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年輕的朋友來相會

4月30日,所裡放了三天假。

原因無他,讓學員們到各自的導師家認門,畢竟,以後的創作要指望老師的指導了。

方言回了趟家,便馬不停蹄地直奔《燕京文藝》編輯部,把《芙蓉鎮》和《聽風》交給王蒙、周雁茹他們,兩篇稿子被來回地傳閱。

“巖子的《聽風》就不多說了,先前大家也都評價過了,說說《芙蓉鎮》吧。”

王朦環顧四周,拍了手。

“用反思文學的理念,重新賦予鄉土新的意義,簡直是鄉土文學一個全新的突破。”

“把政zhi風雲融入風俗民情,用人物命運表現歷史變遷,結合得相當自然。”

“這個古樺是湘南人吧?怪不得,隱隱約約透著一股沈老文章才有的湘西味道。”

“………”

看著眾人的高度評價,王朦作為古樺的指導老師,臉上覺得很有面子,笑吟吟道:

“5月2號。”

“這篇稿子就算投給《人民文學》,也一定能發表,但偏偏被我們《燕京文藝》搶到。

眾人紛紛朝方言鼓掌,掌聲交織著笑聲。

“巖子這趟講習所沒白去。”

你的福氣在後頭呢!

“王老師,雁氷先生是個什麼樣的人?”

方言聽到“弟子”,心潮澎湃。

方言尷尬地笑了笑。

“竟然是茅公?!”

“啪啪啪啪。”

“您千萬別這麼說,我壓力很大啊。”

“茅公讓你什麼時候去見他?”

王潔雙手叉腰,翹起下巴。

王朦笑道:“前提是他要認你這個弟子。”

隨後,王朦給他描述起沈雁氷的印象。

方言半開玩笑道:“還得是小王老師。”

一頓商業互吹,吹到王朦等人的心坎上。

“啪。”

“哈哈哈,沒錯,小王是巖子的伯樂!”

反思文學也一樣,要換個口味。

方言建議說,趁著現在其他期刊還沒有意識到講習所學員的價值,《燕京文藝》索性多搞幾期反思文學的專題,向有意的學員來一個集體約稿,正好他們的作品有發表的需求。

在其樂融融的氣氛下,最終拍板,把《芙蓉鎮》放在7月那期,作為反思文學的頭版,而把《聽風》放在9月的,試著圍繞諜戰題材組稿,畢竟山珍海味再好,也經不住天天吃。

“這還差不多。”

可以說,整個文壇有一多半受到過沈雁氷的關照,包括王朦自己,能做他的弟子——

“巖子的這些建議,值得考慮!”

接著拍他的背,“看來丁鈴先生、李老和所裡,對伱寄予厚望,不僅僅是希望你能寫出長篇小說,恐怕還希望你的第一篇長篇小說,能夠像《牧馬人》、《暗戰》一樣,驚豔文壇,幫恢復辦學的講習所打出名頭,重振雄風。”

開完會,王朦把方言單獨叫到辦公室,開門見山道:“我聽李老說,所裡為了給你找導師,可是煞費苦心,最後給你找的是誰?”

王朦不得不感慨:“才一個月吧,不僅創作水平一日千里,編輯的能力也是進步神速。”

這個首功,非巖子莫屬,多虧他先下手為強,竟然能第一時間想到找講習所的學員約稿,從中發掘出古樺和這篇《芙蓉鎮》!”

方言壓低聲音,“雁氷先生。”

李悅笑著誇獎道:“可不是嘛,巖子簡直就是我們《燕京文藝》的千里駒。”

“嘿嘿,這叫近水樓臺先得月。”

簡直就是華夏文學界的老保姆,鼓勵、培養、扶持過的老中青三代作家,不計其數。

你情我願,簡直雙贏。

周雁茹等人讚不絕口。

甚至還可以發展諜戰小說專題,自從《暗戰》明確會在《收穫》發表,“諜戰”概念就在講習所裡風靡了起來,不少學員紛紛跟風。

“年輕人不要怕壓力,天塌不下來,就算真的塌下來,也有茅公替你頂著。”

商量以後決定,到時候讓小說組去一趟講習所,搶先把學員籠絡到燕京文藝。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如果我是千里駒,那也多虧了各位伯樂老師,當然,最大的伯樂……”

王朦投去了問詢的目光。

王朦不由一驚,但仔細一琢磨,“論長篇小說,非茅巴老三公莫屬,如今老舍先生仙逝,巴公遠在滬市,茅公確實是最佳人選。”

方言摸摸胸口,吐了口氣。

………………

第二天,五一放假。

18號公交車站站臺,方言左等右等,終於把鐵甯、王安逸、莫伸等人給等來了。

“巖子,趕緊給我們找個吃早飯的地方。”

莫伸有氣無力道。

“你們沒吃飯?”

方言一驚。

鐵甯笑了笑:“食堂五一放假,今天這一天,都不供飯。”

“嘚,跟我來。”

方言把他們帶去北新橋常去的一家店。

這年頭,吃個早餐也要錢和糧票。

比如油條,所用的麵粉要用糧票來買。

就見掛在視窗的價目表上寫著,“油條4分/根(半兩)”、“豆汁3分/碗”、“鹹豆漿4分/碗”、“甜豆漿5分/碗”、“肉包1毛/個”……

“來倆焦圈,一碗豆汁兒~”

方言張嘴喊道,“兒”字帶著輕讀的尾音,夾雜著一種諧謔,一種輕狂,那叫一個地道。

“你也沒吃早飯?”

王安逸好奇不已。

方言掏錢道:“吃過了,可我總不能幹坐著,看著你們吃吧,我陪你們再吃點。”

“聽說來燕京,一定要嚐嚐這豆汁。”

鐵甯看向王安逸,“要不我們也嚐嚐?”

“你們真想試試?不要怪我事先沒提醒你們,這味兒,估計你們受不了。”

方言勾起嘴唇。

“不試試怎麼知道,反正小方老師請客。”

鐵甯等人沒想著宰大戶,就讓他請早上這一頓。

“非要嚐鮮也行,你們先點個一碗。”

方言提議道。

“兩個人才點一碗,巖子,你也太嗇皮咧。”

莫伸沒好氣地白了眼。

方言聽得懂“嗇皮”,“這哪叫摳門啊,先點一碗讓她們嚐嚐味道,喝不慣省得浪費,能喝慣咱再點。”接著拍了拍胸脯,“你們想喝多少就喝多少,今天的豆汁兒,我管夠!”

他越這麼說,鐵甯、王安逸等人就越稀奇,當豆汁端到他們的面前,白裡透著灰,灰裡透著綠,隱約中有著一絲綠豆的香氣。

“以防萬一,你們還是用勺子舀著喝。”

方言把自己的勺子遞給鐵甯。

“你給我,那你怎麼辦?”

鐵甯剛說完,就見他雙手捧起大碗,吹著熱氣,就抿了一口,然後嘴唇貼著碗口,轉圈喝著滾燙的豆汁兒。

“啊!”

突然間,已經喝上的王安逸叫了一聲。

鐵甯等人被嚇了一跳,紛紛問什麼感覺。

“餿了吧唧的,感覺隔夜飯都要嘔出來了。”

王安逸覺得一陣噁心。

鐵甯抿了抿嘴,看到方言戲謔的笑容,賭氣地喝了一勺,兩眼瞪大,硬著頭皮嚥下去:

“這豆漿可別賣了,都餿了!”

“這可不是豆漿,也不餿,這就是綠豆發酵過後的味道。”方言笑道。

“那還是算了吧,我可受不了這味道。”

“看吧,我就知道你們受不了,你們還是去點碗豆漿。”

“那這碗呢,豈不浪費了?”

鐵甯心生後悔,早知道該聽方言的。

這個年代的人,對糧食十分珍惜,捨不得糟蹋一粒糧食,見不得任何浪費。

“所以才讓你們拿勺子舀著喝,給我吧。”

方言把豆汁兒拿到自己的面前。

看到那碗碰到他的嘴唇,鐵甯、王安逸面面相覷,內心裡都有一絲小小的異樣。

“吃完早飯,我們第一站去哪?”

蔣紫龍、莫伸等人看向方言。

“這天氣,這時間,上北海公園划船去。”

方言抬頭望向了天。

晴空萬里,陽光明媚,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飄蕩著兩條手划船,一前一後,三人一條。

“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

海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著綠樹紅牆……”

鐵甯和王安逸雖然坐在不同船上,但異口同聲地唱起《讓我們蕩起雙槳》,莫伸、古樺也忍不住跟唱起來,最後輪到負責划船的方言和蔣紫龍。

唱了一會兒,蔣紫龍搖了搖頭:

“這歌好聽是好聽,應景也應景,但不適合我們這個年紀,有沒有其它合適的歌?”

“我最近在收音機裡聽到一首。”

方言清清嗓子,邊划船邊唱道:

“年輕的朋友們,今天來相會。

蕩起小船兒,暖風輕輕吹,

花兒香,鳥兒鳴,春光惹人醉,

歡歌笑語繞著彩雲飛。

啊,親愛的朋友們,美妙的春光,屬於誰?屬於我,屬於你,屬於我們八十年代的新一輩!

再過二十年,我們來相會。

偉大的祖國該有多麼美!”

唱了一遍,鐵甯、蔣紫龍等人意猶未盡,又讓方言慢唱了兩遍,漸漸地,一個個也有模有樣地學著唱起來,歌聲漂浮在靜靜的水面。

微風徐徐,楊柳依依。

“好了,接下來你們來決定,有什麼想去的地方?”方言嗓子微啞,掃視眾人。

“頤和園!景山公園!天壇……”

“還有地壇!”

王安逸、鐵甯等人喊了起來。

方言一愣,地壇啊……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後宮升職手冊

柳如鋒

故樓昨夜又東風

小宋給你微笑

玄天修仙:一個人的回家路

魚簍

【文娛】大神,請低調

杳杳紅妝

開局遭雷劈獲得最強裝逼系統

愛喝酒的褲衩

福晉莫淘,小生這廂有理了

雨梔綺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