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聽到黃明遠求見,臉色瞬間變得有些難看。君臣二人十幾年,黃明遠此來的目的他很清楚,但正是因為清楚,所以才不痛快。不過黃明遠是宰相,楊廣也不好直接將其拒之門外。

黃明遠入帳行禮之後,坐在一側,楊廣說道:“明遠此來何事?”卻是有趕黃明遠的意思。

黃明遠自是當做不明白天子之意,而是說道:“明遠這些日子,在學習為相之道,因此常翻閱史書。今日得空,便想向聖人請教史事。”

楊廣有些吃驚,但黃明遠既然不是為了高熲之事前來,他倒也放下心來,因此隨口問道:“你有何所得啊?”

黃明遠說道:“明遠最近在研究北齊宰相楊愔之事。楊愔作為高洋的顧命大臣,職兼文武,名冠天下,卻不能力挽狂瀾,扶幼主於危難之際,最終本人身死,幼主被廢,實在令人唏噓啊。”

楊廣聽到黃明遠的話,以為黃明遠是在擔心自己扶持楊佶也會落到這般下場,因此說道:“楊愔雖有才華,但不識時事,只一書生而。高洋死前,倉促離世,亦沒有為其子掃清家族障礙,僅僅單靠楊愔一人,手無兵權,落到如此下場,倒也不足為奇。”

說完楊廣長嘆一聲道:“為君者,高洋、高殷之殷鑑不遠,要警惕啊。”

“聖人所言極是!”

這時楊廣也不在意其它,便笑著問道:“天下賢相極多,明遠怎麼想起研究楊愔之事了。楊愔受託孤之寄,不能尊主庇身,也不過一常人矣,不值當明遠學之。”

黃明遠笑道:“楊愔之事,我也是意外學之。岳家裴氏,還受過楊愔的恩惠,因此才研究其事。”

“哦?竟有此事,我卻不知之?”

楊廣聽說楊愔對裴家有恩,也滿是好奇。

黃明遠乃說道:“內子曾祖父中軍將軍裴公佗有六子,次子便是家嶽之父,而四子壺關令謁之便曾受楊愔的救命之恩。

當初北齊文宣帝高洋晚年沉溺於酒色,恣意妄為。有時脫去上衣裸露身子,塗脂畫眉,招搖過市;有時又手執長矛,在街市橫衝直撞,全無人君之象。

有一天,他問一位過路婦人道:‘天子怎麼樣?’

婦人沒好氣地回答他:‘瘋瘋癲癲的,哪裡像個天子呢!’

高洋聞聽之後一怒殺了那個婦人。

當時裴公謁之便以直言規勸高洋,而高洋便執劍威脅於他。裴公謁之白刃臨頸而面不改色,進諫如故。

高洋便對當時的宰相楊愔說道:‘這傻漢不怕死嗎,怎麼敢這樣?’

當時楊愔有心相救,便嘆氣對高洋說道:‘他希望陛下殺了他,以此獲取後世的美名啊!’

高洋聽後迅速把刀收了回去,得意地說道:‘你小子想讓我殺了你好成名,想得美,我偏不讓你成名!’

而裴公謁之也因此活命,直到北齊滅亡。”

楊廣臉色變了幾變,看著黃明遠說道:“明遠此來,不是來向朕請教學問的,而是為高熲來求情的吧。”

黃明遠面不改色地說道:“聖人誤會了,高公雖然與明遠關係親厚,如老師一般,但較之聖人與明遠的關係,其差了怕是十萬八千倍。聖人之於明遠如師如父,明遠雖然有心救高公一番,但若是為了救高公而使得聖人慍怒,明遠不願為也。

至於高公之事,不管什麼人進諫,生殺皆操之於聖人一人之手,明遠以為,聖人不必在乎旁人的意見。”

眼看黃明遠這個態度,楊廣很是滿意。不管黃明遠說得是真是假,至少他沒有像之前那群人那樣,沽名釣譽,進諫求名。

對於黃明遠,楊廣還是能抱最大的善意的。

楊廣臉色變得好看了不少,因此說道:“既然你今日來了,也提到了此事,你覺得高熲該不該殺?”

黃明遠忙說道:“聖人以為該殺,那自是該殺。明遠長在軍中,素來講究令行禁止,對於軍令,下面的將領理解的要執行,不理解的也要執行,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滑頭!”

楊廣指著黃明遠笑道。

“說你的意見!”

黃明遠說道:“殺與不殺全在天子一念之間。殺有殺的好處,也有壞處,利弊不同。”

“有何好處,又有什麼壞處?”

黃明遠說道:“若是殺了高熲,以後自是可以以儆效尤,朝堂之上再無人敢誹謗朝政。但高熲其人,素來迂腐,若說其真的包藏禍心,怕是也未必。其誹謗朝政之事,不過是失去相位之後的不甘,經過別人幾經撩撥,這才胡言亂語。”

楊廣說道:“你是說高熲是因為沒當上宰相才誹謗朝政的?”

黃明遠笑道:“要不然能為何事?難道他還想造反不成?臣想高熲怕是想以此引起聖人的注意,最好聖人對其所言心悅誠服,然後重新拜相,他就更滿意了。”

“他想得美!”

黃明遠也附和道:“高相國實在是老糊塗了,想當宰相用得著這麼麻煩,直接跟聖人說便是,何苦弄得雙方這麼難看。”

楊廣點點頭,彷彿同意黃明遠的話。

“這些進諫之人,總是喜歡沽名釣譽,高熲這麼大年齡了,也不例外啊。”

黃明遠說道:“高熲一輩子,到現在所能仰仗的,也就是輔佐先帝,開創盛世的聲名,為了復起,他能不從中想辦法。”

楊廣也是深以為然。

“朕也就是被高熲的言論給氣到了,事事以先帝如何如何,不再其位,卻一再妖言惑眾,實在令朕生氣。”

黃明遠笑道:“聖人息怒,這高熲一再提起先帝之事,不就是想讓天子記得他的功勞嗎?他老了,想做宰相也就這點辦法。”

“罷了!罷了!”

楊廣指著黃明遠笑罵道:“今日之事,朕也看出來了,你還是在拐著彎替高熲求情。正如你所說的,高熲老糊塗了,朕也不是非得殺了高熲才行。既然如此,就讓高熲離開京城吧,不要讓他再煩朕了。”

黃明遠笑道:“聖人隆恩,想來普天之下,都會為聖人開闊的胸懷而讚歎的。”

楊廣笑道:“朕不要別人讚歎,只要高熲不再肆意折騰,讓天下人以為朕薄待老臣便是。”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第一醫官兒

正好逍遙

我在錦衣衛每天打卡摸魚

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