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十月》挖人

想到燕京廣播電臺會找上門來,但方言沒想到會這麼快。

好在他早有準備,事先跟遼東廣播電臺說好了,《暗戰》可以交給其他廣播電臺錄製自己的版本,當然,也可以讓其他廣播電臺直接使用王鋼評書版《暗戰》,但是得給錢。

給方言多少,也要給遼東廣播電臺多少。

燕京廣播電臺毫不猶豫地答應,甚至想要的更多,要把方言的《聽風》,也一併拿下。

價錢方面,毫不吝嗇。

給出最高標準,一篇60元,一共120元。

而遼東廣播電臺,因為燕京廣播電臺直接使用王鋼版本的《暗戰》,非但把付給方言的30塊費用收了回來,反倒還賺了30塊。

正好拿來這筆錢,接著買《聽風》。

兜兜轉轉了一大圈,遼東廣播電臺一分錢沒掏,全由燕京廣播電臺買單,拿下了《聽風》和《暗戰》,雙方最後還非常滿意。

面對一個個問題,方言笑著回應。

“巖子這是腰包肥了。”

“小方老師,你那《暗戰》寫得可真棒。”

藉著評書版廣播劇傳遍大江南北,王鋼一炮而紅,名氣比上輩子《夜幕下的哈爾濱》播講時未必差多少,當然,方言也出名了一把。

方言也很滿意,拿到了150塊稿費。

“您看我這樣,像肥起來嘛?

方言拍拍口袋,打哈哈道:“給我的那仨瓜倆棗兒,也就是一葫蘆醋錢。”

“伱那葫蘆是不是太上老君的紫金葫蘆?”

黃忠國玩味地笑著,自從《暗戰》廣播劇大熱,指名道姓找方言的電話是一個接一個。

黃忠國和李悅互看一眼。

“………”

在食堂排隊的時候,從他身邊經過的人都會說上一兩句暗戰廣播劇,好評如潮。

之後,全國各地廣播電臺紛紛把電話打到了《燕京文學》編輯部,只要價格不是太低,方言統統來者不拒,但他不只是為了錢。

“您二位就甭拿我尋開心了,老話不是講了嘛,窮忍著,富耐著,睡不著眯著。”

一個電話,就相當於一筆錢進賬。

“巖子,聽說你的另一篇《聽風》,馬上也要被遼東廣播電臺播講了,有這回事嗎?”

而且燕京廣播電臺,只是個開始。

更是為了讓《暗戰》,在全國爆火。

然後端著飯缸子,回到編輯部,就見李悅用戲謔的口吻說:“一個菜一個肉,巖子,這可不像你啊,平常都是一個菜,或者一個肉。”

“可不!聽完《暗戰》,再瞅其它的反特小說,我是一本也看不下去,您下部諜戰打算什麼時候寫啊?”

到現在為止,已經打了足足11個。

方言嘿然一笑。

“這話有點意思啊,睡不著,別煩躁,別起急,眯著,這個’窮忍著‘,也好理解。”

李悅問道:“’富耐著‘,有什麼說法?”

“就是掙了錢不能嘚瑟,別太美著。”

方言說:“所謂物極必反,否極泰來。”

“巖子總是妙語連珠,說的還特在理。”

李悅和黃忠國相視一笑。

“其實錢不錢,倒是次要的。”

方言說不出“對錢不感興趣”這種話,但也不完全出於錢,主要是讓諜戰文學站起來。

一直以來,包括反特題材在內的諜戰,都只算是軍事文學這大類裡的一個分支而已。

跟戰爭文學一樣,但又不完全一樣。

諜戰文學作家,可不如戰爭文學作家的名頭響亮,甚至,“諜戰文學”也是最近才興起。

如果能透過《暗戰》、《聽風》、《潛伏》,以及明年開播的電視劇,《敵營十八年》等一系列作品,把整個諜戰文學的地位抬上去。

不求從軍事文學裡獨立出來,但至少可以跟戰爭文學平起平坐,這才是祖師爺該乾的!

“就衝巖子這想法,當浮一大白!”

李悅、黃忠國等人舉起杯子,以水代酒。

哐當!

方言和他們碰杯,接著繼續吃飯。

到了午休的時候,繼續琢磨《潛伏》,餘光裡突然看到周雁茹的身影,她衝自己招手:

“巖子,跟我去趟王主編的辦公室。”

“好嘞,周老師。”

方言藉著整理稿紙的工夫,不由在想,才剛回編輯部,王朦他們就找自己當面談。

估計跟轉正的事有關!

果不其然,一到辦公室,王朦就開門見山,自己的編制問題解決了,但不是留在《燕京文學》當編輯,而是被調去《十月》。

訊息來得太突然,方言不禁發懵。

周雁茹耐心地解釋,別看《十月》這本雜誌這個月才拿到正式的期刊號,但來頭不小。

編輯室還有個響噹噹的名字,叫‘偉人著作辦公室’,所以承擔了非常重大的使命,特殊時期,挑戰了書報刊管理模式,一經問世,管制便開始鬆動,半年之後,《收穫》復刊。

一年之後,《當代》、《花城》相繼創刊,接著全國的雜誌如雨後春筍般創刊、復刊。

包括《燕京文學》在內,都要承《十月》的一份情。

也正因如此,剛剛有了正式創刊號,立刻得到整個文藝界和出版界的鼎力相助。

人員緊缺不要緊,不少出版社的編輯就被緊急地借調來支援,方言也就是其中之一。

“你啊,表現得太出挑了。”

王朦搖頭笑罵道:“反思文學、諜戰文學就不說了,我們不在的這段時間,又折騰出了一個口語化,懂小說,又懂詩,這麼難得的人才,他們不指名道姓地要你才怪呢。”

“可我只是個臨時工。”

方言張了張嘴。

“就是因為你這個身份,才被做了文章。”

王朦苦笑道:“我們一直試著爭取把你留在燕京文學,甚至打算提前給你轉正,但沒想到還是被《十月》鑽了空子,他們願意當接收單位,把你吸收為正式工,打了我們一個措手不及。”

方言啊了一聲,“這也行?”

“本來你的指標已經下來了,按照流程,等合同期一到,就可以轉正,沒想到……”

王朦嘆了口氣,“巖子,你怎麼想的?”

“我必須去嗎?”

方言抿了抿嘴。

別看《十月》現在才剛剛成立,將來可是文學主流期刊裡的“四大名旦”,以“刀馬旦”的名號,跟“老旦”的《收穫》、“花旦”的《花城》,以及“正旦”的《當代》,並駕齊驅。

平臺的檔次和地位,肯定要超過現在的《燕京文學》。

雖然在哪裡進步不是進步,但他還是喜歡呆在這裡,畢竟編輯部的人好,說話又好聽,活還少。

“當然要去,你是代表我們《燕京文學》去支援《十月》的。”

王朦鄭重其事道。

方言很不理解,直到周雁茹跟他解釋,才真正明白《十月》這本期刊的份量。

“十月”這個月份,實在是太特殊了,在世界歷史上閃耀著異常燦爛的光輝。

比如十月geming,阿芙樂爾艦上隆隆的炮聲震撼了jiu世界,打響了第一炮。

比如十月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勝利。

比如十月建國,宣佈華夏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更何況還是偉人著作辦公室,所以不容有失,不容許墮了《十月》的名頭。

“不要捨不得,在哪裡幹文學,都是在給我們的文學事業添磚加瓦。”

周雁茹好言好語,看似是在勸慰他,其實在安慰自己和王朦。

“我明白了,王老師,周老師。”

方言可是王朦和周豔茹當成帶入文學編輯這一行的師父看待。

“茅公是你寫作上的師父,我和周老師呢,算是你編輯上的師父,還不錯嘛!”

王朦哈哈大笑起來,周雁茹和方言也跟著笑了起來。

笑聲雖然如春風拂面,但隱隱約約蘊含著一絲淡淡的憂傷。

“過幾天,我帶你去出版社串個門。”

周雁茹和善地拍了下方言的肩。

方言點頭,耳畔邊又聽到王朦的叮囑,調去《十月》當編輯的事,要跟沈雁氷說一聲。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這一次你在身邊

喜歡中音長笛的平常在

綜武:從圍堵徐鳳年開始

花錢買醉

王小莽的新書

王小莽

即使是女生的我,也要有男子氣概

幽鳴

靈異事件自傳

愛逗老鼠的你

未完成的記憶

濜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