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姑父真的要收徐清山當徒弟了,徐清山父母欣喜若狂,拿著禮帶著小兒子去拜師。

大姑父暫時還沒喝拜師茶,要先考驗一下徐清山,看他是不是學木匠的這塊料。

徐清山父親叫徐大山,母親叫唐李子,和外公家旁邊的唐嬸是姐妹,別人都叫她小唐氏。

徐清山就先留在張有強家學木匠,每天早上去,晚上回,有活了張有強還會帶他出去做工。

閒聊的時候,徐大山聽說小兒子能跟張有強學木匠,全是因為許樹林,趕緊和老妻回家準備禮去感謝許樹林。

徐清山是老兩口的心病,這小兒子能學個手藝,以後餓不死就行,他們老兩口以後也能安心了。

徐清山還真有做木匠的天賦,什麼一點就通,一看就會,雖說腿腳不利索,手卻很麻溜,幹活也下力氣,絲毫不偷懶。

跟著大姑父學了幾天,大姑父對他讚不絕口,果斷喝了拜師茶,收下了這個徒弟。

有了徐青山幫忙,兩艘小船才兩三天就做好了。

韓樂趕緊讓大叔小叔先別幫她家建房了,反正建房子的人多,現在採摘雞頭米要緊,再不採摘,雞頭米都要落了。

許滿倉和許滿園抬著小船跟她爹和侄女上山,看著淺溝里長的像睡蓮似的東西,問:“這就是雞頭米?”

“沒錯。”韓樂讓大叔小叔把小船放在淺溝裡,小船能容下兩人。

在溝邊放眼望去,如同王蓮般碩大的葉子,一張疊一張幾乎鋪滿了水面。密密匝匝的葉子中藏著的刺剌的腦袋,那便是雞頭米的果實。

未成熟的果實腦袋上頂著紫色的花朵,成熟的果實如雞頭又如長刺的大石榴。

韓樂撈起一個成熟的果實,連著果實的長莖有些硬,這時帶著的刀等工具就派上了用場:拽起一顆果實,用工具戳掉莖部,只留鼓脹的果實,扔進一旁的筐中。

爺爺、許樹林和許滿倉學著韓樂的採摘方法,和韓樂一起採摘。他們都是幹活的老手,每個人都比韓樂乾的快,很快身邊的竹筐就被填的滿滿當當。

韓樂不得不誇一誇雞頭米的葉子,大半筐的果實壓上去也穩穩地立於水面,也是植物葉片支撐力中的佼佼者。

雞頭米果實、葉子及梗部都有密集的小刺,因此需要格外小心,韓樂幾人這次準備的不充分,沒帶手套,手都被小刺扎的都是洞。

雞頭米果實捏上去是軟的,說明裡面有空隙,採上來的必須是硬的,那樣才代表果實飽滿。

韓樂讓他們採摘成熟的,一般七天為一個採摘週期,這期間最多可以採摘九次。

這些雞頭米加起來大概有十畝地左右,由於第一次採摘沒經驗,韓樂四人採摘了一整天也才採摘了半畝地。

採摘雞頭米是個非常辛苦的過程,為了確保雞頭米的新鮮,韓樂他們要當天採摘當天加工剝殼。

雞頭米採挖回來以後,先要用木棍按壓果實,這樣就可以把雞頭米里面的芡實擠壓出來了。但是這個還只是第一步,之後還要用雙手對它一粒一粒地剝開

給芡實剝殼也是很需要技術的,本來雞頭米就很小一棵,往往都是比綠豆稍微大一點,而且在它的表面還有一層氣泡狀的保護膜,它是很光滑的,就需要用雙手的大拇指戴上專用的工具給它剝開,不然是不能食用的。

一番操作下來,韓樂終於知道芡實為什麼那麼貴了,這太費勁了。

奶奶和大嬸小嬸忍不住感慨,“這東西也不知道好不好吃?這想吃到它,也太不容易了!”

韓樂家人都在忙建房的事,家裡比較雜亂,採摘回來的雞頭米就放在爺爺家院子裡加工。

一斤雞頭米只能剝出二兩雞頭米肉,可謂是“粒粒皆辛苦。”

韓樂讓大嬸抓些雞頭米肉熬粥喝,大家都嚐嚐。

新鮮雞頭米也可帶殼煮兩刻鐘的時間,吃的時候像磕瓜子一樣,把殼磕開,吃裡面的雞頭米肉就行。

韓樂也讓大嬸煮一些嚐嚐。

奶奶有些心疼,“這麼難弄精貴的東西,我們就別吃了,看看到時候能不能賣個好價錢?”

韓樂不贊成,在精貴的東西,都是自已家辛苦得來的,當然得嚐嚐味道,“奶奶,這雞頭米吃了對身體好,我們都嚐嚐,反正我們就是辛苦些,又不用銀子買。”

爺爺也道:“就是,我還不知道這是什麼味道呢?忙活了這麼久,也讓我嚐嚐。”

“哈哈哈!”爺爺此話一出,逗樂了一大家子人。

韓樂第二天便帶著新鮮的雞頭米去了下河村找何老大夫。

爺爺他們繼續採摘雞頭米,把聞鈴和宋陽也帶上了,他們手快,一個人能頂三個韓樂。

韓樂帶的有帶殼的雞頭子,還有剝了殼的雞頭米肉。昨天辛苦到大半夜,雞頭包只剝了三十斤雞頭子,帶殼的雞頭子也只剝了不到三斤雞頭米肉。

雞頭子基本都剝成了雞頭米肉,韓樂就留了五斤,全帶給了何老大夫,雞頭米肉帶了一斤給何老大夫。

何老大夫見到韓樂拿來的東西,“這是芡實?”

韓樂見何老大夫居然認識雞頭米,立刻樂不可支。“太爺爺見過雞頭米對不對?”

“雞頭米?”何老大夫倒是沒聽過這個名字,這芡實的果實長的確實挺像雞頭。“這芡實是個好東西,就是這個東西老百姓認知太少,很多人沒見過,老夫能收到的也是少之又少。”

“那太爺爺收的芡實是多少錢一斤?”這是韓樂此行的目地。聽爺爺說山的另一邊水塘裡也有很多芡實,若是價格還可以,也值得辛苦一下。若是價格太低,隨便弄一點自已吃,當個零嘴算了。

“這個要看品質,分好幾種,芡實的價格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大小、老嫩、是否乾貨、去殼方式等。大芡實三錢左右的一百文錢一斤,中芡實兩錢左右八十文一斤,小芡實一錢左右的五十文錢一斤。幹芡實要貴一些,普通品質的大概三百文錢一斤,品質最好的大概一兩一斤甚是更高,不過少之又少。”何老大夫說的析毫剖釐。

韓樂傾耳細聽,覺得何老大夫說的價格還能接受,聽著價格挺高,但是芡實採摘太過耗費人工,工序繁雜,產量又低。特別是幹芡實,這野生芡實一畝地大概也就收個六十斤左右,曬乾了只能得十斤,再從十斤中挑選高品質的估計也就只能挑個兩三斤。

“那爺爺收不收芡實,我們村裡還有不少。”雖說採收芡實辛苦,但是細算下來,還是比種地划算。種植糧食一畝地全部賣光也才賣個三兩銀子左右,還要交稅,還要刨去成本,還要留做自家吃,到頭來也不剩什麼了。

“收,你有多少我收多少。”難得遇到認識芡實的,何老大夫肯定收。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書後我成了首輔的心尖寵

冰糖名可樂

重生搶了我的豪門人生後,妹妹悔瘋了

財枝枝

數年深情,女神只當我是ATM

陽和綏禧

南宋出圈記

叫我路人丙

來不及天明

李熹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