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厚推薦使宋國的這個人呢,名字叫寧翎,是中牟這個地方的人,雖然長得身材弱小,但是他有個優點,就是從小就會說話,據說連天上的鳥兒都可以騙下來,長大了後,就當了個門客。在中國古代,門客一般都是大族養起來的,平時他們沒有什麼事情做,但是在關鍵的時候,需要他們站出來,往往就會起很大的作用。

寧翎聽說自己被石厚推薦去出使宋國,表現得很高興,他說,大丈夫呢還是要做點事情出來的,不要老窩在家裡吃閒飯,現在用得著我,我一定好好幹。州籲聽寧翎是這個種想法,就馬上封了他個官職,帶上他的親筆信就出發了。

到了宋國,宋殤公看見寧翎的樣子就好笑,嘿嘿,衛國沒有人了嗎,怎麼找了個這麼又瘦又小的人來,寧翎見宋殤公有取笑自己的意思,他呢也不生氣,很認真地把州籲的書信遞了上去。宋殤公看了書信,就問寧翎,先生啊,你看我有什麼必要跟你們出兵去打鄭國呢,我看先生還是回去吧,我們宋國是愛好和平的,不會去打仗了。

寧翎也不著急,就在那裡“哈哈”大笑了兩聲。宋殤公覺得很奇怪,這個傢伙,自己出使的任務沒有完成還好意思在那裡笑。就問他,先生啊,你這是什麼意思呢?寧翎就要殤公把左右麾退,對殤公說:“我想問大王的位置是誰傳的呢?”殤公說:“我的叔叔穆公啊。”寧翎說:“父親死了,位置應該是他的兒子即位,這是古往今來的道理,穆公的位置是來自他的哥哥就是你的父親傳給他的,穆公為了表達對哥哥的感激,所以把位置傳回給了你。穆公雖然象上古時候的堯、舜一樣有高尚的情操。但是他的兒子公子馮就不這樣想了。因為他有當大王的可能的。現在公子馮在鄭國,一旦他的勢力強大起來,一定會回來奪大王的位置的。”宋殤公聽了,覺得有道理啊,這個瘦子還有點本事嘛,連我們宋國的這些事情都知道,但是話說回來,我那個兄弟公子馮還真的是我心頭的一個隱患啊。想到這裡,宋殤公馬上就答應了派兵攻打鄭國的要求。

第二天早朝,宋殤公就釋出了命令,說鄭侯殺了自己的弟弟,囚禁自己的母親,違背了做人的道德,所以出兵去討伐他。大司馬孔父嘉出來反對,說,我們不能夠胡亂地相信衛國的使臣,如果因為鄭侯殺弟囚母而去討伐,那麼衛國的州籲是篡位,是更大的罪。

宋殤公心裡有他的算盤,怎麼可能聽他的意見呢,還是安排軍隊出發了。

另外一個大國魯國的公子翬接受了衛國的賄賂,他本來就掌握了魯國的大權,不等魯侯同意,直接調集了兵馬趕來了。陳國、蔡國是小國,他們是跟著大方向走的,哪邊得勢就倒向哪邊,也率領著軍隊到了。幾個國家推宋殤公當了盟主。衛國的石厚當了先鋒,州籲準備了糧草,給四國充足的好處,犒賞他們。五國兵馬一共出動了戰車一千三百乘,把鄭國的東門圍得連只蒼蠅都飛不進去。

鄭莊公呢,還挺沉得住氣,還召開群臣大會,問哪位將軍、謀臣有退兵的好辦法啊。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說不出話來。一會兒說來個血戰,一會兒說商量議和。鄭莊公就笑了,大家說的都有道理,但是呢,並不是最好的辦法,我呢,有個看法,這州籲啊,本身自己篡位就不得人心,現在打仗,就是轉移下視線,取得一點勝利來表示自己很能幹。魯國的公子翬是受了賄賂,不可能長時間的把軍隊投入到打仗中來,魯侯再不濟,公子翬也不好太猖狂的。陳、蔡兩個國家與我們沒有什麼仇恨,他們是順風倒的,沒有決一死戰的信心。我呢,把宋國的公子馮遣送到長葛去,宋兵一定就會往長葛去。接下來,子封你呢可以率領五百士兵出門,只和衛國單打獨鬥,只許敗不許勝。州籲只要打了勝仗,滿足他逞強的虛名,再加上他們衛國現在還不穩定,州籲還需要好生處理國內的事情,不會在我們這裡呆太久的。

鄭莊公說的這番話是很有道理的,他本人也是個能力挺強的人,手下能人輩出,鄭處在周朝洛陽不遠,是很富裕的地方,能夠在諸侯中獨霸一方,可見鄭莊公這個人還是挺厲害的。

再說把公子馮送往長葛後,宋兵真的就往長葛去了,大臣們對自己的主公真是佩服極了。鄭國大將子封出城,在戰場上就說了,我呢要和衛國單打一下,看我們哪個厲害,石厚年輕氣盛,他領兵和子封交戰。兩個人沒有打幾下,子封就拖著自己的武器敗退了。石厚追到城門邊,就沒有再繼續攻城,叫士兵都回來。把城門外的稻穀都割了,用車裝起,命令部隊班師。

州籲覺得這個石厚蠻奇怪的,只是這樣小小的勝利了一場,怎麼就命令士兵班師了呢,我們不是要在諸侯中顯示自己的力量嗎。

石厚笑了笑,對州籲說,大王啊,鄭兵並不是這樣不會打仗的,再加上他們的主公鄭伯還是周室的上卿,而且有潁考叔、祭足、子封、公孫閼等名臣輔佐。我們今天小勝了一場,還得了這麼多糧食,已經足夠表示我們的力量了。目前最重要的是大王你剛剛才即位,國內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如果你長期在外面的話,我擔心國內有變呢。州籲聽了,覺得確實很有道理,說,我呢,有你這個好朋友,好大臣,真的是我的福氣。

魯國、陳國、蔡國聽說衛國打了個勝仗,都跑來祝賀。州籲就對他們說了些感謝大家支援一類的的話,各國就都班師回去了。從圍鄭國起到五國離開,不過才五天的時間,這場五國伐鄭的鬧劇就匆匆結束了。石厚自己認為自己很能幹,叫士兵唱著歌,路上旌旗飛揚,人馬浩浩蕩蕩地一路就回衛國去了。

畢竟不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誰宰春秋一世

貞觀鴻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