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陸劉志強空間站後,秦中華深吸一口氣,然後用沉穩而堅定的聲音向眾人下達了第一個命令:“同志們,請大家先安靜一下!目前我們身處空間站,當下最為緊迫的任務是在此地構建起一個完善的生態系統。畢竟,無論這 AI 技術如何先進,它終究無法完全替代人類。等一會空間站的旋轉重力系統停止運作,整個空間站將會重新回到失重狀態。我們要將太空梭上的生活物資儘快轉移至空間站最外環的生活區。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那些生物樣本,它們極其珍貴且脆弱,大家在搬運過程中務必小心翼翼,絕不能有絲毫差錯!”

就在此時,張大廣高聲喊道:“各位不必匆忙地搬運物資!讓我們先來規劃一下空間站內各個部分的空間,並明確各自的責任範圍。如此一來,每個單位便能更好地管理自身所負責的物資。”

話音剛落,張大廣輕輕觸碰了一下牆壁上的螢幕,瞬間,一幅完整的空間站全景模型展現在眾人眼前。緊接著,他下達指令:“張小軒,距離空間站中心最近的一環、二環以及三環這三個低重力區域將被劃定為農業區,由你全權負責管理。而四環則設定為辦公區域,由我親自監管。至於五環,即生活區,其中的餐廳交由徐永業打理;宿舍歸劉錦管轄;健身區則由李欣然負責;醫務室自然就交給陳醫生負責。考慮到太空梭與空間站之間的連線通道口較為狹窄,請大家齊心協力,緊密配合各個部門,順利完成物資轉移的任務。首先,讓我們齊心協力與李永業合作,將食品和餐具安全轉運至餐廳,吃上咱們空間站的第一頓飯。”

緊接著,在 AI 精準無誤的操控下,空間站的旋轉發動機迅速反轉,源源不斷地輸出強大動力。經過持續而精心的微調,空間站的旋轉速度逐漸趨近於零,並最終成功恢復到失重狀態。

於是眾人緊密協作、秩序井然。他們在 AI 的有力幫助下,高效快捷地將各類食物和餐具運往餐廳。隨後,在徐永業的悉心指導下,經驗豐富的廚師們遊刃有餘地在失重環境中烹製食物。與此同時,其他人員也並未停歇,而是繼續借助 AI 的智慧輔助,有條不紊地搬運著各種物資,並巧妙地在其中每件物品上貼上好磁條固定在空間站的地面,然後穩妥放置,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空間面積。沒過多久,太空梭上攜帶的全部物資都已順利轉移至空間站內。

大家逐一檢查所有可移動物的放置安全可靠後,向張大廣彙報,隨後,張大廣命令道:“所有人抓緊扶手,做好空間站旋轉動力系統的啟動準備。”隨著張大廣的一聲令下,空間站的旋轉動力系統開始緩緩啟動。起初,人們感覺到一絲輕微的震動,接著整個空間站逐漸產生了離心力。

在慣性的作用下,人們緊緊抓住扶手,以保持身體的平衡。空間站內的物體也開始沿著環形軌道移動,一切都顯得有序而穩定。

大家忙碌了一陣,終於準備好了豐盛的第一餐。

在用餐時,秦中華站起來說話:“各位,這次任務的艱鉅性不言而喻,但只要我們團結一心,就一定能夠克服困難。接下來,我們要全力投入到生態系統的建設中,爭取早日讓空間站自給自足。”

飯後,大家按照分工,各自前往負責的區域開始工作。張小軒帶領團隊在農業區種植各種蔬菜和糧食作物,充分發揮生物學專業的知識實現食物的自產自供;張大廣則在辦公區組織人員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空間站的資源;劉錦認真規劃住宿區,力求為大家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李欣然負責的健身區也逐漸成型,讓人們在緊張的工作之餘能夠鍛鍊身體。每個人都充滿信心地投入到建設中。

經過數個地球日之後,人們已經完全適應了在空間站中的工作和生活節奏。所有事物都顯得井井有條、秩序井然。

就在這時,秦中華收到了來自地球總部劉炳坤教授傳來的一條影象語音資訊。只見螢幕上的劉炳坤教授精神煥發、神采奕奕地說道:“秦將軍啊!告訴你一個好訊息,咱們的磁約束戴森球裝置空間站目前已經完成了全部籌備工作,準備發射!預計時間定在 48 小時之後,請你們務必提前做好液氨壓機啟動的相關準備!”

看完這條資訊以後,秦中華心情十分激動,並迅速給劉炳坤教授做出了回應:“非常感謝您帶來如此振奮人心的訊息呀,劉教授!我會立刻安排人手前往工業區去開展相應的生產活動,請您放心吧!”

於是乎,秦中華毫不猶豫地將劉炳坤教授提供的重要資訊輸入到 AI 系統當中,並迅速在空間站內廣泛傳播開來。

沒過多久,張大廣便風風火火地趕到了秦中華的辦公室。他容光煥發、精神抖擻,眼中閃爍著難以抑制的喜悅光芒。一進門,他就迫不及待地對秦中華喊道:“太好啦!咱們劉志強站工業生產中的能源問題解決了,只要我們成功製造出固氫燃料棒,那麼用不了多長時間,我們就有能力獨立向水星附近的太陽軌道發射磁約束戴森球裝置空間站啦!這簡直就是一個歷史性的突破啊!”

張大廣越說越激動,聲音也不自覺地提高了八度。而秦中華則微笑著看著他,心中同樣充滿了期待和興奮。這個訊息對於整個空間站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讓人們看到了未來發展的無限可能。

“因為完全擺脫了地球引力的限制,再加上小行星帶所蘊含的極其豐富的資源,所以我們完全有能力去規劃並建造一個超大規模的戴森球空間站。事不宜遲,大廣,你現在馬上去安排相關人員搭乘太空梭趕到工業區,並做好全面的生產部署工作。另外,我會負責與地球總部那邊取得聯絡,請劉炳坤教授的團隊設計出最符合咱們小行星帶現有超強工業實力的戴森球空間站,以此來幫助我們更好地實現在小行星帶上的殖民擴張計劃。”秦中華吩咐道。得到指示後的張大廣不敢有絲毫耽擱,迅速行動起來。他很快便召集空間站的工作人員,然後大家一起登上太空梭向著工業區進發。抵達目的地後,所有人都各司其職開始緊鑼密鼓地做起了各種前期籌備事宜,靜靜等待著從戴森球空間站投射過來的那道陽光,啟動液氨液壓機,從而實現對固氫燃料棒的大規模量產。

與此同時,秦中華與地球總部的劉炳坤教授取得了聯絡,並傳達了他們對於新型戴森球空間站的設計需求。劉炳坤教授表示將全力支援,組織專業團隊進行設計工作。

沒過多久,一道耀眼奪目的光束從戴森球空間站射出,並精準地照射在工業區那片排列整齊、密密麻麻的太陽能電池板上。瞬間,整個工業區彷彿被注入了一股強大的能量,所有的裝置都開始嗡嗡作響,有條不紊地運轉起來。

站在控制檯前的張大廣滿臉興奮與激動之情,他親眼目睹著這一切——由於太空中獨特的無重力環境,那些原本龐大笨重的工業裝置此刻卻變得輕盈靈活許多,它們的運轉速度明顯加快,效率更是遠超地球上的同類裝置!不僅如此,用於生產固氫燃料棒的各種物料,竟然能夠透過自身的輻射實現自動降溫;而液氨壓機中的液氨,則會不時地接受電能加熱以防止其凍結。

隨著固氫燃料棒源源不斷地產出,整個生產過程異常順利且高效。這些高質量的固氫燃料棒無疑成為了空間站進一步發展壯大的有力支撐,同時也為即將到來的戴森球空間站發射任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與此同時,地球總部也向他們傳來了好訊息:經過專家們夜以繼日地努力攻關,全新的戴森球空間站初步設計方案終於新鮮出爐!這款方案充分結合並利用了小行星帶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以及先進的工業製造能力,其未來前景可謂不可限量。

經過劉炳坤教授團隊的日以繼夜廢寢忘食的工作新型戴森球空間站的設計工作終於宣告成功。劉炳坤教授把設計內容的海量資料資訊傳送到劉志強空間站,並且說明:“由於劉志強空間站的資訊科技仍處於空白階段,網路控制系統仍有地球總部組織生產,並在三個月後將以太空郵件的方式發射到劉志強空間站,請秦將軍做好接收郵件的準備。

收到這份珍貴無比的新型戴森球空間站設計資料之後,張大廣心情異常激動,但他並未過多耽擱,而是當即將其迅速傳輸至蟄伏於空間站附近小行星上的工礦聯合生產系統之中。

在 AI 的精妙掌控之下,來自空間站以及周邊工業區域的部分陽光,透過一面面精心佈置的反射鏡,以一種近乎完美的角度與精確度,齊刷刷地投射到了那座靜靜蟄伏於小行星之上的工礦聯合生產系統所裝備的太陽能電池板之上。

剎那間,原本沉寂無聲的工礦聯合生產系統彷彿被注入了無窮無盡的生命力,開始全速運轉起來!只見礦石如湧泉般源源不絕地被採掘而出;緊接著便是緊鑼密鼓的冶煉與精細加工程式——那些忙碌不停的機械臂如同擁有自主意識般精準而高效地作業著,將原始材料逐一轉化成為品質上乘的零部件及元件。不僅如此,就連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熱能與輻射也都得到了充分且高效的回收再利用。

就在這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背後,張大廣還組織起一批頂尖技術專家,針對剛剛獲取到的新型戴森球空間站設計資料展開了全面深入的剖析與研判工作。這些精英們憑藉自身紮實深厚的專業知識以及豐富多元的實踐經驗,緊密結合當下實際狀況,對原有的設計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極具建設性意義的改良意見及建議。完成這些工作後,張大廣第一時間便將相關資訊反饋回遠在地球總部的劉炳坤教授手中。

在所有人齊心協力、夜以繼日地奮鬥之下,新型戴森球空間站的建設正按部就班地向前邁進。每個人都心懷憧憬,盼望著這項偉大工程儘快竣工,好讓它成為人類在小行星帶賴以生存與蓬勃發展的堅實支柱!

承載著眾多希望的太空郵件集裝箱,歷經地球軌道空間站陣列強有力的彈射之後,如同一顆璀璨的流星劃過天際,穿越茫茫宇宙。這其中裝載著多套先進的磁約束戴森球空間站智慧控制系統,它們將是這個新型空間站的核心元件。經過整整三個月漫長而又焦急的等待,這些寶貴的物資終於如期抵達了遙遠的小行星帶。

收到太空郵件集裝箱訊號後機,機務長陳亮立即動身,乘坐電梯,前往空間站中心艙的登機口。隨著電梯的,不斷上升,陳亮感覺到身體越來越輕,當電梯終於停下來後,身體失重的陳亮隨著電梯緩慢的旋轉著?然後中心艙反向旋轉電機啟動,中心艙進入靜止狀態,沒有旋轉的感覺後,陳亮的身體稍作調整,輕觸按鈕,電梯箱的門緩緩開啟。陳亮雙腳輕輕一蹬,藉助慣性,熟練的向登機口方向移動。陳亮熟練的輕觸按鈕登機口,的密封艙門像一隻旋轉的眼睛一樣迅速開啟,隨後順利的進入太空梭的機艙。然後又熟練的坐到駕駛位上,繫好安全帶。然後啟動了太空梭的導航裝置和機載AI,AI很快連線上了太空郵件集裝箱的導航裝置,並取得太空郵件集裝箱的控制權。一切準備妥當後,太空梭緩緩啟動。脫離空間站後,太空梭的減速發動機,做了兩次輕微的減速動作後,太空梭靜靜的跟在空間站後邊飛行,並向前展開電磁彈射軌道。陳亮目不轉睛的,盯著螢幕上追趕太空梭的太空郵件集裝箱不斷的接近太空梭,等待著捕捉太空郵件集裝箱。當太空郵件集裝箱接近太空梭時,集裝箱的飛控系統,不停的做著減速動作,並精確的調整方向,鎖定太空梭彈射系統的磁力線,當兩者正要擦肩而過的剎那間,彈射系統作用力,將航空郵件集裝箱速度迅速降了下來,太空梭吸收了,航空郵件集裝箱的動力後,速度明顯提升,兩者在磁場的相互作用力下,速度達到了平衡,太空梭成功的捕捉到了航空郵件集裝箱,太空梭攜帶著航天郵件集裝箱向工業區飛去。

秦中華與張大廣身處在空間站的工業區內,他們與其他工作人員一同操縱著裝備有先進機械臂的微型穿梭機。這些穿梭機在 AI 系統的精確排程下,秩序井然地執行著任務——安裝新型戴森球空間站。

每一架穿梭機都猶如一隻忙碌的小蜜蜂,不知疲倦地往返於各個元件之間,將它們精準地拼接在一起。整個場面充滿了科技感和未來氣息,彷彿一幅宏偉壯觀的畫卷展現在眼前。

張大廣透過通訊系統向秦中華表達了自已的擔憂:\"秦將軍啊,真希望陳亮這次能夠順利地捕獲到那封關鍵的太空郵件。要是失敗了,恐怕我們這座新型戴森球空間站就得再推遲一年才能發射!\"

秦中華回應道:\"即便最終未能成功捕捉到太空郵件,我們也不應歸咎於陳亮。畢竟,在南極基地時,大家都經歷過嚴格的模擬訓練,但要論難度係數,捕捉太空郵件無疑是所有訓練科目的巔峰挑戰。\"

就在此時,通訊器中突然傳出了陳亮激動的聲音:\"報告秦將軍、張總指揮!好訊息,太空郵件已經被我成功截獲,目前正在返回工業區的路上,請大家放心!\" 這個突如其來的喜訊令在場的每個人都如釋重負,心情頓時輕鬆起來。

秦中華高興的說:“幹得好,陳亮!等你回來,咱們給你慶功!”

沒過多久,太空梭攜帶著太空郵件集裝箱平穩地懸浮在工業區空間。

張大廣終於鬆了一口氣,臉上露出輕鬆的笑容,讚歎道:“好小子,真是讓人刮目相看啊!沒想到你竟然如此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陳亮微微一笑,謙虛地回應道:“其實這次任務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困難。我們在南極基地接受訓練時,已經針對各種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進行了充分演練。而且,實際操作中,我們所依賴的 AI 系統表現得非常穩定可靠,幾乎沒有給我們帶來任何意想不到的麻煩。”

就在這時,兩臺小巧玲瓏的微型穿梭機迅速飛到近前,它們動作嫻熟、配合默契,一前一後用強有力的機械臂緊緊夾住太空郵件集裝箱。緊接著,太空梭與太空郵件之間的連線被順利解除,失去束縛的太空郵件集裝箱開始在微型穿梭機的精準操控下,緩慢而平穩地朝著工業區空間站的艙外移動。

當到達指定位置後,微型穿梭機再次展示出其高超的技術水平。只見它靈活自如地伸展著機械臂,用兩根堅固無比的鐵鏈將太空郵件集裝箱牢牢捆綁固定,確保萬無一失。整個過程行雲流水,彷彿一場精彩絕倫的表演。

就在這時,通訊機裡突然傳來秦中華那充滿激情的聲音:“有句老話說得好啊,‘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而我們這小行星帶呢,則是‘萬事俱備,只欠陽光’!只要能擁有足夠的陽光,我們的小行星帶必將迎來蓬勃發展的機遇!所以,同志們,讓我們再加把勁兒,全力以赴,儘早完成新型戴森球空間站的建設與發射任務!”

在秦中華激昂話語的激勵下,工人們紛紛受到鼓舞,幹勁十足,工作效率更是節節攀升。

時光荏苒,轉眼間已過去一個月的地球時間。令人振奮的訊息傳來——新型戴森球空間站的主體結構順利搭建完畢!

緊接著,張大廣身先士卒,親自駕駛著微型穿梭機,如履薄冰般地開啟了太空郵件集裝箱。在 AI 的精準輔助下,穿梭機的機械臂猶如長了眼睛一般,穩穩當當地從集裝箱內取出了戴森球空間站的智慧控制系統模組。

隨後,張大廣憑藉精湛的技術,操控著微型穿梭機,將這個至關重要的智慧控制系統模組安全無誤地安裝到了新型戴森球空間站的核心區域。

伴隨著系統的成功啟動,整個空間站瞬間變得活躍起來,彷彿被賦予了新的生命。原本沉寂無聲的各類儀器裝置也開始有條不紊地運轉,一切都顯得如此井然有序。

張大廣等人成功安裝好新型戴森球空間站的智慧控制系統。隨後,他們對系統進行了反覆的測試,確保其正常執行。戴森球空間站的發射也進入了倒計時?

秦中華沉穩地坐在微型穿梭機的駕駛位上,雙手緊握操縱桿,眼神專注地盯著前方的星空。他一邊熟練地操控著穿梭機,一邊透過通訊系統與隊友交流。

\"如此巨大的空間站系統,要想在地球上完成生產併成功發射,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咱們全新研發的戴森球空間站,其質量之大,早已遠超地球所有發射航天器質量之和。地球雖是我們的母星,但她的引力卻成了限制人類工業規模擴張的枷鎖。只要我們能朝著水星附近軌道成功發射三座這種新型戴森球空間站,並讓它們均勻分佈開來,那麼小行星帶的能源需求將不再有任何死角,到那時,工業必將迎來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

聽到秦中華的話,大廣不禁感嘆道:\"秦將軍用幾何式增長來形容恐怕都還不夠貼切。\"

秦中華微微點頭,表示贊同。然而,他心中卻湧起一絲惋惜:\"可惜啊,我們與地球之間的距離太過遙遠,通訊訊號需要經過漫長的半小時才能到達。無法與劉炳坤教授他們實時互動,即時分享此刻激動人心的心情,實在是一大憾事啊!\"

“秦將軍發射前的準備工作,一切準備就緒,就等您一聲令下,啟動,新型戴森球空間站的推進系統。”張大廣說道。

這是建設者們駕駛著蜂群般的,穿梭機群,等待著秦中華一聲令下。只聽秦中華果斷的說道:“倒計時開始。”“十、九、八、七……三、二、一,點火!”秦中華一聲令下,新型戴森球空間站的推進系統瞬間啟動,巨大的推力將空間站推向太空。

在地球總部的指揮中心裡,劉炳坤教授和他的團隊緊盯著大螢幕,見證著這歷史性的一刻。他們心中充滿了期待和希望,期待著新型戴森球空間站能夠順利到達預定軌道,為人類在小行星帶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個多小時後,秦中華收到了,地球總部劉炳坤教授發來的資訊:“遠在小行星帶的同胞們,儘管我們相隔數個天文單位,但我們的心靈始終如一地緊密相連。在此,我要向你們致以最熱烈的祝賀——恭喜你們成功發射了新型戴森球空間站!這不僅是一次科技的突破,更是人類邁向浩瀚宇宙的又一偉大跨越。願這個新型戴森球空間站化作我們在小行星帶的希望之燈塔,照亮我們前方的道路,引領我們步入更加輝煌燦爛的未來!”

秦中華熱淚盈眶,心情激盪難平回覆:“衷心感謝總部給予的堅定支援!我們定當不辱使命,全力以赴,確保新型戴森球空間站充分發揮其巨大潛力!”

在那遙不可及的小行星帶,人類的憧憬如同璀璨星辰般閃耀奪目。他們懷揣著對未知世界的渴望,毅然決然地朝著無垠宇宙挺進。

時光荏苒,新型戴森球空間站逐漸駛離小行星帶,飛向靠近水星的預定目標軌道。它宛如一個孤獨的旅行者,揹負著人類的理想與希冀,義無反顧地投身於茫茫太空中。

這個新型戴森球空間站見證了人類不屈不撓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決心。它將成為人類探索宇宙的新起點,開啟充滿無限可能的新紀元。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有嶼

愛吃盤絲餅的小七道

鬥破蒼穹之大夢千年

紫追夢

再次遇見,蔣總勢必拿下我

喜喜樣

橙年老瓜的新書

橙年老瓜

快穿之神尊不好惹

蘭庭晚景

小修吖的新書

小修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