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多久,大家都從做幹碟蘸料的房間中走了出來。

謝保民笑呵呵的問道:

“那兩條江團呢?撈出來,讓老戴給大家露一手……師弟,看好啊,川菜的清蒸技法跟粵菜可完全是兩碼事。”

粵菜講究清鮮,做法追求自然風味。

所以清蒸鱸魚才那麼簡單,蒸一下,潷去湯汁,放上蔥薑絲,淋上蒸魚豉油,熱油一呲,齊活!

不管地攤夜市還是普通家庭,都能把這道菜做得有滋有味。

但川菜就不一樣了,川菜中的清蒸,那是大菜。

江團滋味肥美,自古就是貢品,這麼珍稀的食材,自然要用一堆名貴配料做襯托,這樣才能彰顯其地位。

戴建利說道:

“對,林老弟好好看一下清蒸類大菜的套路和技法,萬一以後用得著,也算是積累點經驗。”

他倒是很興奮。

因為從十五號樓“借”的兩條江團不管品質還是個頭都是絕佳。

比老黃弄來的養殖江團要高一截,這也是他今早冒險去“借”的原因。

林兄弟來了嘛,就得吃好的。

身為江團的原主人,宋大海無奈的看著老戴:

“狗東西,拿我的江團做人情。”

趁他發牢騷的時候,林旭好奇的問道:

“宋總廚,這江團是從哪買的?還能買到嗎?”

“這是幾個朋友在岷江那邊旅遊碰巧買到的,一路用增氧機弄到了京城,我好說歹說才分到幾條,結果被這狗東西偷走一半。”

戴建利拿著抄網,一邊從裡面撈江團一邊說道:

“你這話就不對了啊老宋,弄點好吃的就想吃獨食,我要跟你一樣,你們有蘸料用嗎?”

旁邊幾個總廚一聽,沒一個附和他的話。

狗東西,你連偷帶搶的拿我們多少東西了,還擺出一副自我奉獻的架勢,這臉皮快趕上謝保民了。

江團撈出來後,大家來到廚房,開始看戴建利烹製清蒸江團。

廚房裡已經準備好了做清蒸江團要用的食材。

火腿已經煮熟,瑤柱已經泡軟,魚肚也已經發好。

除了這些名貴食材,廚房裡還準備了香孤中的極品——小花孤,竹筍製成的幹品——玉蘭片等增香增鮮的食材。

林旭看得心裡一陣感慨。

江團本就足夠鮮美了,要是再加上這些食材一塊兒烹製,那滋味得有多美啊?

戴建利去水池邊收拾江團的時候問道:

“這兩條都蒸了還是再做道其它菜啊?”

謝保民說道:

“都蒸了吧,好久沒喝過清蒸江團的鮮湯了,今天打算多喝點,因為下次想再喝,不定到什麼時候了。”

清蒸江團在場的基本上都會做。

但這麼好的食材可不容易遇到,所以這次碰到了,先吃過癮再說。

戴建利收拾的時候,林旭挽起袖子過去幫忙。

江團眼睛小,嘴巴長,從正面看跟老鼠一樣,所以在長三角地區,這種魚也被稱為老鼠鮰。

這種魚表面無鱗,身上佈滿黏液,摸上去滑唧唧的。

林旭好奇的問道:

“戴總廚,這些黏液是用鹽搓嗎?”

戴建利搖了搖頭:

“鹽搓的不行,洗不乾淨,江團得燙皮,把外皮燙一下,表面這層黏液才能去除乾淨,蒸出來的魚肉才沒腥味。”

燙?

林旭當即就想起了鯰魚的做法。

東北燉鯰魚的時候,也會用熱水把鯰魚表面燙一遍去除黏液。

“有鱗的魚,直接把魚鱗刮乾淨就行了,但這種無鱗魚最好燙一下,因為無鱗魚基本都在水底生活,腥味比較重。”

說話的時候,戴建利將魚肚子給剖開了。

江團的內臟隨之被清理了出來,內臟中比較醒目的,就是看起來質地就很厚實的魚鰾,也就是魚泡。

戴建利將魚泡揪下來放在一邊,笑著說道:

“這可是好東西,乾製後做成魚肚,是歷朝歷代的貢品。古籍上記載說,過去的江團個頭碩大,做好的魚肚也非常可觀,不像現在,不僅個頭小,還被捕撈得快成保護動物了……”

看著這魚泡,林旭不由想到了準備好的魚肚。

那些魚肚應該都是海魚的魚肚,用海魚來做澹水魚,講究!

把魚收拾乾淨後,魚內臟交給廚師長做泡椒魚雜,戴建利用繩子把江團的魚頭穿起來,提著來到了灶臺前。

該燙皮了。

郭衛東對林旭說道:

“這類水產燙皮對水溫都有要求,別低於八十度,低於八十度燙不下來,但也不能超過八十五度,超過了會燙到魚肉。”

這麼嚴格嗎?

沒多久,鍋底開始冒小泡,這是水溫達到八十度的象徵。

在廚房幹了這麼長時間,林旭對認水溫多少有了瞭解。

比如鍋邊出現密集小泡,溫水在七十度左右,鍋底開始冒小泡的時候,水溫是八十度,鍋底冒大泡,基本上就在九十度以上了。

戴建利提著兩條江團放在鍋上面,用勺子舀著鍋裡的水淋在魚身上。

剛淋上,魚身上那些黏液就立馬凝固成了膜狀,就像是敷的面膜一樣。

這樣淋燙幾遍後,提著魚丟進鍋裡再涮一下,讓魚的外皮充分被熱水浸透。

燙過之後,立即提出,隨即放在水龍頭下面,快速將江團身上的粘膜洗乾淨,順便用冷水把魚身投涼,防止鮮味物質流失。

做完這些後,擦乾魚身上的水分,放在桉板上開始改刀。

江團的改刀很簡單,在嵴背兩側肉厚的部位,每間隔兩三厘米切幾下就行,深度一厘米以上,讓調料可以完全滲入進去。

改刀過後,開始調醃料汁。

江團肉質細嫩,所以不能用鹽直接抹到肉上醃製,否則魚肉中的水分會被殺出來,降低魚肉的品質。

戴建利拿來一個碗,裡面放入蔥姜水、胡椒粉、食鹽、和兩小勺黃酒。

攪拌均勻,等食鹽完全化開,用手塗抹在江團全身。

塗抹完切點蔥姜拍扁塞進魚肚子裡,再把魚擺到盆裡,最後將剩餘的醃料淋在魚身上,開始醃製。

趁著醃肉的功夫,戴建利開始給食材改刀。

煮熟的火腿切成薄片,這是一塊上方,擱江南菜中足夠做一道蜜汁火方了,然而在川菜中,卻成了點綴、陪襯、以及調味品。

“火腿除了增加鮮味之外,最主要的是給江團調味,這樣江團的滋味更鮮美,也避免食鹽過多導致食材口感不新鮮。”

師兄的話讓林旭一陣詫異。

居然奢侈到把火腿當鹽來用,怪不得大家對這道菜都一臉期待呢,這滋味想想就足夠饞人。

火腿切好後,再依次把其他食材改刀。

接著往鍋里加入小半鍋高湯,燒開後將香孤、玉蘭片、瑤柱以及魚肚挨個兒放進鍋裡汆燙一下。

用高湯的鮮香去除食材中的異味,同時讓高湯裡的熱量喚醒食材中的鮮味物質。

在汆燙的時候要有次序,先燙魚肚,再燙瑤柱,最後是玉蘭片和香孤,把香孤放在最後面,能有效防止香孤竄味。

幾種食材全都燙好後,將鍋裡的高湯重新用大火燒開。

接著拿兩片豬網油放進去,用高湯汆燙一分鐘。

等會兒蒸的時候,這些豬網油是要裹在魚身上的,所以提前汆燙一下,防止豬網油的腥味和異味沾染到魚身上。

這些食材準備妥當,江團也醃製得差不多了。

把江團從盆裡拿出來,去掉蔥姜,然後按照陰陽雙魚的造型擺放在一個盆裡。

擺好後把切成薄片的金華火腿插進魚身上改刀的地方,再蒙上豬網油。

最後把多餘的火腿和其它食材全都放進盆裡,再加入半盆做開水白菜用的清湯。

看到這裡,林旭覺得別說江團了,隨便摘兩片樹葉子進去烹製,味道都不會差到哪去。

加完清湯後,蒙上保鮮膜,防止冷凝水滴進去。

戴建利用牙籤在保鮮膜上扎幾個方便排氣的孔洞,接著便端起這個湯盆放進蒸櫃中,開始蒸制。

“這做法……真夠上流的啊!”

林旭感慨一聲,第一次見識這種做法。

不過這種高階菜都講究香味和鮮味和諧統一,而這道菜中,鮮味食材明顯多於香味食材,這香味能頂上來嗎?

雖然兩片豬網油中的油脂不少,但相對火腿之類的食材來說,多少有些單薄。

本著有疑問就找人解答的原則,林旭將這個問題問了出來。

結果在場的幾位總廚全都露出了你果然沒吃過江團的表情,讓林旭更加迷茫起來。

“師弟,江團跟其他魚類不一樣,江團的肉中蘊含有大量脂肪,香味濃郁,所以這道菜只放了豬網油。”

謝保民話音剛落,宋大海也說道:

“八大菜系中,川菜算是最喜歡用豬油的菜系了,老戴之所以用得這麼剋制,就是因為江團肥膩,油脂豐腴。”

噢……懂了!

林旭一陣慶幸,幸好之前沒假裝吃過江團。

不然這會兒絕對能在廚房用腳摳出半個小區。

接下來,戴建利為了表示對林旭的歡迎和對宋大海貢獻食材的愛心,又做了幾道具有代表性的菜品。

比如清湯肥腸、白油絲瓜、玉蘭雞片、大蒜肚條、白果燉雞等普通川菜館見不到的冷門菜品,著實讓林旭開了眼界。

四十分鐘後。

當午飯準備得差不多的時候,蒸櫃裡的江團也已經蒸好。

開啟櫃子,把蒸江團的盆從裡面端出來,揭開保鮮膜,一股濃郁的鮮香從盆裡飄散而出。

盆裡的湯依然保持著清澈,不過表面卻多了一層油脂。

這應該是豬網油、火腿以及魚身上蒸出來的。

湯色清冽,魚肉完整,看起來就讓人挺有食慾。

不過最誘人的還是那股子濃郁的香味和鮮味,兩種味道交織在一起,光聞味兒就讓人渾身毛孔舒坦。

林旭忍不住深吸一口氣。

媽耶!這太勾魂了。

“這江團算是蒸好了嗎?”

他有點迫不及待想要嚐嚐了,然而得到的回答卻是:

“還沒呢,再等等。”

戴建利拿來一個盆,小心的將蒸江團的湯倒出來,接著將沒完全融化完畢的豬網油揀出來扔掉。

接著他重新把盆裡的魚調整一下,讓賣相更加完美。

盆裡的火腿片什麼的也重新擺好了。

然後把倒出來的湯倒進鍋裡,大火燒開,再加入一小勺白糖和一小勺胡椒粉,將湯的鮮味香味全都調出來。

調好後將湯重新倒回到盛著江團的盆裡。

熱湯進盆,原本稍稍有些降溫的魚肉被熱湯一激,濃郁的鮮香味再次飄散出來。

鮮香的味道再次變得濃郁,甚至比剛從蒸櫃裡端出來時候還要鮮美。

“走走走,開始吃飯!”

戴建利端著盆向包房走去,快出廚房門的時候回頭吩咐了廚師長一聲:

“別忘了給我們來點毛薑醋啊,吃江團少不了這個。”

毛薑醋?

這不是吃餚肉或者大閘蟹時的蘸料嗎?

吃江團也蘸這個?

見林旭露出了疑惑的目光,郭衛東說道:

“江團的肉質本就肥膩,再用這種鮮香的配料和濃湯一蒸,肥膩的感覺會更明顯,所以吃的時候,要像吃螃蟹和餚肉那樣蘸著毛薑醋,這樣不僅能解膩,而且還能最大限度的品出魚肉中的鮮味。”

又學會一招!

來到包房,謝保民迫不及待夾起一片魚鰭嚐了嚐:

“還得是江團啊,這滋味,這口感,簡直了。”

大家紛紛拿起湯勺,先盛一碗湯嚐了嚐,湯的鮮味非常濃郁,但一點也不膩,喝起來既有河鮮特有的清鮮味道,也能品出其它食材的鮮香。

而且上面漂浮的那層油花,讓這鮮美的湯汁有了一種豐腴的口感。

這滋味真是絕了。

林旭感慨的喝完一小碗魚湯,服務員送來了毛薑醋。

生薑拍成薑蓉,放進香醋中醃一下,讓生薑的辣味和香醋的酸香融合到一起,再調入一點點白糖和一點點食鹽,就成了吃螃蟹離不開的毛薑醋。

林旭看著其他人開吃,也用快子從魚肚子上夾了塊蒸得顫巍巍的腩肉,在毛薑醋中蘸一下,隨即送到嘴裡。

豐腴的江團肉和毛薑醋在嘴裡來了一場完美邂後。

江團肚子上的肉吃起來有種果凍般的質感,吃多了容易膩,毛薑醋的出現,不僅衝澹了這份油膩,同時還讓魚肉中的鮮美滋味顯現了出來。

“怎麼樣林兄弟?這江團味兒不錯吧?”

戴建利笑著問道。

林旭衝他豎起了大拇指:

“不愧是川菜中的十大名菜,這味道簡直太美妙了,多謝戴總廚,讓我見識到了這麼美味的菜品。”

“害!這都是小事兒,回頭老宋那……回頭大家誰那裡有好食材,我還幫你借啊,到時候咱共同品嚐,反正廖主任說了,以後你是釣魚臺的貴客,讓我們跟你打好關係呢。”

嘖嘖嘖,怪不得一大早就打著自己的旗號去偷魚呢。

原來是膳食部的廖主任發話了啊。

林旭幫釣魚臺拿到了一次烹飪比賽的冠軍,打退了燕京市其他涉外酒店不懷好意的進攻,又利用自身的關係,把釣魚臺變成了《食味人間》的合作單位。

現在廖金明投桃報李的給林旭提供優待,也算是合情合理。

至於戴建利去偷魚的事兒……

這誰能又能想的到呢?

江團的滋味讓人難以忘記,林旭一邊吃一邊下定決心,回頭不忙了一定要想辦法買兩條江團,也用這種方式蒸出來,讓家人也嚐嚐鮮。

正吃著,謝保民說道:

“老戴這裡的滷味不錯,師弟等會兒帶點回去吧。”

郭衛東接話說道:

“老戴的甜皮鴨做得確實不錯,別忘了帶幾隻。”

邱振華附和道:

“川菜的油滷是一絕,走的時候多帶點,下酒配飯都好吃。”

何寶慶點點頭:

“還有燈影牛肉,下酒賊過癮。”

宋大海將一隻江團腦袋夾到自己碗中:

“還有麻辣兔頭,那玩意兒每次得吃五六個才過癮,多嚐嚐,這十八號樓遍地是寶。”

林旭聽得心裡一樂。

戴總廚在釣魚臺的人緣可真好啊。

看大家誇得多來勁。

戴建利也不惱,笑呵呵的說道:

“林兄弟看上什麼就說,等會兒我多給你打包一些。”

你們就可勁兒攛掇林兄弟拿這裡的東西吧,今天他帶走多少,回頭我從你們後廚“借”多少。

把江團吃完,林旭又嚐了嚐其它菜品。

每道菜都精緻中不失美味,讓人吃了還想吃。

午飯過後,他將二十斤蘸料、六隻甜皮鴨、一整箱各種滷味鴨貨以及一兜子麻辣兔頭裝進車裡,告別眾人後開車回去。

來到迎春街。

這會兒正值飯點兒。

林旭把車停好後,給車仔打了個電話,兩人將車上的東西搬到了樓上廚房。

剛放下,陳燕就湊了過來:

“你不是去釣魚臺學做幹碟蘸料了嗎?咋感覺去進了趟貨啊?”

“戴總廚太熱情,非要送我吃的,我拗不過,就帶過來一些,打算給你們嚐嚐……這箱子裡都是各種滷味鴨貨,那一兜子都是麻辣兔頭。”

什麼?

麻辣兔頭?

吃飽喝足正準備回公司的陳燕一下子就來了興趣:

“妹夫,快給我拿倆……不拿四個吧,我幫你嚐嚐鹹澹。”

林旭:??????

你們就這麼喜歡可可愛愛的小兔幾嗎?

他點點頭,隨即衝車仔吩咐道:

“弄點牛大骨,用高壓鍋熬點牛骨湯,今天晚飯有用。”

一聽要用牛骨湯,車仔頓時好奇的問道:

“老闆你這是要做什麼新菜了嗎?”

陳燕也滿臉期待,沒想到妹夫去進貨的時候還不忘學新菜,這簡直太有效率了。

林旭說道:

“我準備做一道不用豆腐的……麻婆豆腐!”

————————

本書出現的所有菜,不管會不會做,我都習慣性的搜一下網上的做法,力求讓做法更完善。但昨晚搜江團做法的時候,心裡多少有些難過,因為網上關於清蒸江團的教程,基本上都是粵菜做法,翻了好久才翻到一條上古畫質的影片,算是找到了相對傳統的做法。或許再過一些年,正統的清蒸江團做法就徹底被人遺忘了……

本章5300字,求月票!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踏踏實實做人

陳酔

如果蝸牛有翅膀

張寧熙

在這名為九宮格的宇宙:夏

不會吐口水的羊駝

鑽石婚寵:嬌妻真好孕

卿卿子衿

隨便寫的,看看的了

拒絕葫羅卜

詭異現世:規則主宰

鏡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