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投降東吳

轉眼到了建興十一年正月初一日。一大早劉單便換上了禮服,待吉時到後來到了奉先殿舉行祭祀先帝大禮。

在司禮官的指引下,劉單和重臣們一一進行大禮,漢朝先帝們自高祖劉邦以降至先帝劉備的靈位按照輩分都被供奉在大殿神祇之內。

典禮完畢後,劉單御大政殿受群臣慶賀大禮,然後賜宴與群臣共飲。

徐州這裡司馬懿就沒那麼輕鬆了,這兩個月來曹魏八萬大軍攻破了豐縣、沛縣已兵臨彭城,士氣高昂。

司馬懿城內雖有五萬精兵,但畢竟以少抗眾,甚是吃力。

兩軍相持兩月有餘,司馬懿麾下士卒士氣低迷,司馬懿漸漸感覺到力不從心、難以為繼了。

晉王宮內,司馬懿和其子司馬昭以及心腹羊祜、賈充、王濬等人商議退兵之策,卻也想來想去沒有想到什麼好辦法。

司馬懿嘆道:“孤實未料到曹魏竟然出了鄧艾這樣的奇才,其能力不在孤之下,看這半年來孤用盡心機雖也小勝過他卻被他逼的走投無路。眼下並無戰心,徐州恐難保,諸位有什麼建議?”

司馬昭道:“只可恨漢軍和東吳都不願來援助我們,若他們能來援助我們不至於現在這樣。”

司馬懿怒道:“你現在說這些還有什麼用?劉禪本來就最希望看到我們和曹魏兩敗俱傷,他怎麼會來援助?至於孫權,內有山越叛亂,前些時日又被劉禪攻下了襄陽、樊城,將交州割讓了出去才保了平安,他們是不會來援助我們的。”

羊祜道:“臣以為目下孤城難守,不如撤軍到壽春再做計較。”

司馬昭嘆道:“就算撤掉了壽春之後又怎麼辦呢?還是抵擋不住曹魏的進攻。”

王濬道:“晉王殿下,臣有一言不知該不該說?”

司馬懿道:“士治但說無妨。”

王濬道:“目下我軍危如累卵,魏軍勢大恐怕徐州、揚州難以守禦。東吳雖然軍事力量不大,但地理位置極佳,有長江天險足以據守。殿下不如派遣使者向東吳請求歸附,先依附東吳,然後借他們的力量北伐曹魏或者漢軍再圖恢復。”

司馬懿聽完未置可否,司馬昭道:“難道就將徐州和揚州拱手讓給草餵了?”

王濬道:“若是東吳同意接納我們,我們可將百姓和錢糧運送至江東,屆時曹魏得到的僅是幾座孤城又有何能為?”

王濬一席話說完之後,眾人都未言語。良久,司馬懿道:“既然如此,誰可出使東吳?”

賈充道:“如大王信任,臣願前往。”

“公閭親往必定馬到功成。”司馬懿道。

三日後,賈充來到建業見到了吳主孫權。

賈充將來意告知了孫權,孫權表示要和重臣商議後再予以答覆。

賈充走後,東吳重臣們有的同意接納司馬懿,有的反對。最終,孫權決定還是接納司馬懿的歸附。

原因無他,並不是因為孫權真的相信司馬懿會真的歸順自己,只是看中司馬懿遷徙過來的百姓和他所屬的軍隊。孫權盤算著待司馬懿來後,讓他駐守合肥要衝,抵擋曹魏或者大漢,自己則在後為其提供糧草輜重。

決定之後,召賈充進宮表示同意司馬懿歸附,改封司馬懿為淮南王,賜九錫,儘快將百姓們和軍隊撤過來。

賈充大喜謝恩,然後返回彭城將孫權的意思具告司馬懿。

司馬懿命長子司馬師將所屬揚州軍民全部儘速撤往合肥,命司馬昭前往徐州各地將軍民也全部遷到合肥,待自己到後安排百姓們分批進入東吳境內。

司馬師接到父親的命令後立即遷徙百姓,有很多百姓不願意遷徙,司馬師下令將這些百姓的財物全部沒收,將成男、幼丁、婦女全部強行押走,只留下孤寡老人。一時揚州等地民不聊生,每座城池都哭喊聲連天。

半月後,徐州各地及揚州的遷移工作都已陸續做完,搜刮了不少錢財。司馬懿下令王基放棄琅琊郡直接撤往合肥。

司馬懿臨行之際,賈充獻計說:“大王,不能讓曹魏白白得到彭城,不如在城內各處安放引火之物,埋伏一千弓弩手與城南,待我軍撤離魏軍進城後弓弩手施放火箭將魏軍燒死在城內。”

司馬懿覺得此計甚是毒辣,城內還有很多百姓,但想想能折損魏軍的戰鬥力也就顧不上這些百姓了,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於是讓賈充去準備了。

三日後,司馬懿五萬大軍開啟彭城南門直奔合肥方向去了。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閃婚後,豪門大佬獨寵我

易水嵐

當修真界死對頭,來到現代奪舍我

清風聽晚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