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清雖然在堅持剃髮易服這件事情上挺頭鐵的。

哪怕是到了辛亥革命以後,乃至於後世,不願意剪辮子的遺老遺少也不在少數。

但是,那是以後!

現在的我大清,身段還是很柔軟,很懂得變通的。

只要不涉及實際利益,在剃髮易服這種事情上開一個口子,並不是什麼大問題。

布木布泰的反問,讓費揚古臉上的表情一滯。

他……沒法反駁啊!

因為,多爾袞確實不是皇帝。

但他還是開口說道。

“無論如何,老臣都不贊同廢除剃髮易服的政令!”

倒是一盤的遏必隆再次開口說道。

“老王爺,奴才的意思並非是要廢除剃髮易服的政令,而只是要在政令上開一個口子而已。”

“比如說,可以讓底下的那些漢人捐納免剃錢,只要捐納了免剃錢,就可以不剃髮。”

“但要是沒捐免剃錢,就必須得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遏必隆的提議,讓朝堂上諸人都是眼前一亮。

這事情,好像有道理啊!

現在大清南方的戰事吃緊,正是需要大量的錢糧充做軍姿的時候。

沒錢怎麼辦?

加稅唄!

可現在大清的稅本來就很重,入關之後,美其名曰廢除大明的三餉加派,可實際上卻是把三餉給納入了正稅。

這操作,只能說不愧是我大清!

在搜刮這方面,槓槓的!

就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再行加稅的話,只會越發的激化大清內部,本就很嚴峻的民族和階級矛盾。

怕是原本較為穩定的北方,也會爆發大規模的起義。

這很不好!

但是,如果要加徵免剃錢,那就無所謂了。

因為,這錢是自願交的,你如果沒錢交免剃錢,剃髮就是了。

對於底層百姓來說,在實打實的金錢利益面前,剃髮好像也不是不能忍受。

畢竟頭髮什麼的,哪裡有錢重要!

但對於那些士紳地主,文人墨客,豪商巨賈來說。

他們又不差錢,為了不剃髮,估計會有不少人願意給大清朝廷交這麼一筆錢。

畢竟,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啊,剃髮易服可要比披髮左衽還要過分。

但凡有個選擇,哪個讀書人能受得了剃髮易服?

到時候,相信有了免剃錢這筆額外的收入,大清的財政問題估計能緩解不少。

南下大軍的軍費也就有了!

費揚古聞言,倒是沒有再直言拒絕,而是黑著臉沉思了起來。

“這免剃錢收多少合適?”

費揚古沉思了許久,開口詢問道。

從態度上來說,他已經開始軟化了。

既然代表皇權的布木布泰不願意,也不能低頭,那就只有讓他來做低頭的一方了。

遏必隆開口說道。

“可以規定為每人十兩白銀,每年徵收秋稅時一併徵收。”

每年十兩白銀聽著不多,可卻也不是一個小數字。

最起碼,對很多普通的百姓來說,是一個無論如何也拿不出來的天文數字。

但卻也不算太過分,十兩白銀,一般的中小地主咬咬牙大概也是能交的起的。

畢竟我大清是準備把免剃錢當成正稅來徵收的,而不是給大地主,大商賈的特權!

十兩白銀,雖然單筆徵收的少了,但徵收的基數卻是擴大了許多,最後能徵到手的數字,估計也不會小。

布木布泰點頭表示贊同,然後命人擬定聖旨。

……

另一邊,圖海和洪承疇率領的南征大軍已經過了通州,一路往江南而去。

為了減少轉運大軍軍需的消耗,清軍的行軍路線,完全是順著運河沿線走的。

大量的軍需,糧秣,火炮,火藥等,全部走運河南下。

只為了減少路上轉運的消耗,以及儘量減少所需的隨軍民夫的數量。

雖然明清交鋒的戰事大多都發生在南方,北方要比南方先從明清之交的亂世中安定下來。

從順治年間算起,已經大體和平了十幾年。

這十幾年間,社會環境比較安穩。

再加上明末的動亂讓北方人口損失嚴重,人地矛盾消失,內卷並不嚴重。

這十幾年來,北方的人口滋生速度並不慢。

但是,由於明末崇禎年間,在流寇,亂兵,我大清的輪番禍害之下,北方的人口損失太嚴重了。

哪怕是這十幾年的恢復,整個北方的人口數也超不過兩三千萬。

如果大軍南下,一下子徵召幾十萬青壯男丁以做民夫,是會對整個北方的生產生活,造成巨大的影響的。

甚至有可能影響到糧食產量!

為了儘量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洪承疇為圖海提供的思路是,儘量沿運河走。

哪怕為此要付出的代價是,漕運暫時斷絕,也無所謂。

反正現在南方戰事吃緊,不可能有糧食從南方運到京城。

漕運從南方運糧的最大用途,已經廢了。

圖海騎馬而行,身上穿著明黃色的黃馬褂,身形高大,被無數的甲士簇擁在最中間,看起來招搖極了。

洪承疇也是隨軍而行,只不過他卻是沒騎馬,而是坐著轎子。

洪承疇的身體本就不算好,風燭殘年,且氣虛體弱。

剛出京城便又病倒了,雖然不是什麼急症,可身體也是垮了下來。

騎馬是騎不了了,想要隨軍只能坐馬車或是轎子。

可馬車太過顛簸,洪承疇的身體同樣經受不住折騰,最後便決定還是坐轎子。

端坐在轎子裡,一張溝壑縱橫的老臉上,滿是病容。

臉色蒼白虛弱,身上披著大氅,哪怕是夏天,手中也握著一個暖爐。

大軍前後連綿數十里,馬步兵遮天蔽日。

數不清的戰馬叢集所過之處,幾乎能將所有肉眼可見的綠色都給啃掉。

大軍人馬一日所需的飲水,就能將一條小河給喝乾。

大軍所途徑的一座座村莊,基本上都變成了廢墟。

村裡的男女老幼,幾乎是在看到有軍隊要過來的第一時間,就麻熘跑路了。

或是躲入了地窖之類的隱蔽地方躲避兵災!

能在明末這些年的亂世中生存下來的,沒有傻子。

對於如何防範和躲避兵災,百姓們基本上都總結出了自己的經驗。

實力強的宗族大姓結寨自保,他們的塢堡的牆壁,甚至要比一些州府縣城的城牆還要高大堅固。

塢堡內兵器甲胃,糧食藥材都不缺,甚至就連火槍火炮都有。

想打下來可不容易!

實力弱的村莊鎮集,則是提前準備逃跑的路線,挖好地窖,用於緊急時刻避險。

清軍一路南下,所見到的便是這樣一幅荒涼的景象。

洪承疇掀開轎簾子,忘了一眼外邊的荒蕪,開口嘆氣道。

“天下紛擾,百姓離散!”

“這般的苦難,何時才是個頭啊!”

此時的洪承疇依舊不認為自己做漢奸有錯,只是不明白,這個天下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此起彼伏的反抗大清的統治。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冷兵時代,苟在亂世建堡壘

陳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