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六章 漢軍東征

建興八年六月初一日,大漢皇帝劉單拜相國諸葛亮為平東大都督統領八萬大軍,兵出武關直赴曹魏南陽郡重鎮宛城。

同一時刻,東吳皇帝孫權拜上大將軍陸遜為平北大都督統領十萬大軍,兵出江陵直逼曹魏襄陽郡。

一時之間,烽火重燃,戰事又起。

洛陽,皇宮。

聽聞蜀漢和東吳兩路進軍,魏主曹睿連忙聚叢集臣商議對策。

此時曹魏經過一年多的休養生息,軍力也恢復了不少,畢竟地大物博,人口密集。曹睿正想整軍反擊敵國,未料蜀漢和東吳卻先動手了。

朝議時,司徒王朗道:“陛下,如今蜀漢和東吳雖兩路進兵,其意全在荊州南陽和襄陽、樊城等地。若蜀漢奪得南陽郡則可與東吳夾擊襄、樊,故而為今之計當確保南陽宛城不失,蜀軍則無進兵之路。至於襄陽、樊城二地。城池堅固,易守難攻,又有司馬懿都督五萬大軍駐守,僅憑東吳一己之力是輕易攻不下的。故而老臣以為現在的急務是派遣大軍增援宛城。”

曹睿道:“老愛卿所言甚合朕意,宛城現今由何人駐守?守軍多少?”

太尉華歆道:“宛城現由輕騎將軍夏侯霸統兵三萬駐守。”

曹睿道:“蜀軍八萬出武關直赴宛城,三萬人嫌少,夏侯霸太過年輕恐非諸葛亮敵手。朕以為可調集兗州二萬軍隊前往增援,再派一員大將前往駐守。眾愛卿以為何人前往宛城為宜?”

王朗道:“如此重任老臣以為非大將軍曹真不可。”

曹真聞言大驚,從本意上來說他是不想去的,於是沉默不語。

曹睿問道:“大將軍可願擔此重任?”

曹真無奈,只好說:“臣願往。”

曹睿大喜,道:“有大將軍親自前往宛城,朕無憂矣。”

卻見王朗又出班道:“陛下,老臣願意隨同大將軍一同前往宛城消滅蜀寇。”

曹睿喜道:“那朕就封大將軍為大都督,老愛卿為行軍師,二位速做準備儘快啟程吧。傳命荊州都督司馬懿加緊防守襄、樊,打敗吳軍。”然後傳旨退朝。

曹真、王朗各回府準備出征事宜,不提。

且說諸葛亮自受命後,調兵遣將,統率大軍離開長安兵出武關。

只見諸葛亮大軍陣容整齊,士氣高昂。帳下文有馬謖、楊儀、向朗、張既等人作為謀事參贊軍機;武有趙雲、魏延、姜維、廖化等人衝鋒陷陣。

年過六旬的驃騎將軍趙雲親自擔任先鋒,統領五千騎兵在前為大軍開路。

在距離宛城五十里的地方,諸葛亮下令安營紮寨。

諸葛亮集合眾人商議軍機。

諸葛亮道:“聽聞曹睿已派大將軍曹真為大都督統領兗州二萬軍隊入駐宛城,如此則宛城有兵馬五萬,此城易守難攻,諸位有何對策?”

馬謖道:“相國是否可以考慮讓上庸的李嚴、孟達趁勢反正,讓他們領兵兩萬前來支援我們。”

諸葛亮笑道:“我已寫書命人飛速前往上庸。”

張既道:“屬下有一計可引誘曹真出兵前來偷襲我軍營寨,我軍則可趁機設下伏兵擊潰曹軍。”

諸葛亮喜道:“德容有何良策?”

張既從懷中取出一封書信呈給諸葛亮。

諸葛亮開啟看上面寫著:“臣張既恭拜大將軍足下:臣本魏臣,世受皇恩。前因隨郭淮大人駐守涼州被蜀軍打敗,不得已而歸降,此降非是微臣本心。只希能留有用之身復為國效力,不想今日時機已到。蜀軍遠來宛城,士卒困頓,若大將軍今夜能親領大軍前來襲營,蜀軍必亂,可一戰而勝之。臣在蜀營中舉火為號,屆時開啟營門,大將軍即可引兵衝殺。勝敗在此一舉,臣心企盼,萬望大將軍早下決定,以慰臣忠志之心。罪臣張既拜上。”

諸葛亮看完書信,看了看張既,笑道:“德容此計甚妙,可快遣人前往宛城下書。”

張既道:“領命。”然後出營安排去了。

諸葛亮道:“今夜我前營留十餘人舉火為號,其餘人均埋伏於後營及營寨兩側。伯約可引一軍埋伏於大營左前方,文長可引一軍埋伏於大營右前方。待曹真中計衝入大營後,我大軍合而擊之,可獲全勝。你們分頭前去準備吧。”

眾人領命而去。

諸葛亮出了帥帳,遙望宛城。

“現在就看曹真是不是會中計了。”諸葛亮心中思慮著。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心機女上位!瘋批繼兄欲罷不能

愛吃芒果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