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的琴》首映取得了過一千萬的票房成績,甚至還超了《觀音山》一倍的票房,這讓所有人有些始料未及。

要知道,他們這片子……上到導演,下到演員,論起來體量,可能加在一起都不夠梁冰凝一個人打的。

是,秦海露確實是個好演員,出道就拿了影后,演技肯定沒問題……

但問題是這圈子裡影帝影后多了去了。

演技好的也多了去了。

這種獎項,對演員來講,是託底。

但真正論起來號召力,還是要看知名度、咖位這些……

更何況,秦海露有的,梁冰凝有。

秦海露沒有的,梁冰凝也有。

兩邊怎麼看都不像是一個量級的存在。

《鋼的琴》這部講述經濟已經直線下滑,盡顯落寞的東北小城故事,沒啥大咖加盟的文藝片,能拿出來一千一百萬票房的答卷?

好多人不理解。

但……豆瓣上面一條點贊最高的短評,似乎揭示了它能取得如此成績的原因。

“作為一個南方人,我對東北不是很感興趣。但我很喜歡許鑫的電影。我記得他是聯名導演啊,怎麼成製片人了?但意外的,這部電影很好看。看到那些落寞的鋼鐵廠,我好像忽然能理解什麼叫做“長子的痛”了。”

一句短評,收穫了三千多個贊。

不少人都在下面跟帖:

“確實一開始是衝著許鑫來的。看完後感覺:哇,真的很好看啊。”

“並不是我想象之中的苦大仇深。感覺還挺有趣的。”

“《山楂樹》監製---張一謀。《鋼的琴》製片人---許鑫。所以,張一謀=《鋼的琴》。”

“樓上你是會列等式的。”

“頭一次發現,秦海露真的挺漂亮的,感覺好內媚呀。”

“王謙源影帝頭銜實至名歸。感謝許導慧眼識珠,給我們帶來一部如此優秀的作品。”

這些人的話,大部分都從正面或者側面體現出了他們為什麼會選擇這部電影。

確實,三月份……真沒啥好看的。

除了《觀音山》之外,就是3月28號的周訊、陳昆的《遙遠星球的孩子》。

這倆電影的演員都是票房的保障。

可如果說導演級別……真就只有一個許鑫了。

雖然對方只是製片人。

但這就和張一謀是《山楂樹》的監製,促進了好多張一謀的粉絲進去電影院觀看一個道理。

許鑫和張一謀走的路一模一樣。

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宣傳了一部電影。

而事實也證明,這部能讓第一次演電影的王謙源榮獲影帝的片子,確確實實對得起許鑫掛著的“製片人”的名頭。

五百萬的投資,帶上宣傳不過千萬左右的成本,在首日能獲得一千一百萬的票房,這首周怕是要過五千萬了。

西影廠再一次以小博大。

連帶著遼影廠也起飛了。

而這種以小博大獲得的成功,乍一看沒有什麼。

但真實情況卻是,每個人都在這部電影裡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王謙源和秦海露收穫了名氣。

張勐靠著這部電影,徹底在電影行業裡站穩了腳跟。

遼影廠靠著這一部電影,怕是能實現前面五年加一起的利潤總合。

西影廠呢……從戰術層面,那就是六個字:拿獎,拿獎,還是t拿獎。

戰略層面呢,堅持走“西影出品,必屬精品”品牌形象的他們,再一次為影迷心中自己的品牌地位,新增了一塊響噹噹的金磚。

而作為許鑫自己,也可以說是贏麻了。

因為他跨出了“製片人”的第一步。

他的本職工作肯定還是導演,但《鋼的琴》的票房以及影迷去電影院的心路歷程,卻代表著他的號召力已經不僅僅侷限一“個人作品”這一項。

那麼,接下來他只要繼續在一些好電影、被觀眾接受的電影中擔當製片人,那麼他的號召力將會越來越恐怖。

自己的作品可以吸引粉絲。

擔當製片人的作品也可以吸引粉絲。

對於圈外人,影視圈誰是金牌製作人其實並不重要。

很少有人會如數家珍一般,搞清楚、記得住那麼多的名字。

但許鑫不同。

他本身自己有作品,有知名度,現在又證明了他可以帶動其他作品的影響力。

以後,他就是真真正正的兩條腿走路。

別人賺一百萬,他賺兩百萬。

這種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特質,讓本來就已經初具“大導演”雛形的他,事業的制高點再一次被拔高了許多。

可以說,一部《鋼的琴》,讓所有和這部電影有關的人都賺麻了。

這不。

24號凌晨,《鋼的琴》再傳喜報。

《鋼的琴》第二日票房:1740萬。

評分又上漲了,達到了。

照這個趨勢,首周破7000萬似乎已經板上釘釘了!

從1月1號開始到現在新上映的所有電影中,分以上的電影只有三部。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請替我活下去

雨壓春庭月

封殺?我只好也成為資本踩你頭上

燜燒豬蹄

諸天萬界管理局

十日懸更

權力天梯:叢林法則

飛躍星辰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