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后放心吧,這次不是什麼壞事兒,雖然對於兄長來說可能也不是什麼好事兒,但到底是好事兒還是壞事兒,還要看兄長自己怎麼去看待這件事情!”劉破奴不慌不忙的解釋著。

不是他裝,也不是他聖母。

如果說有人覺得衛子夫並非劉破奴的生母,也沒有撫養過劉破奴,那他就可以無視衛子夫的存在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

別看劉徹跟衛子夫兩人鬧的不可開交的,也別看因為衛子夫失寵,現在沒有什麼人敢去主動靠近他的。

但劉破奴若是敢對衛子夫做出什麼不敬的事情來,哪怕就算是有劉徹罩著,劉破奴也依舊會惹上不小的麻煩。

甚至說的更嚴重一些,這甚至是會影響到劉破奴將來登基的事情。

漢以孝治國,倘若一個人被帶上不孝的帽子,別管他是誰,在漢朝這個時代,他基本上算是完蛋了,誰也救不回來的那種。

在官場被豪門望族壟斷的年代,他們都不得不為那些大孝子們單獨開闢出一條上升的通道,甚至是割讓自己的利益給他們。

所以這種事情還有人敢去說劉破奴是裝的嗎?

就算是裝的,這場戲他也得從頭裝到尾。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一個能從頭裝到尾的人,哪怕明知道他是裝的,可你還會去說他是裝的嗎?

衛子夫並非劉破奴的生母,這給了劉破奴一定緩衝的機會,讓他不用像劉據那樣必須天天來打卡,沒有人會因為這個原因去說他什麼。

但這也同樣給了劉破奴一個機會,如果能夠搞好跟衛子夫的關係,那到時候這天下就算劉徹不讓他做,天下人都會替他鳴不平。

當然,劉破奴還沒心思去考慮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他只是想試一試,看衛子夫能不能幫著自己讓劉徹穩定一些。

雖然現在劉徹表現的很正常,並沒有逐漸狂暴化的跡象,但防患於未然嘛。

“皇兄在離開長安的時候就知道這件事情的,父皇讓他去膠西國,並且給了他那麼大的地方作為封國,其實就是讓他為後續的事情做準備的,而原本按照計劃進行的話,這事兒可能需要五年甚至是十年的時間來準備。”

“但是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朝廷在前期的準備方面格外的順利,所以直接導致原本計劃在五年或者十年後才能達到的條件,現在就已經成熟了,父皇覺得是時候進行下一步了,但又擔心皇兄準備不足,所以之前才會把公孫賀等人派去膠西國輔左皇兄,現在才會以母后太過思念皇兄為由將他召回來詢問一下情況。”

嗯?

衛子夫不由得愣了一下。

劉據在離開長安的時候就知道這件事情了?

那兔崽子為什麼沒跟我說呢?

讓公孫賀等人去膠西國並不是皇帝給劉據下的套?

後面還有計劃?

他們還有什麼計劃?

衛子夫心中急的跟貓抓了似的,但當了多年的皇后,政治覺悟還是有的,內心的理智還是阻止了她繼續問下去的想法。

劉破奴繼續說道:“這次皇兄回來的時間不會太久,不過我可以想辦法讓皇兄待在長安的時間久一些,多的不敢說,一個月的時間應該沒什麼問題。”

“另外就是明年或者後年,皇兄還會再回來一次,不過那一次回來的時間就不會太久了,而且不出意外的話,那應該會是皇兄最後一次回長安,母后這輩子若是還想再見到皇兄的話,那就只有一種可能……”

劉破奴並沒有繼續說下去,這話也不太適合繼續說下去。

衛子夫也沒有開口去問,身為圈內人,沒人比她更清楚劉破奴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劉破奴無疑就是在提醒衛子夫,這是他們母子二人待在一起最後的時光了,要讓他們好好的珍惜當下。

雖然接下來還有機會,但再也不可能有像這次的機會那樣了。

至於最後,當然是劉徹駕崩,劉據回來奔喪,而衛子夫那時候還活著,也只有那個時候,衛子夫才能再見一次劉據。

當然,這只不過是理論上的情況而已。

事實上如何?

這個劉破奴基本上已經給他們算好了。

有人說衛子夫是被劉徹給逼死的,事實上並不是,劉徹從頭到尾就沒逼著衛子夫自殺。

衛子夫之所以自殺,是因為劉據造反兵敗身亡之後,衛子夫知道自己已經沒有任何希望和期盼了,所以才會選擇了自殺。

而劉據的造反是劉徹故意的嗎?

當然不是,歷史上劉據造反的時候劉徹還派人去質問劉據,哪怕他造反了,劉徹也始終沒想過要殺死自己的這個兒子,但是手下人擔心劉據不死,所以做了一個又一個的局去逼死劉據。

而後來劉徹醒悟之後,這些當年參與的人,或者因為這件事情而受益的人,別管是透過手段受益還是透過戰爭受益,有一個算一個的,全都沒能逃過劉徹的清算。

真正被劉徹弄死的,是劉弗陵的母親,而劉徹這麼做也不是為了他自己,而是為了劉弗陵才殺了他的母親。

因為劉徹知道呂后是怎麼操作的,他見過竇太后是怎麼壓制他們父子二人的,他不想劉弗陵將來也走他們的老路,所以才會在自覺生命不長的時候,先把鉤弋夫人給弄死。

歷史雖然被改變了,但劉破奴絲毫不會去懷疑,當劉徹自覺生命不久的時候,他會下令先把衛子夫給弄死。

不然就算衛子夫沒辦法像竇太后那樣給劉破奴帶來致命性的威脅,但也有可能會給他帶來不少的小麻煩。

劉徹怎麼做劉破奴管不著,也沒資格去管。

他也不想看著巫蠱之禍的發生,特別是真要發生的話,那一定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不管怎麼說,自己的確是搶了劉據的皇位,衛子夫能忍著沒有罵自己已經算是講武德的了。

劉破奴也當然不希望悲劇一件接著一件的發生。

沒錯!

他想試著修復衛子夫跟劉徹之間的關係,至少不讓他們一直冷戰下去。

“皇兄他最擔心的就是父皇與母后之間的關係,擔心母后在宮中會經常受氣,但這種事情他管不到,我也管不到。”

“我知道母后一直都在擔心兄長,但是我一點也不擔心,兒臣也不是什麼忘恩負義之輩,兄長對兒臣的好,兒臣也不會忘了。”

“父皇他這輩子建立了不小的功勞,心氣難免會高一些,再說一個家中若兩人都是心氣高傲的人,那這日子也就過不下去了,適當的退讓,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這次兒臣去西域順便把細君給接了回來,她也是個苦命人,自幼受到牽連不說,長大了還被嫁去烏孫,母后是不知道兒臣剛見到細君的時候她是什麼狀態,說句不好聽的,兒臣剛見到她的時候甚至都覺得那是一個病入膏肓的人。”

“也就是兒臣說要把她帶回來,她的臉色和精氣神這才漸漸的好轉。”

“不過這再苦也總有過去的那一天,兒臣也沒想到這一路上細君竟然跟小騾子相互對上眼了,兒臣想了想,這事兒還是得母后去跟父皇說,不管怎麼說母后才是天下母,而細君又是劉家的女兒,這個事兒您就更應該管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秦國大混子,篡改扶蘇老爹勸諫書

椰子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