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是時候展現真正的人脈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深夜的衚衕裡,迴盪起方言的歌聲。

楊霞和方紅聽到動靜,立馬跑出了院子,就見他搖搖晃晃,醉醺醺地推著腳踏車。

“你這孩子,怎麼喝了這麼多酒啊?”

楊霞上前扶了一把,“上哪兒野去了!”

“悅賓飯店。”方言嘿然一笑道。

“是不是翠花衚衕那家個體飯店?”

方紅看到弟弟點了下頭,邊接過他手裡的腳踏車,邊白了眼:“遇到什麼好事了,喝成這樣,是不是又摟了一筆稿費啊?”

“沒這回事了,我這是舉杯消愁。”

麻辣鴨、香酥鴨、八寶鴨等……

“媽,李老師送我回來的,他、他……”

方言腦袋一歪,發出輕輕的鼾聲。

今晚的消費,由方小將買單!

“巖子,到底出什麼事了?”

楊霞沒好氣地數落道:“喝這麼多,還敢一個人騎回家,你的膽子也太大了!”

歡送會一結束,他也不裝了,作為準萬元戶,大手一揮,請整個編輯部下館子。

一道菜,一塊錢。

這時候的鴨子,不需要憑票購買。

“這麼快就轉正啦?這可是大喜事!”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雖然花了不少錢,但大夥送給自己的英雄牌鋼筆,價格同樣不菲,更何況蘊含在裡面的情誼,何止是無價,簡直就是無價。

楊霞先是一喜,但馬上疑惑道:“不過為什麼不是留在《燕京文學》,巖子,巖子……”

方言回眸一看,眼神黯淡,“他人走了。”

此時的悅賓飯店規模不大,只能擺下3張小桌,菜品也不豐富,能點的都點上了。

方紅端來一杯熱水。

“呼嚕,呼嚕,呼嚕。”

“別在衚衕裡聊了,趕緊先回家。”

方言下意識地摸著胸前的鋼筆,半醉半醒地說了會兒話,從調職,到轉正,再到分別。

方言靠在椅子上,輕輕地哼著。

方言幽幽地嘆了口氣:“愁更愁啊。”

方紅還是第一次見到他醉了,幽幽地嘆了口氣道:“巖子也是個念舊的。”

………………

兩天之後,方言騎著車來到崇文門。

門房,從秦大爺,變成了董大爺。

上了樓,來到《十月》編輯室,說是編輯室,但辦公室非常多,一個辦公室,一個小組,每個小組都是三五個人,甚至七八個人。

兩個組,幾乎就相當於《燕京文學》整個編輯部,怪不得是大型文學期刊,果然夠大。

當來到中長篇小組時,方言見到了張仲鍔的一剎那,終於明白自己為什麼被挖走了。

合著在講習所的時候,就惦記上我了!

就見他戴著眼鏡,臉上一副與人為善,與世無爭的樣子,彷彿對誰都和和氣氣不動怒。

“這位是賀新。”

“這位是田增翔。”

在張仲鍔的介紹下,方言和兩位同事互相打了個招呼,賀新之前是人大中文系的老師,三十出頭,穿著一身中山裝,身形筆挺。

笑的時候,喜歡把眼睛瞪大。

田增翔卻不一樣,把眼睛眯成一條線地笑,他本來就是燕京出版社的編輯,從其他期刊調來支援《十月》,算得上是‘地頭蛇’。

“幸會,幸會。”

方言讓他們可以改口喊自己小名。

“聽說是你要來,我可是期盼了很久。”

賀新洋溢著熱情,“伱的《暗戰》寫得真是好極了,最近的廣播劇我是一集沒落下。”

和他聊了會兒《暗戰》,方言透過餘光,注意到田增翔靜靜地把玩玉石,不湊熱鬧。

“這玉不錯。”

“怎麼,你也懂玉石?”

“略懂略懂。”

方言眼前一亮,盯著他的和田玉籽料。

“那給你品品,這玉不錯在哪裡?”

田增翔把玉石遞了過去。

“皮很靚,瑕疵少。”

方言上輩子也是個玩玉的主兒,邊摸邊說:“形兒好,玉質也好。”

“可不是嘛,我也這麼覺得,讓田老師不要白白浪費這麼好的料,找個好師傅雕一雕。”

賀信搖頭失笑道。

“田老師這是把這塊玉當玩料呢。”

方言把玉還了回去。

有句俗話叫,玩料不雕,好料不雕。

原石的可塑性強,只要不雕,就擁有無限可能,一旦雕了,那麼它的價值就被限制了。

“懂行啊!”

田增賢一聽“玩料”,變得親近起來,拉開抽屜,裡面竟然放著大小不一的各種玉石。

“哦豁。”

方言倍感興趣,打聽起玉石的來歷。

這年頭,和田等玉石是不允許個人私自買賣的,只能是玉石收購站來收,如今的市場指導價是一級和田白玉籽料,每千克100塊。

相當於,每克1毛。

擱個二三十年,每克的價格沒準能破萬,甚至破10萬,這個收益率,肉眼可見地高!

藉著聊玉的工夫,兩人漸漸熟絡起來。

從玉石,聊到文學,田增翔跟人熟了,就變得無話不談,帶有文人氣,激情燃燒。

“改明兒,我帶你去瞅瞅。”

田增翔主動發出邀請。

方言應了下來,正要張口,就聽賀新清了清嗓子,暗戳戳地提醒了一句,該幹活了。

“這些來稿,就交給你了。”

“成!”

方言答應得乾淨利落,望著面前的如山一般的信件,沒有急著一封一封地看。

按照周雁茹傳授的經驗,把這些先分類。

通常,有三類,一類是自投稿,也就是作者自己投稿,一類是推薦稿,也就是其他機構、團體推薦的稿子,比如地方文聯,又或者是跟《十月》關係不錯的期刊編輯和老作家。

最後一類,就是編輯找作家約的稿件。

往往只要看第三類,就能看出期刊目前的稿件質量和組稿水準,結果大跌方言的眼睛。

稿子雖然多,但水平參差不齊,青年作家的中篇,只能勉強成為《十月》的牌面,成名作家的數量又太少,根本湊不齊兩期的版面。

中篇如此,長篇就更糟糕了。

翻來覆去地找,也只找到2篇。

“嘚!”

方言這才明白,蘇予、張仲鍔為什麼要把自己挖到中長篇小說組不可,瞬間哭笑不得。

寒磣,這也未免太寒磣了……

但一想到《十月》才正式創刊,名頭還沒有在全國徹底打響,倒也是情有可原。

從胸口拿出英雄牌鋼筆,慢慢拿下筆帽。

越是這個時候,越該是他出擊的時候!

是時候,展現自己的人脈網了!

筆尖壓在紙上,頭一行就寫著:

“陸遙同志吾兄……”

寫完一封,還有下一封:

“紫龍吾友……”

”老莫……”

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

感謝馬克西姆小面球的200起點幣。

<BR />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撿個男人當相公

酥酥蘿蔔

勇因敢而雄的新書

勇因敢而雄

夫人,鎮國公墜入愛河了

楓小吾

屌絲的故事

心事都在胃裡

我等你溫恕

潤蘇

廢柴世界

小靈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