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辰之所以如此自信,自己這一次一定可以成功。

是因為寧辰,發現之前完全是走入了一個思維誤區。

因此這一波,寧辰肯定穩。

第二日一早,寧辰帶著萬弘和徐牧之要的【赤焰】一起來到了國子監。

黑騎早已等候出發,清點了數量之後,徐牧之給寧辰開了一張有定國侯私印的條子。

憑藉這張條子,萬弘就可以去戶部領銀子去了。

徐牧之在臨離開之前,先是對孔祭酒深深一拜。

而後就對寧辰說道:“如果無事,可去正氣長城看看。

那裡才是我輩男兒,當去的地方。”

寧辰斜眼看著徐牧之:“別我輩、我輩的。咱倆不是一輩的。

我今年才二十一,你老看著有五十了吧。”

徐牧之:ヽ`⌒´メノ

修行是可以讓人延緩衰老的,就比如說孔祭酒,明明七十多歲的人。

可是就始終保持著,白衣勝雪,中年老帥13的形象。

再比如徐牧之,明明今年四十九,看上去還跟年輕人差不多。

當然徐牧之這個年齡,在修行者當中,還真的只能算是年輕人。

至於寧辰這種,完全不算是人。

“我真羨慕你們,可以活這麼久。”

聽聽這是人話嗎?

只是徐牧之他是真的不知道,寧辰這羨慕,是發自肺腑的羨慕。

畢竟徐牧之永遠都不會明白:你所嫌棄的,正是別人拼命想要得到的。

徐牧之留下了一個表情包,然後關閉了對話方塊。

帶著酒和黑騎,離開了豐京。

徐牧之離開豐京,並沒有引起太大波瀾。

畢竟經過兩天發酵,靖王大敗,在豐京官場已經是一個公開的秘密了。

民間還尚不知道這件事情。

因為沒有那個人,覺得自己可以承受靖王的怒火。

大家都不敢把這個事情,傳遞到民間。

所以靖王大敗,就成為了大家共同的秘密。

兩個官員見面,先不張嘴,一個人指著銅鏡,一個人把銅鏡打翻。

這樣兩個人就明白了,大家都是一個秘密圈的人了。

又是一旬時間過去,時間來到了十月十一。

今日是武昭監國百日之期。

按照武朝的禮制,今日親王和藩王,都要拜見新儲君。

同時在今日,文武百官,均可以隨意上奏。

指出新儲君的過失,無論是否御史均不會引言而獲罪。

而且今日的早朝,消失眾人視野一百天的順帝,會出來亮個相。

寧辰到宮門的時候,發現文武百官今日來的很整齊不說。

關鍵是大家的官服,看上去都嶄新、嶄新的。

這個畫面,讓寧辰想到了,自己小學開運動會的時候。

清一色的校服和小白鞋,那小白鞋白的都晃眼,一個個看上去都精神抖擻的。

在最靠近宮門的那裡,有九個穿著蟒袍的人,站在那裡。

蟒袍是親王和藩王的服裝。

親王穿九蟒服,藩王穿七蟒服。

所以那三個是親王,那六個是藩王,倒是容易分辨。

雖然寧辰沒見過三個親王,但是他們三個的資料,寧辰都在徐牧之那裡看過了。

想要分辨三個還是很容易的。

那個面相老成,年紀最大,對任何人都和顏悅色,就差把仁義兩個字寫在臉上的就是大皇子——武豫。

另外一個桀驁不馴,生人勿進的是三皇子——武炎。

最後一個左右逢源,看上去狂放不羈的就是七皇子——武昂。

剩下的六個藩王,其中有三個藩王,寧辰直接略過了。

原因無它,因為這三個藩王,其實就是三個皇子的舅舅。

所以記住他們完全沒用,因為他們本身就是支援三位親王的。

為何他們不支援自己的子嗣。

這個他們倒是想,可是在做這個事情之前。

他們得問問靖王的鐵騎答應不答應。

必須得說,靖王鐵騎的存在。

對於武氏來說,的確是一大幸事。

雖然武朝也面臨著藩王擁兵自重的事情,可是這些藩王就算想造反,那也必須支援武氏血脈。

前朝倒是有人,趁著先帝駕崩,想要趁亂搞事情。

結果靖王鐵騎,僅僅用了三日,就從南疆天降。

一日便結束戰鬥,那想要搞事情的藩王全家幾百口子。

直接被弄成了京觀,擺放在了家門口。

另外三位藩王當中,只有一個長的跟蛇精一樣的藩王,讓寧辰多看了兩眼。

這一家藩王,就是上位替補消失的那家藩王位置的新貴。

當然最讓寧辰關注的他的原因還是,這是一個有妖族血統的藩王。

他的母親,就跟這個藩王的長相一般,是一條蛇。

唯一可惜的是,這家藩王不姓許。

七皇子武昂看到寧辰來了,倒是遙遙示意了一下。

這符合生意人的做法,買賣不成仁義在。

萬一以後還有合作的機會呢。

寧辰同樣遙遙回禮了一下。

只是這一來一回,瞬間就讓很多人產生了無數的解讀。

現在比較敏感,臣子與這些親王之間一個眼神的交流,都會被有心人記錄下來。

所以百官們今天大都低著頭,不靠近親王那一圈。

武昂倒是沒想到寧辰敢在這個時候,回應自己。

不由得笑了一下,覺得寧辰到是一個妙人。

自己應當深入的與寧辰溝通一下,說不定兩人之間還能有點別的合作。

鼓聲響起。

這一次,親王與藩王走在前面。

百官跟在後面,保持了一定距離。

所有人進入金鑾殿當中,寧辰再次看到了消失百日的順帝。

必須得說一下,順帝這百日修仙,還是有點成效的。

順帝現在看起來,的確是比百日之前年輕了許多,同時容光煥發了許多。

可見皇帝這活,的確不太好乾。

武昭還是做在她往日監國的位置。

“參見陛下,參見殿下!”

眾人齊齊行禮。

等順帝讓眾人免禮,眾人才起身。

百日監國,這些都是有禮制跟著。

所以寧辰在下面站著聽就好了。

一系列的歌功頌德,各種彩虹屁之後。

就開始百官諫言武昭了。

寧辰覺得這事,實在太流於表面了。

就算今天說啥都不因言獲罪,但是誰不怕被武昭記恨。

何況呼現在朝廷還多了一個法相。

刑不上大夫這種,早就成為歷史了。

除了御史這一塊還有點特權,其他人就別想了。

百官諫言之後,就輪到親王和藩王的拜見了。

一番行禮之後,終於到了這場禮制的高潮了。

大家該表(送)忠(禮)心(物)了!

不約而同的,六個藩王和三個親王,都送上了他們的手中的兵符,以表衷心。

他們會同時送上兵符這個事情,武昭其實早就得到了訊息。

所以當他們同時送來兵符的時候,武昭並沒有太多的意外。

藩王和親王的兵符,都送上來了。

接下來就看武昭如何的應對了。

是接還是不接。

“三位臣兒,六位愛卿,能有如此氣度,朕心甚慰。”

順帝一臉和氣的說道。

順帝肯定一臉和氣,因為這事就跟他沒什麼關係。

並且這事傳出去吧,還能讓順帝的名聲往上走一走。

在他的治理下,皇室宗親兄友弟恭。藩王更是明事理,識大體。

這都是他的功勞。

“陛下,臣有話要說。”順帝還沒等將兵符,命人交給武昭,寧辰就站了出來。

寧辰,順帝還是印象很深刻的。

畢竟是曾經一起戰鬥過的戰友。

“寧愛卿有什麼話要說,只管說來就好。”

寧辰說道:“陛下,臣以為,現在非但不應收回六位藩王和三位秦王的兵符。

還應該大大的封賞他們才是。

六位藩王、三位親王衛國戍邊,勞苦功高。

現在收回兵符,豈不是讓天下人非議。

所以臣認為,此時應當彰顯皇恩浩蕩。

應當趁著殿下百日監國的機會。

好好的封賞九位為國戍邊之人。

讓天下人看到,陛下從沒有忘記過他們。”

這跟他們給寧辰的劇本,完全不一樣。

一時間三個親王,都回頭看向了寧辰。

寧辰同樣給他們一個:你們放心,我是收了錢的,我懂該怎麼做的表情。

只是寧辰是真的懂,該怎麼做嗎?

再看看武昭的表情,好像對寧辰會選擇在這個時候,站出來也完全沒有預料。

“陛下,臣反對寧大人的提議。

三位親王是為武朝守江山,太祖說過,守江山,這本就是親王、太子分內之事。

既然是分內之事,就不應當再封賞了。

六位藩王,的確勞苦功高。

可是歷朝歷代,早已賞賜足夠多了。

六位藩王的王位,現在都已經是世襲罔替,已經皇恩浩蕩了。”

寧辰看了一眼站出來,積極配合自己的孫克儉。

第一次覺得老孫同志,如此的可愛。

這個時候,就是必須得有人站出來反駁自己。

這樣才顯得自己足夠的奸佞。

比如說老孫同志,就悄無聲息的給寧辰提供了10點【佞】。

“老孫同志有點不給力啊,過去隨便都是20點【佞】。

難道是我這幾次被背刺,給老孫同志留下了一些好印象了。

看來那天得找個機會,再讓老孫同志,挨幾板子。

徹底把自己的好印象全部打沒才行。

這一次的話,就算了,留著老孫同志還有用。”

心中吐槽了一番孫克儉,寧辰繼續‘仗義執言’:“臣以為,戍守邊疆之人,無論怎樣封賞都不過分。

三位親王可以說是做了分內之事,但是三位親王麾下將士呢?

所以我覺得還是應該賞,絕對不能收回兵符,還請陛下三思。”

武昂皺眉看著寧辰,心中不知道再想寫什麼。

可是寧辰還在不停的給他們傳遞眼神:表示一切盡在掌握。表示自己絕對不是一個拿錢不辦事的人。

武昭聽了寧辰的話,沉默片刻,也對順帝說道:“陛下,皇兒,贊同寧大人的提議。皇兒覺得,此時應當賞才是。”

武昭這麼說,就表明武昭選擇,穩妥一點的方式來處理這一次的危機。

威望受損,但是卻無性命之憂。

順帝聽了武昭的話,點點頭:“既然太子也如此認為,那收回兵符之事就作罷吧。

至於封賞的話,禮部這幾日擬定一個章程,呈遞上來即可。”

順帝都這麼說了,那這事就算板上釘釘了。

一切事情議定,順帝直接宣佈了退朝。

耽誤了這麼久,順帝回去還得把道門的早課補上呢。

“呸,貪官汙吏!”

孫克儉在經過寧辰身邊的時候,非常鄙夷的說了一聲。

罵吧、罵吧。

讓【佞】點,來的更猛烈一些吧。

剛剛過了金水橋,武昂就追上了寧辰。

“寧大人請留步。“

“見過七殿下。”

說完寧辰還低聲的對七皇子說道:“七殿下不必謝我,我是收了銀子的。

我知道這事該怎麼辦。七殿下放心,我一定會為殿下討來最多的封賞。”

武昂並不與寧辰談這個事情,而是與寧辰直言道:

“寧大人,我覺得酒坊入股的事情,咱們可以再談談。

一成的四分之一太少了,本宮覺得一成的二分之一比較合適。”

寧辰沒想到,武昂追上自己,竟然是為了酒坊入股這個事情。

“殿下,怎麼突然想起這個事情來了?”寧辰詢問道。

武昂笑了一下說道:“我打算花點錢保平安。”

寧辰看著武昂意味深長的笑,心中不由咯噔一下。

“難道武昂這麼警覺,都想到我要幹什麼了?”

武昂似是看穿了寧辰內心,說道:“寧大人,我完全不知道你打算做什麼。

但是我憑我一個商人的直覺,天上是不可能掉餡餅的。

所以最安全的辦法,就是跟扔餡餅的人一夥。”

這理論,無懈可擊。

關鍵人家是真的捨得給銀子。

300萬兩買半成的股份。

“寧大人我的商鋪,遍佈北方四州。

再加上我皇子之名,所以我的商鋪在北方四州是無需繳稅的。

剩下的半成,我可以用那些多餘的課稅來抵。”

這絕對是誠意滿滿了。

而且這等於是給寧辰送錢。

這個時候再不要的話,那寧辰就真的是傻了。

並且這個屬於商業行為,跟事件一點關係都沒有。

“殿下既然這麼有誠意,我再推三阻四,就顯得我太不專業了。

具體合作的事宜,我晚點再與殿下商談。”

之所以要晚一點,是因為寧辰已經看到,孫伴伴一瘸一拐的向自己走過來了。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劍飲滄海錄

牧山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