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之外,太子每天只做一件事,站在營地最高處,像一尊望夫石般,殷切東顧。

盼了三天,終於在滾滾煙塵中,數萬人馬疾奔而來。

太子大笑著拍馬上去,“舅父,你總算來了!表哥,他被老四害死了!”

提到嫡長子,徵東侯虎目含淚。嫡長子張豐是他精心培養的繼承人,對其寄予厚望。

“殿下放心,老夫定會扶殿下坐上龍椅!”

太子激動地抱住徵東侯,嚎啕大哭。

山谷大敗後,還是第一次有人如此直言力挺他。

太子的哭笑聲還在營地裡迴繞,一封八百里加急的軍報讓徵東侯大驚失色。

“鮮卑犬族何敢!”

鮮卑人出兵了!

徵東侯前腳帶人離開,鮮卑人就動兵了。遼東防線空襲,鮮卑人又驍勇善戰,不到三天,安州就被鮮卑人佔了……

洛陽城裡,因為鮮卑人的入侵而動盪不安。

原本還在觀望的人,紛紛打包行李,南下避難。南城門,車馬如龍,擁堵不堪。

鎮國公府,清風院。

臘月從鎮國公府管家的手裡接過一封信。那信上的印章讓臘月頓覺心驚肉跳,恨不得將信藏起來。

管家離開後,臘月手軟腳軟地進了自家小姐住的小院,說話嘴唇都微微發抖,“小姐,大,大少爺給您的信!”

金帛微微一怔,轉瞬瞭然,鎮定地接過那封信。

看過信後,她徑直去往禪房找謝老太爺。

“來找老夫,你可是做好了選擇?”謝老太爺把備好的熱茶推給金帛,語氣平和,“此時,你迴歸王氏,是最好的契機。”

鎮國公府裡的人,哪怕是楚瑜,謝老太爺都已經為其安排好了去處。唯獨這位“金大家”他一直沒做決定,就是在等琅琊王氏的這封信。

“你不必為難。這也是勳兒的意思。勳兒說,你來謝氏的時間雖短,卻做了很多貢獻,你若迴歸琅琊王氏,那些奇貨的配方,就當做對你的臨別贈禮。”

在謝勳決定孤軍深入北疆前,謝勳給謝老太爺來了一封鷹信。除去囑託家族大事,謝勳想起了這個特立獨行的格物奇才。

京城,乃至整個北方都將陷入戰亂,被削弱了的謝氏,能給予這個奇女子的庇護和發揮空間大不如前。謝勳思來想去,決定終止兩人的契約關係,任憑其自由選擇去留。

作為謝氏的掌舵人,謝老太爺打心眼裡不希望那些寶貝疙瘩外流出去。可嫡孫如此決定,必有自己的道理。這樣做也彰顯了嫡孫寬廣的心胸,他就沒阻止。甚至在王氏僕從送信來後,第一時間讓管家交給金帛。

信中內容,不用看,他也能猜出來。無外乎在準備大撤退之前,不管是出於可憐的血脈親情,還是覬覦奇貨配方的貪婪之心,琅琊王氏想將這個“金大家”一起帶走。

“徒兒雖是女子,卻是個守諾之人。徒兒與謝世子的合約簽了三年,在合約期限之內,徒兒哪兒也不去,就在謝氏待著。求師傅不要趕徒兒走!”金帛鄭重伏拜於地。

謝老太爺沒叫金帛起來,臉上也無絲毫觸動,“你想好了。謝氏如今已經大不如前,未來會走向何方尚且不知……甚至於僱傭你的人可能已經死了~”

“謝勳出事兒了?”金帛慌亂抬頭。

謝老太爺嘆氣,“只帶五千人,孤軍深入,五千對十萬野狼之師,且無絲毫援兵。就算是老夫親自指揮,活下來的希望也十分渺茫。”

金帛微紅了眼眶,黑而密的長睫微微顫抖,過好一會兒,情緒才恢復平靜,卻再次伏拜於地,“人無信不立,哪怕謝世子真地……”

她不忍心說出那個字。

那是她的伯樂,是她的知己友人!

“無論謝世子如何,我都會留在謝氏,完成與他的三年之約。請師傅成全!”金帛望向謝老太爺的目光異常堅定。

謝老太爺輕嘆,此女確是個奇女子,無怪乎嫡孫在臨別囑託時不忘對其留下隻言片語。

“也罷。你既有守諾之心,老夫自然不會拂了你的意。今晚,你就和瑜兒一起去甘州吧。”

對於楚瑜,謝老太爺原本的安排是送她去更為舒適安逸的江南避難。楚瑜卻堅持要去甘州找謝勳,哪怕謝老太爺告訴她,謝勳已經帶兵去了北疆。為此,楚瑜不惜跪在楚夫人的房門口一天一夜相求。楚夫人擰不過倔強的女兒,只能點頭放行。

楚家人都同意了,謝老太爺自然不會阻止。

兒孫自有兒孫福,或許這個痴情的孫媳婦兒就等到了好訊息呢?

他自己又何嘗不抱著一絲僥倖心理?

王宅,正院書房。

“逆女!”王昆怒而拍桌,“都到了這個時候,還執迷不悟!”

自從送了信去鎮國公府,王啟恆就拉長脖子盼著回信。

讓妹妹迴歸王氏這件事,王啟恆沒瞞著父親王昆。父親是王氏的家主,將妹妹的名字重新寫入族譜,需要父親從中斡旋。

王昆看在王錦繡手裡握著謝氏工坊各種奇貨配方的份兒上,欣然同意,卻怎麼都沒想到,會收到一封拒絕的回信。

王啟恆對此卻沒太大的驚訝。妹子重諾,豈會在此等關頭離開謝氏?

“以後,再莫要跟老夫提這逆女。老夫只當她死透了!”

撂下一句狠話後,王昆就轉了話題,“你岳丈那邊來信了嗎?”

王啟恆躬身遞上剛剛收到的密信。

徵東侯帶了五萬人馬來支援太子,一時間,太子猶如被打了雞血,當即召集將領,商議反殺四皇子的大計。

“父親,有了徵東侯的兵力,太子或有打贏的希望,不如我們留在洛陽吧?”

王昆冷笑,“贏了四皇子又如何?剩下的殘兵敗將,可能抵擋北戎和鮮卑人的鐵蹄?”

王啟恆喪氣地垂下了頭。

真正讓王昆決定撤離洛陽的原因,並非太子羽翼過於豐滿。大不了,打贏了四皇子,再想辦法剪除其羽翼!

王昆和平南王看到了來自外族的威脅。王師在九泉遭受了嚴重的損失,中原整體呈現兵力空虛的狀態。太子想扭轉局勢,必然要叫徵東侯來支援。徵東侯為家族的榮華富貴,必然應援。遼東防線再次兵力空虛,鮮卑人九成九趁機入侵。

整個北方都岌岌可危!

王昆和平南王商議,與其將兵力消耗在和四皇子的內鬥上,不如讓四皇子派系打贏這場仗,坐看取勝後的四皇子和北戎、鮮卑人打個頭破血流。

琅琊王氏在江南利用其影響力,招募新兵,平南王負責練兵。等四皇子和外族打地兩敗俱傷後,平南王和琅琊王氏再帶兵殺回洛陽,以逸待勞,收復失地,驅除外族,成就不世功勳!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三國建了一座城

山野小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