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422.全新的一條路

任常珍、閆大忠、張明歡、楊曉卿

這是《舌尖》導演組中標的四名導演。

導演競標的事情,許鑫並沒有過多過問,因為整個專案採用的制度是“專案制”,真要論起來,節目的把控主導還是央視,所以團隊自然也是由央視來甄選。

這種話語權的事情,許鑫沒和羅銘過多爭論。

他還是比較能拎的清自己的定位的。

在這件事的從屬關係上,央視自然是老大。

其實這裡也不需要特別闡明這個觀點,任何個人導演或者是劇組和央視合作,那麼老大都得是他們。

你必須要承認,央視無論做什麼,都有著任何地方電視臺,或者是資本力量無可比擬的優勢。

全國範圍內,有著太多太多優秀的人才依附著他們了。

但也不是說他這個導演什麼權利都沒有。

節目真要成功了,那麼功勞肯定是導演與央視平分的。

而能和央視“平分”,已經很了不得了。

許鑫呢,對於導演團隊的甄選,其實就提了兩個要求。

一,團隊必須有著足夠濃厚的鄉土經驗。

這個側重點的要求,讓羅銘他們的主要目光,幾乎都放在了和鄉土有關的節目上面來。

甚至央視7套合作過的導演都是重點考察物件。

這不,任常珍,7套《人物》紀錄片的編導中堅力量。在05年離職之前,一直擔當《人物》綜藝紀錄片旗下《生活萬歲》、《留住手藝》的執行總導演。

有著非常豐富的鄉土工作經驗。

而在離職之後,一直也在紀錄片領域,與地方臺合作,主攻方向是各省市的地域文化方面。

是團隊最優的選擇。

閆大忠,同為《人物》編導,和任常珍一同離職,是多年合作的黃金搭檔。

許鑫沒問這倆人當初什麼離職……

其實想想也能多少判斷出來,倆人作為黃金搭檔,已經做到了大型紀錄片的執行總導演,這前途不可謂不光明。

可偏偏卻離職了……

這裡面多多少少是有些事情的。

但他沒有問。

而接下來的張明歡與楊曉卿同樣有著足夠豐厚的履歷。

四名導演的履歷看完後,許鑫的心就放下了一大半。

而他提的第二個要求,就是把方修給要了過來。

因為羅銘在第一次會議上說漏嘴了。

這次的節目乍一看是《魅力紀錄》欄目,可實際上,《魅力紀錄》這一批人,將會在今年的10月份,成立一個全新的頻道。

央視---紀錄片頻道。

而這一批人,都是頻道之中的骨幹。

方修自己的人,在央視裡,許鑫覺得一個嶄新的頻道會有著更好的前途。

老方學歷夠,甚至還準備考博。

在一個全新的頻道里,又有國家級的扶持計劃做背書的事業,肯定要比原先的規劃更好一些。

而對於這個要求,羅銘壓根就“沒當一回事”。

因為太簡單了。

一紙調令,方修就已經進入了《魅力紀錄》的團隊之中。

同時也會出任《舌尖》的攝影團隊分集攝影師一職。

許導的老同學嘛。

肯定要給關照。

而今天和大家見面的內容也相對簡單。

甚至是如法炮製一樣,許鑫當著幾名導演的面,重新講述了一下《舌尖》的整體理念。

然後開始做前期的專案策劃工作。

不過中間發生了一個小插曲。

讓他有些摸清楚了任常珍這位自己最看重的導演那有些耿直的性格。

《魅力紀錄》下面的專案策劃部主任陳曉慶,就《舌尖》的整體專案方案,提出了一個建議。

“我們是不是可以利用名人效應?請一些名人過來宣傳各自家鄉的美食?比如我們去東北,就請沈小陽。比如現在很流行的國外那些網際網路公司的食堂文化,我們也可以請到漲潮陽、丁三石這些人……還能拉到一筆不小的贊助……”

這純粹是建議。

畢竟《舌尖》的專案經費吃緊是不爭的事實。

作為試點的五部紀錄片裡,它自己就吃掉了500萬。作為專案策劃部的人,他的壓力不可謂不大。

其他四個專案平分一千萬……想想都覺得不可能。

能入圍的紀錄片,都是央視認可的紀錄片,砍掉哪一個……各方面都不好交代。

他只能另闢蹊徑的想想經費問題怎麼解決。

更何況……這些東西也不會佔用多少時長。如果給的錢多,那麼《舌尖》經費會寬鬆許多,他那邊的壓力也會小很多。

屬於“雙贏”。

許鑫是很能理解他這種心態的。

但任常珍似乎被觸碰到了某些……禁忌一樣,在會議上直接就提出了反對:

“不行!要這麼拍的話,我絕對不做!我絕對不拍名人!”

反應程度超乎了許多人的預料。

不過她這話其實是很有底氣的。

她是自由導演,這次本身就是競標入圍。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一寵成婚:顧少寵妻無下限

糖豆不是糖

腹黑弟弟拐走學霸姐姐

知靜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