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準備對東都再次發起攻擊,此時他的敵人已經換成了王世充。

王世充是個有心機、有謀略的人。沒有出身,沒有資歷,兜兜轉轉這麼多年,到這個地步,其手段非常人能及啊。

此時王世充雖然擁兵五萬,但真正的嫡系也就兩萬來人,多是江淮兵。剩下的三萬人馬是越王交給他的,但這些禁軍其實對王世充並不感冒。

王世充驅兵前進,號令諸部跟隨,但諸將皆是磨磨蹭蹭,陽奉陰違。

王世充催得急了,這群人甚至還鬧騰一番,差點釀出了軍變。大家怕李密,卻不怕你王世充。

在眾人看來,你王世充算什麼,要家世沒有家世,要名望沒有名望,更沒有打過仗,立過功(剿匪功勞選擇性無視),不過是一個佞幸之徒,憑什麼統領他們。

禁軍之中,盤根錯節,勢力極其複雜。

王世充也知道這群人的心思,根本不敢對這群人相信,指揮這群人想打贏李密,實在太難了。

可越王的諭令也必須聽,否則王世充就失去了立身的資本。畢竟王世充靠得就是“諸將皆逃,唯我出兵”的忠誠和勇氣。

於是王世充派遣心腹將領郭士衡、郭什柱趁著月色晦暗之夜偷襲洛口倉,企圖來個先聲奪人。

但李密是什麼人,剛吃完偷襲的虧,如何會不防備偷襲。於是李密提前設下埋伏,當王世充所部攀登倉城時,被伏擊的魏國大將王伯當等人擊敗,士卒戰死、溺死者千餘人。

洛口倉一戰,如一根大棒子打到了王世充的頭上,打得腦瓜子“嗡嗡”的。此後王世充畏懼魏軍的實力,再不敢輕易出擊。

但後面的小朝廷可不管那麼多。朝廷給了你那麼多的兵馬和糧食,要的就是你王世充平賊。你王世充若是跟其他人一樣,也不敢出擊,那跟其他人還有什麼區別。

至於原因,朝廷不想管。

最後逼得王世充沒辦法了,只得向郭文懿求援,言自己根本無法約束三軍。

郭文懿也是第一次知曉內情。他這時如夢方醒一般,才反應過來,連段達都不能壓制這群禁軍,更何況是王世充。

不過郭文懿對王世充還算夠意思,畢竟自己是唯一一個可用的外援,萬不能讓他先折了。

於是郭文懿勸動了越王楊侗,給了王世充處置將領的權利,就是以前的節權。

節權也叫假節權,出現在兩漢之時,本來是皇帝將節借給執行臨時任務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懾一方,當這個臣子臨時任務完成後,這個節將會被收回,後來便專指不經天子同意而能殺人的權利。到了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時候,成了掌地方軍政的官往往加使持節、持節或假節的稱號,擁有節權。

不過這權利太重大,到了隋朝之後,天子往往不輕授。也就是黃明遠這種統軍大帥出征之時,才會臨時授予節權。

所以王世充這個等級,在之前想擁有節權,想都不要想。

越王也是對王世充抱有了極大的信任。畢竟這年頭,敢為朝廷戰又能為朝廷戰的,真真是不多。

當然洛陽小朝廷之中,不是沒有人看出危害。包括張方翼等人皆認為,授予節權要慎重。可在大多數人看來,王世充就是一個沒出身、沒名望的小人物,隨手可以處置,並不值得大加防範。

而王世充獲得了節權,終於開始能大刀闊斧的整頓三軍了。

其餘諸將,雖然還是不服王世充,但畢竟王世充握了刀把子,終於勉強聽令。

不得不說當初張須陀死得虧。老張若是能獲得節權,調集全部力量與瓦崗軍決戰,也不至於慘死在大海寺。

有了節權,藉口也沒了,王世充終於再次向魏軍發起主動攻擊。

為了表示決心,王世充下令把軍營遷移到了洛口倉的北邊,隔河與李密相望。

王世充又派人在洛水上架設浮橋,與李密進行決戰。

浮橋修好之後,王世充下令全軍出擊。

這仗一開始,王世充就壓上全部兵力。不得不說,這傢伙太愣了。

大隊的隋軍擠在一起,冒著箭雨透過浮橋,不時有人被射中,或者是擠落水下,傷亡慘重。不寬的洛水,成了隋軍士兵的昇天河。

對於士兵的傷亡,王世充一點也不心疼。反正這些部隊都是朝廷給王世充的,也不怎麼聽自己的命令,就是折損了,也跟自己無關。

甚至王世充希望削弱一部分禁軍實力,好能更加凸顯他王世充的重要性。

王世充打的如此兇悍,隋軍也跟著一股一股地向前衝,全不要命。

尤其是大將斛斯萬善,堪稱隋軍中少有的猛將,有萬夫不當之勇。他手持馬槊,所向無前,凡阻擋者,盡被衝潰。

李密所部,一時竟不能敵。

李密看著眼看的形勢,皺緊了眉頭。他有些不明白,這才過了多長時間,怎麼對面的隋軍突然像變了一支軍隊一般。

這種情況下,各部救援來不及,只有李密的直屬部隊。但李密並不想用嫡系部隊來和隋軍死戰。

打贏打輸對李密都是一個輸字。

李密略一思索,便下令全軍退守營中,堅守待遇。同時李密又下令裴仁基、郝孝德、單雄信等人率部前來支援。

李密比王世充的兵力多得多,只要正面擋住王世充的攻擊,等援軍趕到,四面合圍,必走不脫對方。

不過斛斯萬善的確驍勇。

斛斯萬善麾下的騎兵算是東都最精銳的部隊,李密也沒得比。其統帥精騎兩千,不斷地衝擊李密所部營寨。

很快魏軍不敵,柵欄被斛斯萬善部衝破。

李密麾下多是盜匪組編的軍隊,很多部隊能打順風仗,不能打硬仗。於是眼看營寨幾乎被衝破,很快便出現潰兵,向洛口倉城而去。

整個戰場的局勢,朝著不利於李密的方向而進。

李密也嚇了一跳,這麼打下去,其軍必敗。

李密心中已經將裴仁基、單雄信等人罵了無數遍。雙方相隔沒多久,援軍為何久久不至。

此時李密的心腹李玄英也勸李密,撤回城去,暫避鋒芒。

李密卻是不為所動,一個營寨他不在乎,但若是放棄了大營,相當於他與隋軍主客易位,魏軍必然軍心大跌,整個魏國也會陷入混亂之中。

李密不敢敗。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傾天

純潔匕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