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號,第二屆由西影主辦的絲綢之路電影節開幕。

許鑫則帶著一群外國友人爬了一天長城。

包括他自己在內,晚上回來時都累的腿軟了。

而三號一早,就跟特種兵野外拉練一樣,許鑫又帶著他們起飛,飛到了西安。

本來這次的安排日程是,在燕京逛完了長城後,去西安,看看大雁塔,看看兵馬俑,兜兜轉轉玩個一兩天後,五號或者六號,大家看看自己感興趣的電影,然後等10號電影節閉幕後,再完成下《電話鈴聲》的後期工作,這趟行程到此結束。

結果……一趟八達嶺長城下來之後,這些人整齊劃一的要求:

“我們要看電影。”

我們是演員,什麼名勝古蹟之類的,對我們並不重要。

請讓我們看電影!

真敬業啊。

許鑫心說。

於是,接待的工作從他變成了西影廠。

反正這次的電影也都配備了英文字幕,也不怕看不懂。

他們直接化整為零,去享受不再集體出行的絲路電影節。而許鑫在和他們分別後,一頭扎進了創投會里面。

今年的創投會規模,可真的比往年大了不少。

流程基本沒有變,還是創作人帶劇本專案過來,透過自述說明吸引投資人的模式。

但……今年的片商特別多。

開始報名的第一天,西影廠就收到了超過80份的報名郵件。而當創投會開啟時,片商+投資方的總數已經破了150。

就按照三個人一組來算,光是投資方的人數,就接近了五百。

而專案的報名人更不用提了。

說是人山人海也不過分。

一部《33天》之後,所有人都看到了國產電影小製作的潛力。

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則是,去年所有絲綢之路電影節的主競賽以及絲路單元的入圍電影,在觀眾那邊是有人買賬的。

第一屆的兩個單元入圍的電影,無論是登陸院線的,還是直接以數字電影的方式賣出去的,基本上都能保證投資人的資金回籠或者少賠一些。

這說明什麼?

這說明觀眾對於絲綢之路電影節的選片是認可的。

選片有市場,能回籠資金,那麼,它的風險就會無限縮小。而風險縮小,專案多,就代表著收益回報的增大。

去年的最佳影片《hello,樹先生》,它的製作成本不到四百萬,可最後的票房表現是1450萬。

雖然一千來萬的票房乍一看不咋地,可要知道,這片子無論從題材還是口碑方面,都很不錯。並且也成功的上了岸,實現了票房盈利。

這世界上哪有那麼多爆款?

不是所有導演都叫許鑫的。

絕大部分電影動輒幾百萬的投資,想要收回成本都非常困難。

有的是賠了個精光,有的則是要透過電視臺、網路媒體,幾十萬、十幾萬的那麼一年年的賣版權來收回自己的成本。

能在上映階段就直接回本還有所盈利的片子,都可以稱之為優秀。

而就連導演韓傑自己都說,《樹先生》的成功,和絲路電影節脫不開干係。如果不是這部電影節幫他們開啟了市場,他們這部片子想登陸院線都非常困難。

絲路電影節的功勞,是實打實的。

縱觀所有第一屆的片子,普遍大家在網路上的反響都很不錯。

觀眾能認可,市場有需求。

商人該幹嘛?

還用問?打不過肯定就加入了啊。

所以,這次創投會的劇本故事特別多。

一片欣欣向榮之景。

雖然最後的成交額還沒出來,但就衝這人數……他覺得就不會差。

至於這些片方,還是老規矩。廠裡不收他們的報名費,但要有投資保證金。

兩百萬。

防止他們逃單。

等電影結束後,沒投資的片方直接退,有成交記錄的片方和專案負責人簽訂合同,確保專案立項後退還。

並且,每一家都要提供一檔五萬,一檔十萬的獎勵金,用來獎勵優秀的專案人,鼓勵他們進行更好的創作。

而這次許志他們也過來了,單獨以逆風的名義。

雲圖則是薛海峰帶領著人過來的。

而上影廠也單獨有人出來,西影廠和銀都也是一個道理。

雲圖只是民營單位,但這種創投會,肯定要有國營廠的名字的。

可不管怎麼說,這第二屆的創投會,都稱得上是一片欣欣向榮。

而就在這欣欣向榮之中,一個劇本,拍到了許鑫腦門上。

“三金,你看看。”

7號上午,快到飯點的時候,從曲江會議中心的辦公室裡摸魚出來的許鑫,迎面就撞上了來找自己的發小。

“甚?”

他一臉茫然的接過了手裡這份劇本,下意識的低頭看了一眼名字。

《小時代》

“……?”

忍不住眨了眨眼,他第一反應是這劇本名字有點眼熟。

不過馬上一段讓他忍不住起雞皮疙瘩的記憶就襲上心頭。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夢中秋涼

陽陵虎

手持鐵棍,開局打死小仙女!

度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