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代社會,人們大多對於蝗災是畏懼的。

在他們眼中,旱災和水災是有跡可循的,是可以預防的,但是蝗災永遠是說來就來,吃完就走,人們根本弄不清它們的規律,可謂是防不勝防。

古人認為蝗災是“天降災禍”,是上天對人們的懲罰。

於是人們多用祭祀來請求上天不要降下懲罰,皇帝等也紛紛施行德政,以此希望可以免除災禍。

在長期與蝗蟲抗爭的過程中,古人們總結出來三個可行的辦法。

一是改旱為水,以柔克剛。

明代的徐光啟在《農政全書》中提出了一個對付蝗災的絕妙辦法——將旱田改為水田,這樣就能有效抑制蝗災。

二是巧用天敵,自然抗蝗。

這便是最早的生物防治。

鴨子吃蝗蟲是一個好辦法,但是鴨子治蝗主要就是在蝗蟲聚飛之前起作用,把蝗蟲在單個散居狀態就控制住。

一旦蝗蟲開始聚集,那麼面對遮天蔽日的蝗蟲群,鴨子也要避其鋒芒,不敢招惹。

三是人力治蝗,竭盡全力。

人力防治也有很多講究,徐光啟在《除蝗疏》中提出了挖蝗蟲卵的說法。

他說在蝗蟲卵在冬天未經歷雨雪之時最容易找到,挖好之後再設立一處標記,待到來年春天再來檢視,這就是所謂的“除惡務盡”!

除了挖卵,坑殺蝗蟲也是一個有效的方法。

在蝗蟲災區,每隔一丈左右挖一個兩尺深的坑,以便掩埋蝗蟲。

挖多少坑之間的距離要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來確定。

然後,組織大量人力,不論男女老少,都要參與滅蝗行動當中。

每五十個人中要有一個人手持銅鑼,在隊伍後面敲擊,以驅趕蝗蟲。

當蝗蟲聽到鑼聲受驚後,會跳躍起來,然後掉進溝裡。

五十人中每個人都要各盡全力。掃地、撲打、掩埋,直到全部的溝坑都填滿為止。

前一個村莊這樣做,後一個村莊也要這樣做,直到蝗蟲全部消滅乾淨。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方法——焚燒法,這一招是一個叫姚崇的人發明的。

姚崇發現蝗蟲有趨光的特性,所以他建議修一大堆簡易的窩棚,然後將大批的蝗蟲用篝火吸引,之後再集體焚燒。

這一招雖然有效,但是成本相當高,而且經常容易導致農田被毀,可以說不到萬不得已不會用到的一招。

這些方法都只是能管一時,但沒過幾年,蝗蟲就會再次爆發。】

“快記,快記!”

皇帝身邊的官員筆桿子都要揮出火星子了,他們在心裡默默想著,為什麼不能有回放呢?

“這個徐光啟是個能人!”

“姚崇的方法雖然偏激,但萬不得已之時也只能這樣做了。”

【1952年,剛剛從外國留學歸來的馬世駿,被委以重任,去解決蝗災的問題,最好能將其根治。

困擾中華大地兩千多年的蝗蟲問題交給一個剛剛畢業的學生,困難困難可想而知。

馬世俊帶著助理深入蝗災的發源地,探尋蝗災發生的原因。

古人常說“旱極而蝗”,馬世俊發現乾旱的時候,地地面的的土壤就會結塊裂開。

陽光照進到地的縫隙裡面,殺死了土壤中的大量真菌,給蝗蟲卵來了一次全身消殺,大大提高了蝗蟲卵的孵化率。

馬世俊覺得要治蝗那就要治的徹底。

於是他提出了“改治結合,根除蝗害”的戰略。

提倡把治蝗工作的重點從殺滅蝗蟲轉移到保護生態環境上來。

馬世駿率領工作人員在蝗蟲容易滋生的地區修建堤壩,透過調節水位,有效地遏制了蝗蟲的繁殖。

然後,他們開墾湖灘荒地,保護了當地的植被和土地。這樣一來,自然環境中產生的真菌就可以代替人類來對付蝗蟲了。

今天從我們的視角看來,他的想法無疑是具有遠見的。

如今,儘管各地仍會發生一些蝗災,但基本上很難再出現蝗蟲的大面積遷徙。

曾經的大蝗災和饑荒已經成為歷史,一去不復返了。】

“天幕上說後世咱們已經沒有蝗災了!”

“太好了!”

天幕下的眾人歡撥出聲。

帝王們看著馬世俊的方法,不由得嘆起了氣,這是長久之功!

萬一中間再出來了一個腦子不好的皇帝,他們做的努力都會付之東流。

【我們都關心的一個問題是,蝗蟲是否可以大量食用?

蝗蟲剛出生的時候,是獨居、溫和、害羞,危害不大的狀態,蝗蟲單個聚集時無毒可食。

但是,一旦聚集到60只以上,蝗蟲顏色就會變化,性格也會變化,體內也會分泌一種化學物質,這是一種劇毒物質的前體。

群居蝗蟲變得特別暴躁、富攻擊性、食慾也大增,並開始成群行軍。

這時候的蝗蟲它的天敵都不吃,人類還是不要輕易嘗試。】

姜安疑惑的撓了撓頭,那平時吃的螞蚱是人工養殖的嗎?

評論區有人認真科普:

【市面上出現的昆蟲幾乎都是人工養殖的。當地人還把這種蟲稱為“致富蟲”,因為養殖這種蟲,可以賣上好價錢。】

【我國從來沒有靠人吃消滅過任何一次生物入侵。】

【防治核心是水利,蝗蟲產卵在泥水裡,孵化需要乾旱。

所以洪水之後泥水地變多,蝗蟲產卵地變多。

所以要修水利,暴雨的時候可以把水引走存水庫,乾旱的放水調節溫溼度,同時保護環境。

應對蝗災,核心是儲存糧食的技術,糧食能存的時間越久,對抗已經發生的蝗災能力就越大。】

帝王們心裡發苦,“興建水利”,實在是太難了……

沒看到那群言官看見這四個字就和狗嗅到了*一樣,聞著味道就來了。

“陛下,興建水利勞民傷財,恐怕動搖國之根基!陛下三思啊!”

有些人甚至更過激:“陛下莫不是忘了隋煬帝的前車之鑑!臣願以死明志來勸陛下回心轉意!”

“一群亂臣賊子,朕還沒有說你們就先吵起來了,拖出去,統統斬了!”

皇帝們心裡這樣想著,但是明面上還要說著:“朕會三思的。”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靜靜靜一點兒都不安靜的新書

靜靜靜一點兒都不安靜

神明訓狼要忠心

塵光之色

為期三年的故事

我心悅你

過去與未來交織

楓吟禮

嬌弱大小姐與其內耗不如創死別人

洛洛不想回家

從鬥破開始穿梭萬界

龍葉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