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傕將孫堅的原話告知董卓,董卓大罵孫堅不識抬舉,隨後又皺眉苦惱起來。

虎牢關一個潘鳳,汜水關一個孫堅,堅守下去遲早要被攻破,左思右想喚來李儒詢問。

李儒沉思片刻說道。

“溫侯剛敗,兵無戰之心,不如引兵回洛陽,遷都長安,以應童謠。”

董卓好奇問道:“哦?什麼童謠?”

李儒回道:“近日民間傳有童謠,‘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臣思慮,‘西頭一個漢’乃是高祖所立漢都長安,傳一十二帝,‘東頭一個漢’乃光武帝所立漢都洛陽,今也傳位一二十帝,天運合回,丞相遷回長安,方可無事。”

董卓聽了滿面歡喜:“所言極是!”

然後命令呂布星夜趕回洛陽,商議遷都之事。

汜水關這邊趙岑還在頑強抵抗孫堅,卻得到訊息,董卓丟棄了洛陽,逃往長安去了,頓時火冒三丈。

“好他個董卓,老子在關上拼命,他倒好,招呼不打一聲,偷偷跑了!”

“他奶奶的,既然如此,老子不如獻了關!”

趙岑獻了關,孫堅一路長驅直入,虎牢關緊接著也被殺破,諸侯各領軍殺入關中。

曹操見此情立即見袁紹,詢問袁紹,董卓西去正是乘勝追擊的時候,為何袁紹不派兵追擊。

袁紹則解釋,諸兵這些天多征戰,都疲憊了,疲兵追擊乃是大忌。

曹操喝斥群雄太過膽小,董卓之所以逃離洛陽,就是因為董卓兵馬早已無了戰意,如果繼續追擊董卓,定會殺董卓個片甲不留,一戰而定天下。

曹操說的已經很清楚了,眾諸侯依然說不可輕動。

曹操大怒:“豎子不足與謀!!!”

然後自領數萬大軍離開了。

一直在旁的潘鳳不由搖頭,一群烏合之眾而已。

其實以潘鳳的聲望,完全可以幫曹操說話,甚至有機率能說服眾諸侯,至少韓馥能被說服。

但潘鳳又不是老好人,系統並沒有給出系統路線,沒有絲毫好處可得,自已何必摻和。

曹操不是個善茬,別看現在是個忠臣,曹操的心思很難琢磨,說不定哪天突然就變了卦,幫他滅了董卓,這傢伙再起歹心,排除朝廷異已,提前加速了挾天子以令諸侯,那自已不成了幫曹操打工了。

畢竟漢朝氣數已盡,曹操會突然變卦的可能性很大。

所以潘鳳一直冷眼旁觀,不發一言。

孫堅進入洛陽皇宮,見富麗堂皇的皇宮被一把大火燒成廢墟,不由感嘆。

這時,有人來報孫堅。

“主公,我們的人在一處水井中發現了一件奇物。”

孫堅連忙過去,看到水井中散發著五光十色,立刻命令麾下士兵打撈。

不一會兒,一婦人屍首被打撈上來,從屍體的顏色來看已經死了很長時間了,屍體卻沒有腐爛,穿著乃是宮中侍女服飾。

黃蓋指著婦人屍首腰帶處的錦囊。

“主公,你看!”

孫堅命令士兵開啟錦囊,錦囊內有一硃紅色小匣,士兵將小匣開啟,其中放著一玉璽。

此玉璽大小方圓四寸,上鐫五龍交組,旁缺一角,以黃金鑲嵌。

上有篆文八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程普驚呼道。

“這是傳國玉璽!!!”

孫堅連忙拿過傳國玉璽仔細翻看,越看越激動,握玉璽的雙手都變得顫抖。

程普說道:“據說此玉是昔日卞和於荊山之下,見鳳凰棲息一塊石頭上,覺得是塊非凡之石頭,於是裝載起來獻給楚文王。”

“楚文王聽卞和訴說此石竟吸引鳳凰棲息,想必是塊奇石,於是命人將石頭劈開,果然得到寶玉。”

“秦二十六年,良工將此玉雕琢成璽,丞相李斯篆刻八字在上面‘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秦二十八年,始皇巡狩到洞庭湖,風浪大作,舟船不穩要被掀覆,急忙命人將此石丟入湖中,風浪才平息停止。”

“到了秦三十六年,始皇巡狩到華陰,有人持璽擋道,告訴侍從特來還璽,然後還璽者消失不見,璽又回到了始皇手中。”

“始皇駕崩後,子嬰將此璽獻給了漢高祖,後傳至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后用印璽打王尋、蘇獻崩了一角,命人用金鑲嵌。”

“後光武帝得此寶於宜陽,傳位至今,近來十常侍作亂,劫持少帝劉辯出北邙,回宮後此璽便下落不明瞭,今讓主公得到乃是天命,此處不可久留,速回江東,別圖大事!”

孫堅讓人將傳國玉璽收起來,離開了皇宮。

孫堅不知身邊有一士兵乃與袁紹同鄉,早就想接觸袁紹了,這麼好的機會怎麼能錯過,連夜出了孫堅營寨,將事情稟告給袁紹。

次日袁紹與孫堅就因為傳國玉璽的事情發生矛盾,袁紹向孫堅索要傳國玉璽,孫堅堅決不承認自已拿了傳國玉璽,並且發毒誓,若是拿了傳國玉璽就被萬箭穿心而死。

孫堅身邊猛將眾多,孫堅本人也不好惹,還發瞭如此毒誓,袁紹也不好攔著,眼睜睜看著孫堅帶著人離開。

可袁紹豈能嚥下這口氣,立即修書一封送往荊州劉表,讓其半路截住孫堅,奪取玉璽。

次日,有人報曹操追擊董卓,半路被董卓埋伏,大敗而回。

眾諸侯多是幸災樂禍,袁紹連忙命人迎接曹操,為曹操接風洗塵大擺筵席,曹操大敗而回,心情很糟,趁著酒意,痛罵各位諸侯。

諸侯們無言,宴席不歡而散。

曹操也知各諸侯心懷異心,難成大事,自引軍投揚州去了。

公孫瓚對劉關張說道。

“袁紹無能,我們暫且回去。”

領兵連夜離開了。

次日,兗州刺史劉岱問東郡太守喬瑁借糧,喬瑁推辭不想給予,劉岱氣急之下,領軍殺入喬瑁的營寨,殺了喬瑁。

袁紹見人心散亂,也無心領盟主之職,領兵投關東去了。

韓馥嘆息一聲,領兵也回冀州去了。

回到冀州後,十八路討董,潘鳳風頭盡出,聲望劇增,不少紳豪士族與潘鳳結交,不少名門望族也有意拉攏潘鳳。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人物錄

傳承紅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