。

馬騰態度變得恭敬起來,禮貌地詢問賈詡緣何在此。賈詡亦不再掩飾,畢竟大家都是經歷過重生之人。

他毫不掩飾地說道:“儘管前世追隨曹操所獲得的回報尚且不錯,但子孫後代的結局卻著實算不上美好。”

三國歸一,歸到晉結果居然是最終整個北方竟然不再屬於漢族。作為涼州人士的賈詡,自然不願看到涼州完全淪陷於外族蠻夷之手。

因此,這一世的他仍在苦苦思索究竟該何去何從。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他終於得出一個結論——暫且忍耐苟住,不,確切地說是如君子般收斂鋒芒,靜待時機再行動。

至於賈詡出現在此處的緣由其實甚是簡明,只因在他眼中,馬騰、韓遂等人固然英勇有餘,但談及智謀......大家心裡都明白。

賈詡認為,如果沒有特殊情況發生,此時的鮮卑人大機率正在沿途蒐集材料,用於製造大型攻城工具。

馬韓等人聽聞賈詡的分析後,心情瞬間變得凝重起來。因為他們深知,如果任由鮮卑人順利完成攻城器械的製作並驅使它們前來進攻,那麼這場戰役將會愈發艱難。

眾人急忙向賈詡請教應對之策,但賈詡卻無奈地搖了搖頭,表示目前無計可施。要知道,任何計謀都需要特定的條件來支撐。

而此刻,敵方竟然不惜動用四十萬騎兵充當屏障,橫亙於西涼軍前方。如此一來,想要突破這道防線去摧毀後方鮮卑人制造大型攻城器械的隊伍,幾乎就是天方夜譚。

當前最緊要的任務便是加強防守工事,然後......耐心等待!就在這時,馬超站出來提議道:“不如我們仿效當年張遼奇襲孫權那般,也給這些蠻族騎兵來個突然襲擊?”

賈詡堅決地搖著頭,表示反對這種做法。

其中緣由並不複雜:孫權之所以會遭敵人偷襲並落敗逃跑,除了自身實力不足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他們有路可退。大不了就是撤回江東而已,並不會像當年的楚霸王那樣因為失敗而覺得無顏面對江東父老從而選擇決一死戰

。倘若孫權真有那般破釜沉舟的決心,頂多也就是在遭受偷襲後向後撤退一段距離,然後整頓軍隊再次迎戰罷了。

然而這些蠻夷卻與之截然不同,他們都是些毫無退路、誓死一戰之人。不僅首領如此,就連普通士兵也是抱著必死之心上陣殺敵。

如今就算僥倖偷襲成功,但實際收益並不高,反而給對方之後的主力提醒了我們可能會偷襲。

那樣他們不論是打仗還是晚上休息都會格外小心,那樣我們就等於失去了偷襲這一條路。

所以當前應當以守為主,同時對敵軍展開深入剖析。

在此期間,可以派人提前籌備充足的物資。待到最終攻城之時,將戰死沙場的敵方蠻夷屍首帶回城中備用。若形勢發展到迫不得已、難以堅守的地步,則可將這些屍體推入城內各處水源之中。

讓他們拿了武威也無力前行!

還有就是如果對面前來勸降,可以讓對面首領之類的人親自前來勸降。

他好躲後面觀察對方首領,如果能看到對面謀士或者推算出對面幕後之人。

那就最好不過了。

馬騰韓遂和馬超龐德他們看著這麼說的賈詡只感覺毛骨悚然,只能在內心裡面默默的說不愧是毒士。

之後賈詡一臉鎮定地說道:“儘管敵軍來勢洶洶,但咱們此番行動並非旨在擊潰他們。你們想想看啊,董卓必定已率領大軍趕來增援。”

“不僅如此,那些頂尖謀士想必也早已洞悉一切,知道並幽只是個幌子罷了。因此,可以預見的是,即便涼州請求援兵的奏疏尚未送達皇帝手中,但各路援軍實則早已踏上征途。”

聽聞此言,眾人計程車氣明顯為之振奮起來。

然而,緊接著馬超便提出質疑:“先前我父親與叔父仍在同董卓的軍隊相持不下,董卓果真會親自歸來嗎?”

賈詡微微頷首,表示認同道:“且不論如今董卓身為涼州牧,如果因他未及時趕到而致使戰局失利、涼州失陷,那麼他必將遭受重創;更為關鍵的是,此時此刻的他尚非那位沉迷於洛陽繁華景象的董太師,而是曾經威震西涼的豪傑董仲穎!正因如此,他必然會歸來救援。”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末世重生女主囤物質虐渣爽爆了

榴蓮蜜樹

月色涼涼

藤樹蝴蝶

命定為道

瑞瑞不煩惱

下一世快樂平安

芝芝萄萄加奶蓋

高中牲活真不錯

天涯何處無方艹

盜墓:天下掉下一個好大兒

道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