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後,李塵均收到崔鶯寫的一封信,說她跟隨師公和師孃,從終南山轉到廬山修煉。

崔鶯還問他,想不想出來做事,如果願意的話,可以幫他找個差事。

此時,她的父親崔遇做了魏郡太守。

魏郡的範圍很大,包括後世的河南安陽,河北邯鄲以南,以及山東冠縣、莘縣等地。

太守是兩千石的官職,上馬管軍,下馬管民,自主權極大。可以闢用僚屬,組成小朝廷,郡中人士稱之為“郡朝”,和中央朝廷類似。俗話說,滅門的太守,破家的縣令。作為太守,可以合法的滅人滿門。

因此,崔鶯寫這封信帶有善意,想幫李塵均謀個小官。

李塵均心想:“我經營客棧四年,該看的人間疾苦都看見了,應該換個環境和職業,體驗不同的風景。”

於是,他離開洛陽,去了魏郡,在崔遇麾下做了什長。

軍營裡,有伍長,管五個人;什長,管十個人;百夫長,管百人;然後有校尉,管千人;都尉,管三、五千人。

因為這是戰亂年代,十六國之間殺伐不斷,李塵均只用了半年,就成為百夫長;兩年後,他積累功勳升為校尉;又過兩年,他的功勳更加卓著,數次擊退強敵,經崔遇上報朝廷,升為都尉。

這時候,他的十二條經脈和奇經八脈的封印都被衝破,只有丹田封印還在,功力相當於築基修士,一人能力敵百人,像關羽、趙雲那樣悍勇無敵,能在長坂坡殺個七進七出。

公元316年,崔鶯從廬山返回魏郡。

按照這年月的傳統,十五六歲的崔小姐,到了該嫁人的年紀。

崔遇想將她許配給給中山王劉曜。

劉曜是匈奴人,劉淵的義子,位高權重,領數萬兵鎮守長安。

然而崔遇打錯了算盤,崔鶯不是家養的金絲雀,她剛剛學藝歸來,想在家裡玩兩年,自然不肯那麼早嫁人,更不願嫁給素不相識的匈奴人。

此時崔遇開始遇到麻煩,太守之位岌岌可危。他聽說劉聰準備招他入京,封他個“特進”的官職。名義上“特進”一職地位崇高,等同於三公。但它只是虛名,沒有什麼實權。遠不如當太守實惠。

於是,崔遇想將女兒獻給劉曜的心思更強烈了。

崔鶯發了幾通脾氣也不管用。

這年月的女孩子是沒有自主權的,就像女扮男裝去讀書的祝英臺,想遂了自己心意,嫁給如意郎君,那是非常困難的。(參見《鬼雨仙蹤》)。

不過,崔鶯學了修道心法,不像祝英臺那樣柔弱。

她換上男裝,悄悄溜出府。

時隔六年,她長成了花容月貌的大姑娘,穿上男裝,則是一位俏麗的少年郎。

她去打聽李塵均的狀況,想看他變成了什麼樣子。

這些年,她一直待在外面學習道術,雖然沒見過李塵均,但一直沒忘記此人。

當年在生死關頭蒙對方相救,她跟對方學了呼吸吐納的口訣,這個恩惠很大,讓她受益匪淺,每晚對著月亮修煉,都會不由自主的想起此人。

她聽說,李塵均只用了四年時間,就從什長晉升都尉,心裡很是好奇:“他是怎樣做到的?他雖然功力不弱,是一個很少見的武士,然而若沒有讀過書,不容易成為都尉。”

她掐指一算:“此人今年二十六歲,不曉得娶了幾房妻妾,生了幾個孩子,臉上是否有了皺紋?或者多了幾條疤痕?作為領兵打仗的人,怎可能不受傷呢?”

這年月的人,壽命很短,每過一年,便老一分,二十五歲進入中年,五十歲算作老人,七十歲則屬於“古來稀”。像孔子活73歲,孟子活84歲,都屬於聖人之流了。

然而,當崔鶯見到李塵均的時候,卻發現他跟六年前一樣,身材挺拔,英俊迷人,面如冠玉,沒有一點兒傷疤和皺紋,脫了盔甲,穿上便服,儼然是翩翩書生。

她目不轉睛看著李塵均,臉上露出自然的笑容,問道:“李郎君,你怎麼一點兒都不顯老?”

李塵均微微一笑,道:“習武之人,駐顏有術,怎麼會顯老呢?”

崔鶯嫣然一笑:“李郎君,你娶妻了嗎?”

“沒有。”

“咦?你還沒有娶妻?這是為什麼呢?”

“我是修士,不能娶凡俗女子。因此很難找到合適的妻子。”

“李郎君,你說的‘修士’是什麼意思?”

“就像你師公那樣,吸風飲露,少食五穀,乘雲氣,御飛龍,遊乎四海之外。”

“你是說仙人嗎?李郎君,世上有沒有仙人?”

“有。”

“你見過仙人嗎?”

在崔鶯看來,師公鄭隱雖然號稱仙師,但並非真正的仙人,無法御風行空。

李塵均受祖訓約束,不能提及仙界的事,更不能說起陸家的事,只能開口說道:“按照古書說法,世上是有仙人的。朝碧海而暮蒼梧,睹青天而攀白日,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崔鶯睜大美目望著他,問道:“李郎君,你不是武人嗎?何時讀過書?難不成,你出自世家大族?”

這個時代,只有世家大族才會有讀書人,普通人是沒有資格接觸書籍的。

李塵均受過系統的教育,在琅琊城修真學院讀了七年書,相當於本科、碩士連讀,見到喜歡的女孩子,他開始舌綻蓮花,旁徵博引,講述仙道相關的故事。

“我當然讀過書,還看過許多話本呢。”

“李郎君,你看過什麼書?能給我講個故事嗎?”

“好啊。話說太上老君李耳,騎青牛出函谷關,留下五千言道德經……太上老君有七個徒弟,分別是南華真人莊周、沖虛真人列禦寇、通玄真人辛文子、洞靈真人康桑楚,文始真人尹喜,質初真人徐甲,貴生真人楊朱,合成‘老君門下七真人’……

直至東漢末年,有一位隱士名叫司馬徽,又名水鏡先生,他精通奇門、經學,與荊州名士龐德公等人交往甚密。

漢末士人,多追逐功名,各奔其主,而諸葛亮、龐統卻隱居在襄、漢之間,淡泊名利,不輕易投靠他人。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李塵均為了增強故事性,話鋒一轉講起了《三國演義》。

他是金丹真人,擁有超強的記憶,能將全本《三國演義》講吓來。

這本小說足夠長,伏龍鳳雛,草船借箭,星落五丈原,故事情節很吸引人,這故事講吓來,一個月也講不完。

而且,李塵均把關羽、張飛、趙雲、呂布、許褚這些名將說成築基期修士,把諸葛亮說成金丹破碎的真人。

崔鶯越聽越有趣,哪裡捨得離開呢!

於是她幾乎每天都跑出去,纏著李塵均講故事。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異世誅仙

渡木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