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從洛陽返回老君山。

回到山谷之後,李塵均將採購的物品取出來。

崔鶯眼見他忽然變出許多物品,心中很是好奇:“郎君,你把東西藏哪兒了?”

李塵均道:“我機緣巧合之下,得到一件仙家寶貝,能收藏不少物品。”

“什麼樣的寶貝如此神奇?”

“寶物自晦,藏起來,你看不見。”

崔鶯知道這位郎君,有不少奇怪的地方,比如說那口削鐵如泥的寶刀,還有他傳授的“月白風清訣”,讓她對著月華修煉就能功力大漲。因此,她沒再繼續追問下去。

自此之後,他們待在山谷裡修煉。

因為山谷裡有殘存的靈氣,再加上李塵均攜帶的仙珠中封印了一條小型靈脈,所以崔鶯的進步很快,到第二年五月初,就達到煉氣十二層。

到了煉氣十二層之後,再往上就要築基了。

按照常規的修仙方法,往往需要有築基丹,才能完成築基的步驟。少數人不需要築基丹也能強行突破。

李塵均乃是仙人後裔,年齡很小的時候,就完成築基,至於說築基丹是怎麼來的,他壓根兒不曉得。

如果當初,他在“長生殿”中選擇了《長生經》,經文中有築基丹和結金丹的配方,而他的《長生經》被更換了,手頭只有《命符經》、《屠龍訣》和《陰陽和合寶典》。

他將這三部經書翻看了無數遍,尋找另闢蹊徑幫崔鶯築基的方法。

這一年的端午節,“有莘亭”舉辦了一場婚禮。

來參加婚宴的有上百人,除了那些個部曲之外,還有當地村民也受到邀請。

儘管來的人不少,但在新郎和新娘看來,這終究是一場簡陋的婚禮,因為雙方父母和親屬都沒有到場。

李塵均隱瞞了父母健在的事實,讓人以為他是孤兒;崔鶯出自大家族崔氏,沒有邀請任何一位親眷,這顯然不合禮法。但因為局勢所限,身處亂世之中,得不到家人的祝福,也算是無奈之舉。

李塵均道:“委屈娘子。待日後,再幫你補辦婚禮。”

崔鶯嫣然一笑:“郎君,我沒覺得委屈。能陪伴在你身側,每天一睜眼,便能看見你,乃是我的福氣。”

她一個年輕姑娘,天真爛漫,情竇初開,一腔熱情撲在郎君身上,懶得去想世俗的東西。別說還有簡單的婚禮,即便沒有婚禮,她也無所謂。

作為修真人,一生追求的目標,便是擺脫束縛。

跟這個時空養在深閨的女子相比,崔鶯有她與眾不同的地方,既有仗劍走江湖的俠氣,又有事了拂衣去的仙氣,她算是一個另類,很像敢愛敢恨的卓文君。

話說卓文君,姿色嬌美,精通音律,善彈琴,有文名。十六歲嫁人,先後嫁了五個丈夫,五個丈夫都早死,返回孃家寡居。沒有人敢娶她。司馬相如到卓王孫家裡赴宴,得知卓文君新寡,便彈奏了一曲《鳳求凰》,傾吐愛慕之情。文君聽了相如的琴之後,當夜與相如連夜私奔逃到成都。

卓文君死了五任丈夫之後,才孤注一擲,跟司馬相如逃走的,那時候她至少二十幾歲了。

跟她相比,崔鶯的性格更加勇敢,十六歲就逃婚離家。

這樣的人雖然少,但歷朝歷代都有。

更多的女子則受禮法束縛無力掙扎,比如說祝英臺,跟崔鶯所處的年代很接近。

婚禮過後,李塵均取出《陰陽和合寶典》,和崔鶯一起研讀。

這半部寶典,第一頁心法“紫氣東來訣”;第二頁的心法“月白風清訣”。這兩步心法,李塵均和崔鶯分別修煉了七年,如今該修煉第三步“陰陽和合訣”了。

仙家的“陰陽和合”,和凡人的魚水之歡不一樣,對心性的操控極其嚴格,是慾望和仙心的紛爭,是豐富和完善命魂的步驟,不亞於一場激烈的戰鬥。

這其中的關鍵是男子,如果沉迷於色慾,那就偏離修真的本意了。

兩人都沒有經驗,在意亂情迷之中,很難保持仙心。

這比當年的陸丞和蔣秋芸面臨的考驗更大,兩位老祖結婚不久,便生了一兒一女。而李塵均是不能留下子女的,因為他最多在人間待一個甲子,連妻子崔鶯都未必能帶走,又怎敢留下子女受苦呢?

所以對他來說,修煉這門心法,無異於艱鉅的考驗。

所幸李塵均年長十歲,又是金丹真人,於心性把握比較強,所以才能勉強按照寶典的要求,小心翼翼的一步步走下去。

是夜月光融融,陰陽融合為一體,直至次日早上,東方一縷紫氣飄過來,被李塵均吞噬,度給妻子,兩種氣機,不斷迴圈。

一個晝夜之間,兩人發生了質變。

崔鶯從煉氣十二層,一躍成為築基修士。她的身軀變得愈發輕盈,一跳便有數十丈。她的力量大幅增長,一拳能擊斷碗口粗的楊柳。

這種質變,看起來很突兀,然而這是七年修煉打好的基礎,一夕之間完成的突破。

這年月,因為靈氣匱乏,名將越來越少,很多武人和修士常年苦修,都相當於做無用功,就像崔星河那樣修煉百年,也只是堪堪觸及築基邊沿;而崔鶯的師公鄭隱,雖然是葛洪的師傅,被尊為仙人,躲在山裡修煉《正一法文》、《黃帝九鼎神丹經》和《太清金液神丹經》,修煉多年才是築基初期的修士。

李塵均同樣得到好處,解除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的封印,甚至連金丹都有些鬆動,功力恢復到築基後期。有這樣的實力,天下之大,哪裡都可以去了,即便是守衛森嚴的長安城,也未嘗不可以走一遭。

此後,兩人離開老君山,在周邊千里之內走動。

他們修煉的功法,主要靠紫氣和月華,不完全依賴山谷裡的靈氣。

而且築基完成後,崔鶯覺醒了一種能力,她開了天眼,能看見陰魂,靠著吞噬陰魂,也能積累陰靈氣。

原本吞噬陰魂是有風險的,但因為有李塵均的協助,透過雙修煉化多餘的陰氣,從而維持自身陰陽的平衡。

自此之後,他們在山裡修煉半年,就出去走幾個月,走的距離越來越遠,從北方草原到西方大漠,再到南方魚米之鄉,自然環境雖然優美,但這年月的百姓生活太苦了,戰亂頻仍,殺伐不斷,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因為殺伐不斷,陰魂鬼魅很多。倒是有利於崔鶯的修煉。

這個年代,並非只有“前趙”一國,而是有五涼、四燕、三秦、二趙,成漢、胡夏十六國。這些小國殺來殺去,將華夏攪得一片混亂。老百姓逃難到遼東以及江南地區,使這些地區的經濟文化漸漸繁榮。

李塵均和崔鶯見多了人間的悲歡離合,體會到喜怒憂思悲恐驚等各種感情,在五臟六腑深處刻畫出一道又一道痕跡,結合《陰陽和合寶典》煉精化氣提升仙元力,功力提升飛快,在短短三四年間,便完成“燮理陰陽”第一變。

至此,李塵均恢復了金丹真人的功力,崔鶯也進階築基中期。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霸道狂少

遠間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