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光紀千秋

“聖旨,大漢皇帝令:爾等文官武將皆跟隨相國北伐建立功勳,宜各有封賞以為慶賀。茲令參軍馬謖為懷德將軍;長史楊儀為雍州別駕;龍驤將軍漢壽鄉侯關興為武衛將軍,加賞食邑八百戶;虎翼將軍西鄉侯張苞為武德將軍,加封食邑八百戶;綏遠將軍張嶷為偏將軍;偏將軍袁綝為虎賁中郎將;鎮軍中郎將傅僉為懷遠將軍;尚書諸葛喬為散騎常侍;議郎張紹為參軍。欽此。建興六年十一月十八日。”

眾臣上前謝恩。由於姜維新近歸降,劉單已經授他為奉義將軍,進封龍陽亭侯,所以不便再封賞。魯王劉永、梁王劉理鎮守成都有功,劉單加封他們食邑兩千戶。

劉單又道:“此外,董允大人記錄:鎮守潼關的平北將軍馬岱進封陳倉亭侯,加封食邑一千戶;鎮守武關的討寇將軍都亭侯王平為伏波將軍;副軍將軍趙統任武都太守,牙門將軍趙廣任陰平太守;護軍中郎將夏侯忠升任虎翼將軍調回京師仍掌禁宮禁軍,令虎賁中郎將傅僉任安定太守;令懷德將軍馬謖為天水太守;令橫野將軍吳班為南安太守。歸順我朝的梁緒、尹賞、梁虔也要封賞。梁緒封議郎、尹賞封扶風郡丞、梁虔封中郎。董允寫完詔書後,命快馬傳至各地。其餘留守益州的各級官員皆各升一級。”

群臣上前跪下謝恩道:“謝陛下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單笑著說:“眾愛卿平身請起。朕前些日子下詔將大政殿右首的樓閣改為光紀閣,供奉為我大漢復興事業捐軀的文臣武將,四時祭奠,永遠紀念。相父,具體的供奉名單是否已經擬定?”

諸葛亮回道:“老臣奉陛下之命後和相關人士仔細商議了,現草擬了名單,請陛下過目。”

張正連忙走下御階,然後將名單奉於劉單,劉單展開看上面寫著:文臣是龐統、法正、許靖、馬良、孫乾、糜竺、劉巴、王甫、程畿;武將有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傅彤、張南、關平、嚴顏、夏侯博、霍峻、馮習、鄧方。

名單之後又有一份奏疏,上面寫著:“為供奉為復興漢室大業捐軀文武官員事疏請陛下聖鑑:維我大漢,國祚綿延,雖遭變亂,社稷永存。先帝創業,德披天下。四方來投,賢才匯聚。征途艱險,多有蹉跌。今復舊都,大業光輝。宜諡尊號,光紀萬世。

臣亮等肅然恭上故逝文武臣僚諡號如左:

故前將軍、漢壽亭侯關羽諡為壯繆侯;故車騎將軍、司隸校尉、西鄉侯張飛諡為桓侯;故驃騎將軍、涼州牧、斄鄉侯馬超諡為威侯;故後將軍、關內侯黃忠諡為剛侯;故將軍夏侯博諡為忠志侯;故軍師中郎將龐統諡為靖侯;故尚書令、護軍將軍法正諡為翼侯;故侍中馬良諡為敏侯。

許靖、孫乾、糜竺、劉巴、王甫、程畿等文臣皆諡為忠志郎;傅彤、張南、關平、嚴顏、夏侯博、霍峻、馮習、鄧方等武將皆諡為忠義郎。

伏惟陛下欽定更修,臣亮等不勝惶恐之至。”

劉單閱後大喜,即頒詔將作大匠按照諸葛亮擬定的諡號鐫刻牌位及描繪畫像,七日後親往光紀閣行禮祭奠。

七日後,光紀閣。

執事官員已將上述名單中的官員按照文東武西的原則安設了牌位及畫像,牌位在前畫像在後。東面文臣牌位以龐統為首,位列中央,而後一左一右排列著法正、許靖、馬良、孫乾、糜竺、劉巴、王甫、程畿的牌位和畫像。西面武將牌位以關羽為首,位居中央,而後一左一右排列著張飛、馬超、黃忠、傅彤、張南、關平、嚴顏、夏侯博、霍峻、馮習、鄧方的牌位和畫像。

獻禮官在閣外統一獻上了太牢祭禮,劉單親自上香行鞠躬禮,而後展開祭文曰:“大漢建興六年十一月吉日,皇帝禪敬用太牢之禮告祭為我大漢復興大業捐軀的文武官員靈前:先帝創業,中興漢室。四方來投,天下歸心。道路坎坷,奸邪猖獗。賢才殞命,聖心哀悼。今復舊都,旌表群賢。特懷故舊,以表哀思。

卿等為國大業而逝,功在千秋,光紀萬年。特設此閣,四時祭奠。烈士楷模,後世永尊。嗚呼哀哉,伏惟尚饗。”

唸完親筆所撰的祭文,劉單淚如雨下。隨祭的關興、張苞、傅僉、馬謖、法邈等都因感激又思念先人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劉單此舉更加凝聚了文武眾臣的心志。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裴先生的掌上嬌

綿綿甜甜

婚途難料

開心丫丫

王妃一胎五寶,姐妹穿古代造強國

梨見月

結婚後,我被京圈大佬寵上天

半杯拿鐵不加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