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642.王碩“死”了

《非誠勿擾》這一次因為是買的他人退票,所以沒啥挑座位的資格,倆人的座位其實挺差的,在第二排的邊上。

萬幸還挨在一起,但兩邊都夾著有人。

不過還好,蜜姐下午和晚上這頓飯吃的都比較飽,暫時放下了對爆米花的執念。

倆人故意在電影開始,燈光黯淡後才入場,所以並沒有起什麼波瀾。

一邊道歉說著“對不起,麻煩讓下”的客氣話,一邊來到了自己的座位前。

而這時候的電影畫面剛演到姚辰和舒琪一黑一白坐在馬車上,在一陣優雅的音樂之中沿著路走。

許鑫對於《非誠勿擾1》的印象,雖然在採訪上大誇特誇,但實際上他並不喜歡這部電影。

至於要說怎麼不喜歡……時間太過久遠,他已經忘了大概的情節。

印象中,這電影的第一部故事線其實挺單一的。

葛大爺演的秦奮……就像是一箇中年老騙子,開頭弄了個什麼……分歧終端解決機,就是一個兩頭中空的圓筒,想解決爭執問題,倆人就把手伸裡面石頭剪刀布……

就這麼個玩意,他在範緯演的土豪那賣出了200萬英鎊的專利費,實現了財務自由……

扯淡麼?

肯定是扯淡的。

但普通人覺得荒謬搞笑的事情,在許鑫看來,卻是在影射自己。

或者說……影射自己的家庭“成分”。

他是煤二代。

爸爸是煤老闆。

而這個分歧終端機的梗,實際上並不是子虛烏有,而是真實發生的。

也不能說是真實發生,事情肯定沒這麼扯淡,但“事情”卻並非沒有原型。

他的原型就是90年代依靠煤礦富起來的山西煤老闆,提著鈔票“闖”燕京的故事。

那時候的煤老闆有錢,但沒見識。

提著鈔票投資影視圈是半點不含糊,但要求也非常明確,那就是女明星。

突然暴富,他們拿錢不當錢。

而燕京雖然是娛樂中心,可那時候大家無論是創作、片酬、包括商業模式,其實都相對原始。

一部戲有個一兩百萬,已經是大製作了。

京圈那時候雖然已經初具其型,但大多數公司還處於一種……萌芽階段。或許這些公司老闆的背景很深,但論起來兜裡的錢,他們不是不能和煤老闆比,而是沒法像煤老闆那樣提著幾百萬的投資,就為了睡個女明星那麼“痴狂”。

而這只是上層生態。

那些底層或者中層的人呢,則另闢蹊徑。

也就是所謂的騙。

煤老闆人傻錢多,那我就開始騙。

忽悠煤老闆來給自己投資,至於女明星啥的……說句難聽的,在最野蠻的時候,可能這部戲的女主角昨天還是夜總會里的三陪小姐,今天就成了所謂的“在燕京範圍內小有名氣的”話劇女明星。

什麼?

你問為什麼是話劇?

廢話,煤老闆又不看話劇,但人家看電視啊。

電視上沒見過,話劇又高雅,想去了解還需要門檻,最適合行騙了。

而忽悠得投資,別管錢怎麼花,投資人的目的是達到了。

於是,女主角成小三,導演能拍戲,煤老闆身心愉悅。

在90年代初期成為了一種大家心照不宣的約定。

那時候號稱“一個電話三萬,一頓酒八十,三八兩百四,孫子變大爺”,意思就是忽悠煤老闆投錢和受騙的過程。

初期的煤老闆確實太好騙了。

不過隨著時間一點點行進,越來越多的煤老闆開始“覺醒”。

一方面,騙子發現錢沒那麼好忽悠了。

另一方面,煤老闆也發現……當他們給錢不痛快後,娛樂圈的人也暴露出了他們排外,以及從骨子裡瞧不起這些暴發戶的蔑視。

再無法融入到這個圈子後,煤老闆傷心離去。

留下了不知道多少有名無實的訴狀和爛賬。

這就是第一波煤老闆進場時的下場。

而《非誠勿擾》第一部開頭,秦奮忽悠範緯的原型,不管是不是說的自己,許鑫都能從裡面找到自己作為“煤老闆”的影子。

人傻,錢多,速來。

所以,他從電影開始,就不喜歡。

完全是陪著楊蜜看完的。

他始終不明白……一個老騙子和一個矯情空姐,演出來這種電影是在幹嘛?

只能說,這份屬於京圈那充滿了逗貧、抖機靈的電影風格,他欣賞不來。

雖然不至於“我騙人我有理”、但他就是不喜歡。

這是他對《非誠勿擾》的認知。

而與之相比,楊蜜其實倒還好。

因為她從小生活的這種氛圍,對於一些所謂的“大院兒”、“混子”、“蒼孫”、“逗貧”的玩世不恭並不牴觸,這是屬於一代人在一片地區成長的經歷造就。

並沒有對錯。

不是說燕京不好,但這東西……就像是燕京人看外地人,很多人的概念裡也有一種“燕京人的錢都被外地人賺了”的感覺一樣。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末世築壘:逆轉命運之年

搗蛋貓貓頭

反舔路上,我開始逐漸變態!

風吹雪Z

好人坎坷壞人長命?我來修正!

李異人

讓你做遊戲,你直接開發三體?

張辰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