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未來的皇太子,卻依然對自家公子如此恭敬,行師生之禮,實在讓人自豪。陳寒趕緊上前攙扶,“殿下,您過謙了,這叫懷璧其罪。

\"起初,百官和陛下並未料到我能籌集如此鉅款,故此權柄對他們並無太大吸引力。\"

\"如今見我短時間內聚集大量財富,他們便心急如焚。\"

\"這恰恰表明他們已認識到我的能力,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雖我不能過於顯眼,不宜鋒芒畢露,但有時為了特定目標,必須勇往直前,不留退路,就像韓信背水一戰,如此才能堅定信念。\"

聽完陳寒的這番話,允熥如夢初醒,隨即再次行禮:\"先生教誨得是,允熥得知您的想法,心中寬慰許多。\"

\"在朝堂上見到皇祖父和其他大臣對您施壓,我心中實感不安。\"

\"只是當時若我出言相助,恐怕會讓皇祖父對您更加不利。\"

陳寒輕拍他的肩:\"你的選擇是對的,那時你幫我,陛下可能會有異議。\"

\"在他看來,身為皇太孫,你不應偏袒任何人。\"

\"在他心目中,未來的陛下應駕馭群臣,而非為任何人求情。\"

\"你要牢記二哥的教訓。\"

朱允炆的教訓就是過於軟弱,常為老師求情,惹得朱元璋不悅。

朱元璋期望兒孫們都能所向披靡,掌控朝臣,而非一味順從。

他不願培養出外戚或權臣。

因此,陳寒與允熥的關係只能維持一般師徒,不能讓允熥因陳寒而對抗朱元璋。

看來允熥在這方面有些悟性,這讓陳寒稍感安心。

若是個不分場合一味求情的,那才是將他推向絕境的人。\"

正當師徒倆交談時,一個小廝匆忙走來,稟告:\"稟殿下、大人,晉商商會派人送來了拜帖。\"

陳寒和允熥都愣住了。

隨後,陳寒示意冬雪上前。

冬雪接過拜帖,開啟一看,臉色頗為凝重。

\"上面寫了什麼?\"陳寒問。

冬雪遣退了幾位侍女,答道:\"他們邀請公子前往晉商商會一聚。\"

晉商商會?

晉商在歷史上聲名顯赫,富可敵國。

當然,明末後他們的聲譽有所下滑,這是不爭的事實。

但目前尚可,比如這次募捐活動,晉商也出了不少力。

不過,朝廷官員主動接觸商人,一旦被某些官員知曉,可能會被視為罪過。

當聽說陳寒受到晉商的邀請參加商會聚會時,朱允熥立刻提出:“老師,您現在是救災的重臣,籌措百萬貫善款之舉,必將使您名震天下。”

“此刻,無數雙眼睛正緊盯著您,期盼找出一絲瑕疵,好藉此扳倒權臣,成就他們的名聲。”

“您千萬不能去啊!”

朱允熥的見解可謂入木三分。如今,他已成為眾矢之的,文官們無時無刻不在尋找他的過失。

與商賈過於親近,他們必定會大做文章,到時候,又將是一場輿論風暴。

夏荷和冬雪也勸陳寒切勿赴約,畢竟當前局勢至關重要,舉國上下都在關注。

陳寒先前因直言不諱而聲名鵲起,那是他在官場上的成就。但現在,他在民間也享有極高聲譽,不知有多少人在暗中窺視。

文官集團已多次在他等人手下受挫,絕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可以反擊的機會。

……

晉商商會內,林德貴立於二樓窗畔。

身後,幾位商人肅立。

“壽恆,別抱太大期望了。”

“陳大人確有別於其他官員,但他終究是朝廷之人,怎會公開與我們交往呢?”

“我敬佩他的才智,但我覺得他不會為了這次聚會,放棄大好前程。”

“這可是關乎生死的大事。”

林德貴聽著身後人們的議論,卻始終保持沉默。

不知為何,他總覺得陳寒與一般的官員不同,沒有那麼多束縛。

他是個務實的人,視金錢為實現價值的手段,因此從不輕視他們這些商人的身份。

所以,林德貴堅信陳寒會來。

“幼薇小姐,您來了!”

“幼薇小姐!”

一位身著白色長裙的二八年華女子翩然而至。

她的秀髮烏黑亮麗,披在肩頭,閃耀著健康的光澤,每一縷都精心打理。

面龐如玉雕般精緻,小巧的鼻樑賦予她堅韌與獨特的矜持。她的眼睛深邃如湖,明亮如星辰。

身姿曼妙,如同春風吹拂的柳絮,輕盈動人。

她宛如雪山之巔的雪蓮,令人不敢生出半分褻瀆之意。

她一出現,不論男女老少,目光皆被她吸引。

因為她的光芒太過耀眼。

面對眾人的問候,林幼薇微笑著點頭致意。

她的儀態和氣質讓

尋常人或許不敢輕易嘗試,但陳寒向來不畏打破常規,他是個敢於挑戰舊秩序的人。

林德貴回應:“自從陳大人在戲臺上的那番話,說他信賴你父親,那一刻起,我心底就深信陳大人必定會出現。”

“他是個志在四方的人,深知我們這些商人對他實現宏大目標而言,是源源不斷的財源。因此,像他這樣胸懷壯志之人,定會排除萬難,前來此地。”

……

商務司衙門內。

朱允熥一番話落,眾人紛紛勸說道:

“大人,您威望如山,切莫因幾個商人損了聲譽,實在不值。”

在眾人眼中,陳寒已取得初步勝利,贏得了皇上的諸多信任。即使皇上在過程中有些取巧,但總體上仍堅定支援陳寒。

此刻若自我拆臺,主動靠近商人群體,那些文官必會抓住機會在皇上面前詆譭陳寒。

這樣一來,豈非親手摧毀已建立的信任和支援?

這筆交易,實在得不償失。

然而,陳寒拿到拜帖的瞬間,卻感到這並非簡單的集會。

可能是商人們的一次試探。

試探什麼呢?

試探朝廷對他們的立場。

陳寒發起的募捐活動,眾多商人積極響應,連他這個以對抗皇權為已任的官員也受到重視,這表明朝廷對商人們的興趣漸增。

於是,商人們嗅到一絲契機,急於透過陳寒這個朝廷代表建立聯絡。

若朝廷在限制商業的政策上鬆動些許,對他們來說,無異於寶貴的喘息之機。

陳寒深知,大明王朝之所以陷入財政困境,

初期不論是洪武皇上還是永樂皇上,父子倆大量印製貨幣,導致寶鈔貶值如廁紙,皆因未能善用商人,未能大力發展經濟。

陳寒清楚,大明並非真的貧困,而是財富深藏民間。

後來,商人與官員勾結,開始在朝中培植代言人。

這使得皇上想徵收商稅時,總會遭遇一股阻力。

商人的代言人總是以民本為由反對,聲稱此舉有損皇上聲譽,面對重重阻礙,皇上只能妥協。

有些頑固的,結局往往以悲劇收場,被恐懼吞噬而亡。

這種惡性迴圈自建國之始便根深蒂固。

朱元璋和他的家族對經濟概念一竅不通,金融智慧對他們而言如同天書,因此錯失無數良機。

然而陳寒無法坐視不理,因此當商人伸出探索的觸角,他必須主動且堅定地回應。

許多人傳說皇帝對商賈抱有深深的厭惡。

就連朱允熥也直言不諱:“先生,您或許不瞭解,我皇祖父向來鄙視這些商人,極不願與他們打交道。”

“如今您身為他倚重的救災重臣,此刻卻要與他們交往,萬一文官以此為由攻擊您,皇祖父可能順水推舟,那您的救災計劃該如何繼續?”

“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您已經挑起了災民的期待和希望。”

“難道您打算看著那些文官在掌控資金後,優先滿足自身的政績需求,”

“對災民僅僅是敷衍地設立幾個粥棚,就草率應對嗎?”

“您想讓他們剛剛萌生的對朝廷的信任瞬間破滅?”

朱允熥的觀點有其道理,但他並未觸及核心。

陳寒深知朱元璋對商人的反感,但他並不打算趕盡殺絕。

儘管反感,他的行為確實帶有急功近利的色彩。

那是因為在郭桓案中,他看到朝廷急需鉅款北伐,於是決定全面清算富戶的財產。

他對商人的厭惡沒錯,但作為皇帝,他絕不會憑個人喜好乾擾朝廷的正常運作。

因此,儘管他會採取短視的行為,但他絕不會因個人意志而徹底消滅商業。

這也是為什麼陳寒拿出五十萬貫後,朱元璋立刻轉變態度的原因。

就如同漢武帝推崇儒家,難道真是出於熱愛?

不然!

他在推崇儒家的同時,為何實行外儒內法的策略?

唐太宗為何推廣佛教?

難道他真信仰佛教?

並非如此!

實則李世民一直標榜自已是老子的後裔,遵循道教,但為何還要推廣佛教?

因為他們始終把信仰當作統治工具,以此更有效地控制民眾。

那些文官總以為朱元璋厭惡商人,於是任何官員接近商人就會被指責為失態,皇帝通常會嚴懲。

但他們從未想過,朱元璋不會憑個人情感決定商人的生死。

陳寒深知此理,因此他此刻提供的金錢,意味著未來只需向皇帝提供更多財帛,朱元璋就不會阻止他與商賈交往。

他對商賈的厭惡,源於他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綜漫,從文野開始的異界之旅

沐若星辰

渝你相伴的新書

渝你相伴

全民蛋仔:蛋王封神

美呂帥鍋小號

穿越了又好像沒全穿

潘豆

喝水嗆死穿越了?

今寧月

與你三冬暖

青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