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出發杭城

過了短短五天,最新一期的《十月》銷量突破了50萬冊,預計月底就能到達60萬冊。

就在一切向好的時候,《十月》編輯部迎來短暫的空閒,田增翔去玉石站“採風”去了。

方言也準備出去采采風,拿上稿費,以及剛領到的印刷稿酬,整個人身揣鉅款,約上已經留職停薪的韓躍民,在東長安大街碰面。

“韓哥,介紹信開好了嗎?”

“好了,大後天就可以陪你去杭城了!”

韓躍民道:“我們現在要去哪兒?”

“咱們先去買火車票,信帶身上了吧?”

方言問了一句。

這時候的火車票預售期是3天。

不過提前3天的車票,只能去東單、西直門、前門的預售處購買,燕京站只賣當天和第二天的。

方言推著腳踏車,大步向前走。

“帶了。”韓躍民拍了下胸口的口袋。

“就這麼點?”

“一捆300。”

一手交錢,一手交券,乾淨利落。

友誼商店、高檔賓館門口,一天到晚,都有鬼鬼祟祟、偷偷摸摸的身影。

“你們要外匯券?”

但要買外匯券,未必要等到晚上,也未必要去鴿子市場。

“嗯,我全要。”方言點頭。

“這麼點?”

緊俏到在菜市場買雞蛋,相同面值的外匯券可以多買一倍,甚至當時外僑在坐計程車使用外匯券,按規定司機必須上交給公司,但司機寧願受罰,也要私藏一些外匯券。

韓躍民似懂非懂地點頭,來到友誼商店的門前,就見入口處豎著一排鐵柵欄:

文三看著這張年輕的面孔,並沒放在心上,突然一捆捆大團結出現在他的視線中。

方言戲謔道:“鄙人,張麻子。”

文三一愣,“可哥們你臉上沒麻子啊。”

韓躍民看他走得虎虎生風,大步流星,一副霸氣側漏的樣子,自己的腰桿子也挺直了。

方言也不廢話,從包裡掏出5捆,讓韓躍民清點外匯券,確認無誤,再相互交換。

方言拍了下他的背,拾級而上。

“韓哥,現在規矩改了,外匯券就是通行證,只要有外匯券,誰都可以進友誼!”

一經推出,很是緊俏。

“等買完票,再去趟友誼商店。”

“巖子,咱們好像不能進去吧?”

“你可甭拿老兄尋開心啊,我沒那閒……”

不記名不掛失,認券不認人。

“老婆餅裡有老婆嗎?”方言笑道。

方言問:“什麼價兒啊?”

這些人,也就是票蟲子。

開放以來,來華訪問或探親的外國人、華僑和港澳臺同胞日益增多,於是,在各地興起了一批涉外賓館和友誼商店,但因為外幣使用和消費上的不便,隨即在1980年推出外匯券。

文三臉色大變,咧嘴發笑,“敢問兄弟何方神聖,在哪兒發財啊?”

文三說120塊,換100塊面值的外匯券。

文三驚了個呆,“這一帶裡,沒人比我手頭上的外匯券多了,就這伱還嫌少,怎麼著,哥們你能全給吃下去不成?”

方言覺得還算公道,黑市裡兌換外匯券的比率能到了,當然,那是80年代中期。

方言皺了皺眉,這錢只夠買一個電器。

守株待兔,遇到老外問“要不要換rmb”,遇到老百姓,會問“要不要外匯券”。

韓躍民跟著方言,邊走邊說:

“好傢伙,這倒外匯券也太掙錢了吧,就這一來一回,快掙出我一年的工資了!”

因為拿到“黑市”上,收益遠高於罰款。

自稱“文三”的男人,把方言、韓躍民帶到一棵樹下,確認四下無人,才談了起來。

文三開啟公文包,裡面裝一堆外匯券。

“韓哥,不用羨慕,等你從杭城回來,他就要反過來羨慕你了。”方言擺了擺手。

“不多不少,1250塊。”

“你有多少?”

友誼商店,在創立之初,只接待外賓。

必須出示護照、華僑證,或者外籍工作證,才可以進入。

尋常老百姓只有駐足張望的份兒,除非有持證件的人願意帶他們進去。

但伴隨外匯券的發行,開始向老百姓開放,外匯券則成為人們進入特殊通行證。

商品琳琅滿目,讓人應接不暇。

食品罐頭、四大名繡、地毯掛毯、名貴海味、中外名酒名煙、名貴藥材、家用電器、腳踏車、中高檔傢俱、流行時裝、呢絨綢緞、照相器材、鐘錶眼鏡、金銀飾品……

當時在友誼有這樣一個口號:“市面上有的商品,我們要最好;市面上缺的商品,我們必須有;外國時興的,我們也得有!”

“老天吶!”

韓躍民彷彿劉姥姥進大觀園,震驚不已。

方言不像後世準備買比亞迪秦的車主,進了4s店一逛,結果全款變首付。

目的性很明確,直奔家電所在。

掃了一圈洗衣機,松下、三洋、日立,都是日本貨,而且全是單缸洗衣機,也就是一個洗滌桶和波輪組成,只能洗滌,不能脫水,聽售貨員說,過段時間要從德國引進雙缸的。

權衡之下,選擇了彩色電視機。

14寸牡丹牌,1050元。

揣著剩餘的2張外匯券,方言抬著電視往外走,韓躍民搭了把手,走路都輕飄飄的。

特別是到了門口,往來的路人們紛紛投來羨慕的目光,整個人神氣十足,強忍著笑意。

“韓哥,想笑就笑出來,別憋著。”

方言把裝電視的箱子放在車架上,然後拿出繩子,一根又一根,捆得嚴嚴實實。

“要笑啊,也該你這個正主先笑,不過巖子,你怎麼看上去這麼冷靜?”韓躍民詫異道。

方言轉過頭,疑惑不解。

“這可是彩色電視機!”

“而且是從友誼商店買的彩色電視機!”

“想想我去供銷社打一瓶醬油和來友誼買一瓶醬油去,內心的感覺肯定不一樣。”

韓躍民手舞足蹈,說這瓶醬油好像是給進步的自己一個獎勵,味道都不一樣,是甜的。

“哈哈哈,韓哥你別看我這樣,其實我心裡偷著樂呢!”

方言猛然意識到,這年頭,買電視機可不是一件小事,而是極其風光的一件大事。

“我就說嘛,你看看,高興得把方向都走反了,咱們該走這邊。”

韓躍民提醒了一句。

方言道:“我得去趟圖片社,前些天從信託商店買的二手海鷗相機,擱那兒維修呢。”

韓躍民驚訝說:“你是想趁著這次難得的機會,到杭城旅遊觀光,拍些照片是吧?”

“這不是重點。”

方言循循善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想啊韓哥,參加這次金雞獎的,可有朱時茅、劉小慶、章瑜這些正當紅的演員。”

“我知道了,你想跟他們合影?”

“和我合不合影,不重要,和你合影才重要。”

“我?”

“沒錯,你想你擺攤開張的第一天,如果把這些合影亮出來,顧客會是個什麼反應?”

“誒!我怎麼沒想到呢!”

韓躍民一拍額頭,隱隱悟到。

“這個就叫‘明星效應’。”

方言嘿然一笑,很多的公司,特別是餐廳,喜歡懸掛各界名人和明星藝人的照片。

這樣能夠藉助名人光環,迅速打出名頭。

“啥叫明星效應?”

韓躍民有點明白,但又有點不明白。

“這個等韓哥你開張以後,自然就能知道了。”方言露出一抹神秘的笑容。

……………

從華夏圖片社維修部取回相機,回到家時,黃昏悄然降臨,雲層籠罩了一片金黃。

街坊鄰居看到方言帶回這麼個大物件,情不自禁地問了一嘴,當得知箱子裡裝的是電視,一個接一個驚呼聲,迴盪在衚衕裡。

方言家買電視的訊息,很快就傳開了。

“你怎麼突然就買了個電視呢?”

楊霞看到方言和韓躍民小心地把電視抬到堂屋,嘴上數落了幾句,心裡卻樂開了花。

“媽,這一趟多虧了韓哥幫忙。”

方言說:“我買了些菜,今晚您做的豐盛點,我要請他在家裡吃飯,好好謝謝人家。”

“這是我應該做的,應該做的。”

韓躍民瞥了眼方紅,憨笑地撓撓頭。

“丫丫,你跟我去廚房。”

楊霞滿口答應,拉上方紅往外頭走。

韓躍民大喜若望,激動地感謝方言的神助攻,立馬跑去公用電話站,給家裡報個信。

方言除錯著電視,彩色的畫面並不清晰,時不時冒出雪花,顯然訊號不佳。

“哥,好了沒有!好了沒有啊!”

方燕在邊上蹦蹦跳跳。

“你把碗筷擺好了,到時候就能看了。”

方言早早就備好了室外天線架,用杆子安裝好,在韓躍民的幫忙下,架在屋頂綁好。

效果拔群,立竿見影!

“噢噢,看電視嘍!看電視嘍!”

方燕興奮地嚷嚷著,一手拿碗,一手拿筷,前腳跑到後院,後腳跑到前院,把院子裡,甚至衚衕裡的小夥伴都喊了出來。

小孩尚且如此,大人也一樣。

整個院子,整個衚衕,不管是吃過飯的,還是沒吃過飯的,哪怕是正在吃飯的,都端著飯碗,來方言家湊熱鬧,巴巴瞅著那臺電視。

一時間,飯都不覺得香了!

堂屋裡很快就擠不下人,跟楊霞要好的大媽大娘,比如王美麗、趙紅梅,來到廚房:

“姐兒,你們家真是幾天一個大跨步!”

“就是,前陣子巖子又買了一輛鳳凰牌,今天就帶回一臺電視,聽說還是用外匯券從友誼商店買的,你們家巖子可真有出息啊!”

“巖子這孩子,我打小就覺得他不一般。”

“可不,自打巖子回京以來,你們家真的是時來運轉,光鳳凰牌腳踏車就有3輛呢!”

聽著她們的話,楊霞笑得合不攏嘴。

“彩色的!彩色的!”

“不是黑白,是彩色電視機啊!”

突然間,滿堂轟動,一片譁然。

“哥!哥!聲音大點,再大點!”

在亂糟糟的聲音中,方燕扯著嗓子喊。

就見電視裡出現《敵營十八年》的畫面,剛好正在播著主題曲,《曙光在前頭》。

“啊戰友,你喬裝改扮深入敵後去戰鬥,”

“啊戰友,你機智靈活神出鬼沒去戰鬥。”

“………”

藉著這個工夫,一個個跑回自己家,打算搬個椅子、板凳、馬紮,但堂屋面積不大,容不下那麼多人,於是把電視搬到院子裡。

不一會兒,院子裡坐滿了人。

連圍牆上都爬著人,甚是熱鬧。

所有人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視,楊霞就這樣一動不動,如同一座雕像似的,表情隨著播放畫面的變化,一笑一顰,一喜一怒。

“媽,大後天我去杭城了。”

方言就著土豆絲,吃著窩窩頭。

“啊,你說什麼?”

楊霞拿著咬了一半的窩窩頭:“你先別說話,等媽看完這集。”

方言摸了摸鼻子,哭笑不得。

好嘛,這是有了電視忘了兒!

當時國產洗衣機只有小天鵝,質量一般。

<BR />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空間法則,由我制定

五香豬耳朵

妖神記之續章

我和千仞雪

回一千年前做殺手

雨又鑼

硯書敘情檀

鸞瀟瀟

全球凡人:唯我家是神!

不忘絳河

去不歸兮

風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