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侯王們在長安城中坐立難安,劉徹在未央宮中也並沒有閒著。

給諸侯王們尋找的新地方基本上已經畫好了,嶺南以南的東南亞地區,那裡朝廷暫時沒有能力去開拓,劉徹倒是覺得沒什麼,是個安排人的好地方,但劉破奴卻並不這麼認為。

古人可以看不到未來的發展大勢,但劉破奴能看到,東南亞地區有著入海口,陸地上不過幾百上千裡的距離,但海面上要繞的距離可就遠了。

至於當下能不能用上,這個並不重要,起碼劉破奴要藉著這個機會為子孫後代留下點什麼東西。

“朝廷必須要多留出海口,就算現在自己用不上,將來子孫們也一定能用上的。”

“南邊可以讓他們任意選擇,但若是發現有沿海的地方,特別是東西向的沿海陸地,朝廷必須親自掌握在手中,並且是能直連大漢本土的那種!”劉破奴的態度異常堅定。

“拿在手中就意味著需要駐軍,需要遷徙人口過去,咱們現在沒有那麼多人!”劉徹不以為然道,在他的想法中,就算朝廷不親自去管理,過個一二十年隨便找個地方把他們收回來還不簡單嗎?

到時候那些諸侯王已經幫他們處理完了前期的事情,朝廷直接過去接手現成的就可以了,根本用不著那麼麻煩。

“南邊可以慢慢的去搞,據說那邊都是原始叢林,叢林中到存在著不少的土著,新軍雖然厲害,但是到了叢林中的作戰能力還是會受到巨大的限制,這次若是沒人選擇的話,就讓交趾那邊先派人向西進行探查情報,另外立刻組建一支專業的叢林部隊來征伐那裡。”劉破奴想了想,態度多少有了一些鬆懈。

諸侯王們的戰鬥力幾乎等於零,主要是之前被劉徹給削的沒辦法抬上臺面。

而按照原本的計劃,是朝廷派遣軍隊幫他們打出一片安身之地,然後在抽身離開交給他們去治理。

朝廷雖然還會繼續給他們提供各種支援,但那只是關鍵性質的支援,並不可能隨叫隨到。

所以緩一緩倒也沒什麼問題。

“朝鮮以南你不肯拿出來也就算了,北方呢?那裡有那麼大面積的地方,朝廷怎麼可能會管得過來?別說是三千多萬人口,便是翻上一倍,朝廷也管不了那麼多人!”劉徹忽然有些無語。

給諸侯王們找塊地方讓他們自生自滅,甚至是為本土擋災這個不要臉的說法是劉破奴提出來的,現在這裡也捨不得,那裡也捨不得的還是劉破奴。

瞬間就給劉徹搞的有些不太會了,照他這麼說的話,就是一股腦的把諸侯王們全都安置到西域以西了唄?

可劉徹偏偏又不想讓這數百位諸侯王去扎堆,一個兩個的可能沒啥,可上百個扎堆在一起,那可就不太好說了。

劉徹可是始終都在防備著這幫人的,不管什麼時候他都不會放鬆警惕!

而面對著劉徹的質疑,劉破奴也有些不知道該怎麼去解釋了。

他不想把那些關鍵地位讓出去當然是有他的深意的,誰讓他的腦子裡刻畫著一副模湖的世界地圖呢?

北方,那是什麼地方?

看似苦寒之地,可地下卻蘊藏著難以令人想象的各種礦產資源。

東邊那又是什麼地方?

那可是小日子過得不錯的老家,雖然人人都在說那是塊彈丸之地,是塊貧瘠的土地。

但是劉破奴他稀罕啊,而且還有足夠讓他稀罕的理由。

“據說當年徐福自東海出海之後先是到了朝鮮以南,而徐福在當地聽聞東方還有一座大島,那裡沒有任何文明抵達,於是徐福便返回了秦朝,向秦始皇討要了大量的金銀財寶以及童男童女以求藥為名,帶著他們東渡前往了那座大島,並且在那裡定居了下來。”

“如果僅僅只是一些島嶼的話,我自然不會把他放在心上,可我還聽說在那座島上有幾條河流可是蘊含著大量寶藏的,有些河只需要人下去抓上一把,就能從手中挑出黃金白銀,一個人僅憑雙手,不依靠任何工具,待在河中一天都能找出幾斤的黃金白銀。”

“不管這條傳聞是真還是假,以後總會有機會去驗證的,但前提是咱們要留下去驗證的機會,北方的出海口和朝鮮以南的出海口,都是距離那座大島最近的地方,所以必須要掌握在朝廷手中才行,不然以後因為這些問題而導致諸侯王翻臉,雖然對朝廷來說不算是什麼壓力,可多一事總歸不如少一事不是?”劉破奴開始用傳說來忽悠道。

關於徐福的傳聞誰也沒辦法去驗證真假,反正大家都知道徐福最後出海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

但小日子過得不錯家的財富是真的,河道里面是真的有大量的金豆銀豆,而且金銀產量的數量還極其龐大,在世界上都能排的上前列的。

面對著這麼一塊寶藏之地,劉破奴怎麼可能拱手讓人?

錢的問題雖然已經解決了,雖然在朝廷的有意控制之下,目前的金產量也足夠使用,畢竟一枚小金幣等於一萬小鐵幣,這麼大的面值,在物價不高的情況下,市場應用的頻率是不會太高的。

但是錢這種東西誰又會嫌多呢?

雖然一旦開採了小日子家的金銀之後就會發現,原來在現在如此珍貴的銀子,竟然數量比黃金還多,但這些都不算什麼。

大不了到時候再進行一輪貨幣改革就行了,只需要將金幣的價格在抬高一個等級,用銀幣來替代金幣現在的地位就可以了。

因為流通的少,所以朝廷操作起來也就簡單了許多。

當然,人口的問題的確是個大問題。

三千多萬的人口想要控制這麼大一片區域,確實也不太容易。

而華夏兩千多年的歷史,這個盛世也好,那個盛世也罷,文景之治的巔峰也不過讓華夏人口達到了將近五千萬人,貞觀之治雖然有所突破,但卻沒有太大的增長,一直到清朝時期,人口數量才破億。

雖然這跟當時引入了土豆,玉米等高產農作物有關係,但是現在也不差啊。

雖然農作物的單體產量沒有增加太多,但至少也是增加了的,再加上大量的機械化投入農業運作,接下來將會以數量替代質量,在短時間內是能夠幫助大漢將人口衝上一個新的高度的,只有當達到瓶頸期之後,若是沒有新的高產農作物進來進行補充,人口的發展才會陷入停滯。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當大漢的人口能有破億的時候,想辦法去探索海外還是一件難事兒嗎?

劉徹以生育作為指標來降低百姓的稅賦額度,這在民間起到了積極性的作用,這兩年來國內的新增人口數量有了較為明顯的增長,但是劉破奴認為這還遠遠不夠。

一年一二百萬的增長看似不少,但若是去掉死亡人口,實際上增長的也不過幾十萬人,若是遇上之前那種戰爭不斷的年代,人口增長的數量還會是負數。

這樣的政策持續穩定的執行下去,二三十年後大漢的人口數量可能會翻一倍,但對於劉破奴來說,還是太少,太慢了。

於是,劉破奴決定針對民間下一劑勐藥來促進人口的增長。

“對於促進人口的政策需要進行一些改變了,以前國家窮,百姓也窮,所以沒那麼多辦法去促進,現在國家的財富翻了萬倍不已,糧食也足夠用,而且會一年比一年還多,國土面積也在不斷的增長擴大,不論從哪方面去考慮,都需要用大量的人口來支撐。”

“父皇的計劃可以繼續執行,但是我覺得應該增加一條新的政策來刺激民間的生育慾望!”

“什麼政策?”劉徹很是好奇,這也是他最想做的事情,衡量一個時期是否繁榮昌盛,最關鍵的指標還是看人口數量是否增長,劉徹雖然在軍事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人口方面卻是負分,雖然很不想承認,但這不是他不想承認就行的。

“發錢……”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閻王小正太,從復活扶蘇開始的上下兩千年

一更獸也有觸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