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這個時候給齊桓公獻計說:“算起來,賓須無將軍的西路大軍快要到了。山戎不接招,我們可不能閒著啊。”

就派士兵每人背一個口袋,口袋裡面裝著泥土。先派人駕駛空車到前面檢視,遇見有溝塹的地方,就用這個裝滿了泥土的口袋填滿。軍隊一直進發到了谷口,搬運木頭石塊等向前推進。

密盧認為齊兵這樣做完全是徒勞的,只要堅守不出門,就什麼事情都沒有。他呢就天天在那裡和速買喝酒快活。

這一天也正閒著喝酒玩樂呢,突然聽見外面大聲在喊,齊兵殺來了。他急忙騎上戰馬迎戰。還沒有開始打,小兵就來報告說:“西邊又有敵人殺來了。”聽到這個訊息,速買心裡面咯噔一下,他知道小路被敵人打進來了,哪裡還有心思打仗啊,保護著密盧向東南方向溜了。

賓須無率領軍隊追趕,只看見戎兵騎著快馬,飛一般的奔跑,畢竟戎兵長期生活在這裡,馬背民族的速度真不是蓋的。賓須無也追不上去,只好回來了。這一仗,繳獲了很多馬匹、牛羊帳幕之類的東西。另外很多被山戎抓獲的燕國男女也一起給解救了。

令支國的老百姓看到齊國大軍軍容嚴整,鎧甲鮮明,他們哪裡見過這麼強大的軍威啊,大家都拿出好東西來迎接齊國大軍。齊桓公很高興,我可是天朝上國呢,吩咐不許殺戮降兵一人,還對老百姓進行了慰問。這下子,山戎的老百姓更加臣服齊桓公了。

齊桓公招來投降的山戎士兵問:“這一敗,你們的國主會跑哪兒去呢?”降兵說:“我們國家呢與孤竹國是鄰居,一直以來關係還不錯。早點的時候我們還向孤竹國請求救兵,但是救兵沒有到,這次應該是去投奔孤竹國了。”齊桓公就問孤竹國國力怎麼樣,這裡過去遠近,降兵都一一回答,說“孤竹國是一個大國,自從商朝的時候就有城郭。從這邊過去一百里有一條叫卑耳的溪流,過了這條溪流就是孤竹的國境了。但是這邊過去道路險峻,不太好走。”齊桓公說:“這個孤竹國和山戎兩個狼狽為奸,既然這個樣子,那就一定要一起討伐的了。”恰好這個時候鮑叔牙派遣的牙將高黑運輸糧食來到,齊桓公就把高黑留下來在軍前聽用。從降兵眾挑選了精壯計程車兵一千多人,撥付給虎兒斑帳下,補充他之前損失計程車兵。命令大家休息三天,接著起程,全軍殺向孤竹國。

那個密盧一行逃跑到了孤竹國,見到了孤竹國的國主答裡呵,密盧一下子就哭倒在地了,他說:“齊國依仗自己的強大,侵犯我們國家,希望孤竹國出兵幫我們報仇啊。”答裡呵說:“上次你們來求救兵,本來我馬上就要出兵的,只是我呢得了病,就沒有來得及幫忙,出兵晚了兩天。沒有想到你吃了這麼大的虧。現在我們兩國之間隔著卑耳河,河水很深,是個天然屏障,我們把竹筏這些渡河的工具都收起來,齊兵就是插著翅膀也飛不過來。等他們撤兵回去,我就和你率領大軍殺回去,收回你的故土吧。”大將黃花元帥出來說:“我們還是要防備齊兵造竹筏渡江,所以為了穩妥,我們可以派兵守衛河口,早晚都加強巡邏,發現敵軍馬上進行阻擊,這樣可以保證沒有問題。”

答裡呵說:“如果齊兵造船,那得多大的動靜啊,到那個時候我們一定會知道的,元帥別太擔心了。”他呢很放心,就沒有聽黃花元帥的建議。

這邊齊桓公按照計劃已經出動了,大軍出發不到十里,就看見大山一座連著一座,山上的怪石嶙峋,破敗的樹丫把道路都遮蓋了。

管仲就命令士兵取出硫磺等可以燃燒的東西,放到草叢裡面,點起了大火。大山上也是乾燥,一下子就著了,把山上的草木都燒光了,這一場大火,燒得來連山上的動物都看不見了,大火一連燒了五天,那火勢燒得兇猛啊,等到大火熄滅後,管仲就命令士兵到鑿山開路,形成大道,以便戰車透過。

將士們向管仲稟報說:“山路確實太險要了,戰車可以推動,但是走起來太吃力了。”管仲說:“戰馬都可以來駕馭,戰車只要能夠走,慢慢來,總是可以的。”他呢想了個辦法,製作了上山下山歌,就象搬運工人在搬運重物的時候唱的歌兒,又類似船工號子一類的。大家唱起了歌來。

還別說,唱起了歌兒,人一下子精神起來了,一下子戰車的輪子飛快轉動。齊桓公和管仲、隰朋等人,登上了卑耳的高山上,看見齊兵前進的姿態,一派熱火朝天的氣勢,齊桓公讚歎道:“寡人今天才曉得,人力可以用歌聲來鼓動的啊。”

管仲說:“臣當年在苦難的時候,有敵人追趕,就做了歌曲叫兵士唱和,大家唱起歌來忘記了睏倦,大家趕起路來也快了很多。”

齊桓公說:“這是什麼原因呢?”管仲說:“但凡人類身體都有勞累的時候,用精神來鼓舞他,就會忘記精神的睏乏,提高人類的精神。”齊桓公給管仲比了個大拇指說:“仲父真是個至真至性的聖人啊。”他於是吼了聲“大家加油啊。”看到自家的主公都這麼其力親為,齊國士兵的軍心一下子得到振奮,加快了速度。

就這樣一連過了幾個山頭,又上了一個山嶺,忽然前面的大小車輛堵塞起了。士兵來報告說:“前面路上兩邊天生的大石壁,中間只有一條小路,只能一匹馬可以透過,車輛完全過去不了。”

齊桓公聽了,這下著急了,這可怎麼辦啊?他對管仲說:“如果這裡有伏兵,我們就完了。”

管仲馬上命令停止進兵,命令士兵立即駐紮石壁,守衛好四方,又命人探尋道路。士兵回來報告,山下不到五里,有溪水,正是卑耳河。

士兵說:“河水可大了,而且很深,就算是冬天都不枯竭。以前呢是靠木筏可以渡過去,現在呢木筏都被孤竹國收走了。右邊呢水更深,起碼有一丈多了。如果從左邊走呢,差不多三里的距離,水面就變寬了,但是水很淺,都淹不到人的膝蓋。”

齊桓公拍著手,大笑道:“真是天助我也。”

畢竟不知是否順利過河,請看下回分解。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帝薦

是俊宇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