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面一轉。

鄧艾已率其子鄧忠,與本部三萬人馬分兵而行。

鄧忠一臉不解的請教鄧艾:“父親明知那鍾會對父親不懷好意,卻為何執意犯險?

若進兵不利,豈非...”

鄧艾聽懂兒子的關心,此刻有感而發,真情流露。

“想我幼年喪父,年方十二為農家放牛,奉養老母,發奮攻讀,才有今日!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

能屈能伸,方為丈夫!”

“我這一生如履薄冰,能有今日,全在於敢打敢拼,不放過每一次機會。

鍾會料我不能取成都,我偏要取給他看!

若是叫我取了成都,屆時他身為大軍主帥,徒勞無功,看他有何面目向司馬公交代!”

...

天幕中,一幕幕畫面快速而過。

鄧艾命其子鄧忠為先鋒,身先士卒。

自已則是坐鎮中軍,兼顧首尾。

鄧艾全軍攀登小道,以斧鑿山,接續棧道為橋,攀巖奮進,艱難前行。

不慎掉落懸崖士兵的慘叫,不時響起。

每聲驚呼,就代表一名袍澤的離去。

在這七百里蜀道中,餘下生者既有對袍澤喪生的悲傷,又有對自身命運的迷茫。

許多人面露惶恐退縮之意,卻都被鄧艾軟硬兼施,一一逼迫、開導,鼓舞眾人不斷前行。

...

終於,畫面停下。

鄧艾與麾下士卒到達一處摩天之嶺。

摩天嶺中央明顯處,一石碣碑文赫然而立。

先鋒鄧忠早已回身,接引鄧艾前來觀看。

鄧艾面露驚奇,與麾下親隨前往一觀。

只見上面赫然寫道:“二火初興,有人越此。二士爭衡,不久自死。”

鄧忠為鄧艾講解:“據說山中藥農親眼所見,此石碣乃是蜀漢諸葛亮生前,親自所立。

摩天嶺下尚有一處空寨,諸葛亮生前曾派一千守軍在此常駐,扼守險要。

已被蜀主劉禪廢棄多時。”

鄧艾如今已是66歲高齡,若論用兵之道,堪稱當世頂級,少有人敵。

如今也不禁面露震驚之色,同時又慶幸不已,立刻躬身跪地祭拜。

“武侯,真乃神人也!

艾不能以師事之,惜哉!惜哉!”

鄧艾祭拜碑文的同時,後方不斷趕來士兵的心態卻是崩了。

沮喪絕望的情緒,一傳十,十傳百,哀嚎喧囂之聲盡皆傳入鄧艾之耳。

“我們白受罪,白吃苦了啊!”

“這摩天嶺如此險峻,豈是人力可渡?

“我等皆死無葬身之地矣!”

...

鄧艾迅速跑回士兵之中,召集全軍作最後訓話。

“我軍至此,已行七百餘里,只有來路,而無歸途!

只有破釜沉舟,拼死向前,方有生路。”

“過了此嶺,我便可直取江油,勝利在望,豈能退卻!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功成之後,艾誓與諸公同享榮華富貴!”

隨後,鄧艾自身裹起毛毯,縱身一躍,率先滾下懸崖。

“列位將士,吾等山下慶功!”

此時畫面中,魏軍將士臉上的恐懼盡皆消失不見,紛紛隨鄧忠一躍而下。

...

大秦。

秦始皇:司馬氏篡主逆臣,竟有此良將輔佐,莫非蜀漢當真氣數已盡?

...

大漢。

劉邦:“彼其娘之!這個劉禪是豬腦子嗎?

人家小亮亮佈置的多好啊,山下那一千人馬待的好好的,你給人家撤了幹什麼!

多拉這一千人回去,你是能給自已守皇陵是怎地?

氣死乃祖了!”

...

劉備:“二弟,三弟!你們看見了嗎?

這鄧艾現下就在新野,就在吾的治下,吾竟錯失如此大才!

待吾再訪孔明歸來”

正在這時,鶴氅綸巾,手持羽扇的青年諸葛亮卻已攜一小童,在孫乾引薦下進入府中。

“主公無需尋吾,吾已尋得士載,收其為徒,這一世亮願早投主公,早謀興漢大業!”

劉備熱淚盈眶:“我有兩位軍師了!”

...

曹操:“可恨!這新野如今在那劉備之手,想必鄧艾已為其所得。

去,速速遣人去天水,將那麒麟兒姜維和他母親,一同接往許都。

吾要收其為義子,將吾所著《孟德新書》賜予,令其傳吾衣缽!”

...

【鄧艾偷渡陰平過程中,每行百里,就留3千人馬紮營駐守,以保萬全。

越過摩天嶺後,鄧艾的3萬精兵,此時身邊僅剩2千餘人。

鄧艾軍最為虛弱之時,可江油守將馬邈卻直接舉城投降。】

【鄧艾大軍重新於江油集結,還得到了鍾會所派數千人支援。

訊息傳到成都後,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帶領一群蜀二代,出兵3萬,在劉禪的期待中誓師出征。】

...

諸葛亮:“壞了!我臨終前手書不是告誡陛下,萬不可以瞻兒為帥,統領大軍上戰場的嗎?”

趙奢:“俺也一樣!”

李文忠:“家人們,可算找到人吐口水了。他們都管我叫戰神之父,嗚嗚~”

...

【諸葛瞻當初帶頭攻訐姜維時,旁徵博引,借古諷今,頭頭是道。

論道自已統兵卻是猶豫不決,錯失良機,多次不聽黃權之子—黃崇的勸說。

被鄧艾輕鬆擊敗,只能退守綿竹。】

【諸葛亮的忠君為國,足智多謀,治軍理政,謹慎從容等長處。

諸葛瞻完美的繼承了其最大特點,單單一個“忠”字。

鄧艾不過遣使派人送去一封勸降書信,以“琅琊王”相激(諸葛亮家鄉),諸葛瞻就成功上套。】

【諸葛瞻斬鄧艾使者示眾後,率軍出關與鄧艾決戰,兵敗。

諸葛瞻、張飛之孫—張遵、李恢之子—李球、黃崇全部死戰報國,不負先人之名。】

鄧艾軍。

使者如喪考妣,一副死了自已的表情,苦大仇深:“將軍,能不能換個人送信啊?”

...

大宋。

趙光義:“名門之後也不過如此,朕就知道這群武將不靠譜!

若是哪個不聽話的擅自做主,在朕徵遼時來這麼一下,豈非葬送朕收復燕雲大計?”

“不行,朕還是不放心,後世子孫若是無朕這般文武雙全,精通用兵之道,還是不免被武將所累。

有了!朕將平生所學精煉製成一陣圖,傳至軍中將士,子孫後代。

只要我大宋將士完全照搬此圖作戰,豈非相當於有無數個朕親自上陣指揮?

那可真是——天下無敵!”

...

大明。

朱祁鎮:“諸葛丞相之子,竟都不能得其父,十之一二真傳。

更何況我大名自靖難後軍中名將凋敝。

如今想來,王先生所言不虛。

群臣腐儒只會誤朕,舉薦的人選難保不是第二個諸葛瞻。”

“與瓦剌之戰,只有朕御駕親征,親自統兵,方能帶領我大明將士所向披靡。

想必那群蒙古人,一聽朕這太宗子孫、大明皇帝御駕親征,必定聞風喪膽!”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逍遙小才子

自詡

軍閥之南征天下

木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