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南之看著水中此起彼伏的數十對交合的大雁,春天真不愧是萬物交配的時節,當即就要掏出弓箭,進行捉姦。

李隊長連忙攔下正欲搭弓射箭的沈南之,言稱此時尚早,而且大雁一旦受驚,振翅飛走就不好辦了。還是多等待一番,先借宿村鎮,等明日卯時來此。

沈南之也不急這一時,剛剛也只是第一次見到這麼多大雁,有些激動,想搭弓露上一手。但也有自知之明,當下聽從李隊長安排,一同借宿農家,卯時天微微亮,再來搞偷襲。

翌日卯時未至,沈南之和李隊長策馬來到距離水域還有一段距離的地方停下,徒步前進,慢慢靠近野雁。

李隊長是習武之人,打獵自然不在話下,當下選擇的位置有一片蘆葦蕩,利於二人靠近,等二人輕聲穿過蘆葦蕩來到水域邊的時候,距離大雁只有十幾米遠。

李隊長用手示意,沈南之搭弓準備。確定好目標之後,李隊長丟了一塊石頭至雁群,群雁飛起,沈南之拉滿輕弓直接射了出去,連羽毛都沒碰到。雁群被石頭驚擾,飛到另一處水域。

沈南之訕訕一笑掩飾尷尬,只得帶著李隊長躡手躡腳輕聲靠近另外一片水域,李隊長繼續配合,沈南之又是一箭,依舊落空,偏差甚大,李隊長實在看不下去就要自已上,沈南之抵死不同意,堅持親力親為。

還言稱是李隊長教的方法有問題,不適合自已。當下把弓箭丟在一旁,看著水中的群雁,認真思索起來該怎麼抓住他們。

李隊長見沈南之放棄了弓箭,也不勸阻,剛剛兩箭下來李隊長也看明白了,世子這身手,根本不配賭機率。

思考至天色大白,沈南之帶著李隊長回到了借宿人家。沈南之找到了村裡的老人,詢問如何不用弓箭捕捉活雁。

果然,久居雁鳴湖附近的村民,捕雁都是一把好手,得知沈南之所求,老人叫來村裡一名靠著捕獵為生的獵戶,要幫沈南之捉來。

得知沈南之想親手捉雁,獵戶跑回家拿來一個網,一種圓錐形裝有墜子的網。

沈南之還沒有見過這樣的網,出聲請教起這種網的用途。

獵戶給沈南之講解起來,這種網只要用手碼好邊緣,向目標用力一扔,網自會張開,變成一張大網,蓋住水面,由於裝了墜子,會一直下沉收攏,慢慢拖回即可。平日裡是自已用來打漁的,畢竟自已捕雁有很多種方法,用不上網。

沈南之聞言好奇心大起,當即就要獵戶示範一番,獵戶領著沈南之來到村口水塘,演示一番。

只見獵戶按照墜子間隔一格一格碼好網,側身對著水塘一扔,網直接在空中鋪開而來,落入水面後持續下沉,感覺網已經聚攏,獵戶慢慢向岸邊拖曳,很輕鬆便抓到了兩條大鯽魚。

沈南之見之大喜,當下也顧不上獵雁,直接拉著獵戶的手:“不知兄臺姓甚名誰?此物從何而來?”

獵戶哪見過這陣仗,初見時看到李隊長和沈南之的穿著便猜想是京中貴人,此刻被貴人拉著手問話,心下忐忑不已,老老實實回答自已叫柳大華。

從柳大華這得知,這個柳大華家世代獵戶出身,到柳大華父輩這裡,不想再如此下去,柳父便砸鍋賣鐵供柳大華讀書,想著識文斷字後可以去京城找工作。而柳大華見家中因為自已讀書越來越窮,為了給家中創收,便研究了水產捕獲,不但有這種主動撒網,還有一些被動捕魚網。柳父見柳大華如此聰慧,做出的道具也很實用,深感欣慰,隨著漁獵越來越豐富,柳父突然覺得繼續當個獵戶也挺好,又將打獵本事傾囊相授給柳大華,但也沒有斷了柳大華讀書。

沈南之聞言更是驚奇,就要跟著柳大華回家看看其他幾種捕魚工具,見柳大華有些為難,沈南之反應過來,這些都是柳大華安身立命的自家本事,若是都讓自已得知,宣揚出去,被別人學了去,柳大華的收入便會驟降。

沈南之直接讓李隊長掏出銀子,直接給了柳大華的二十兩紋銀,並且言稱若是其他網也能讓自已滿意,後面還會有重賞。

柳大華拿到銀子用力咬上一口驗明真偽後嘴角合不攏了,直接帶著沈南之回到家中拿出自已設計的所有捕獵裝備,有網籠,有木箱,有夾子,還有魚叉。

沈南之大開眼界,這個柳大華即使不打獵,也是個善於工事的匠材。出聲詢問柳大華願不願跟自已進京,自已可以引薦他進入工部。

柳大華聞言直接跪倒在地,自已世代漁獵,連土地都沒有的人,竟然可以吃上皇糧了,當即萬分感謝,並要退還沈南之銀子。

賞出去的銀子,哪有收回來的道理。沈南之直接拒絕道:“柳大哥,這銀子是本公子買網的錢,另外進京之後,本公子再出資給你買一處小宅子,就當是買你這些機巧工具了。”沈南之買這些自然不是想著自已沒事抓點魚吃。而是想推廣出去,大力發展漁業。

江河湖海那麼大,漁業資源數之不盡,一直苦於沒有很好的捕魚方法,若是能大興漁業,不管是於民於國,都是大善。

柳大華還欲推辭,李隊長也勸解道我家世子乃寧遠侯府世子,即將出任民部侍郎,若是得我家世子舉薦,進入工部,基本上穩的。一旦進入工部,回村住太遠了,肯定是要住在京裡的,但是僅憑柳大華自已的積蓄,又怎可能買得起京中小宅。要知道王富貴作為幾代富戶積累,耗盡家財也才在京中貧民窟買了一個小宅子。

得知沈南之是寧遠侯府世子的柳大華也不再推辭,再度跪下給沈南之磕了幾個頭,感謝世子再造之恩。以後但凡世子有所需要,柳大華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沈南之連忙拉起柳大華,這可是個人才啊。又如此知恩,沈南之都有點捨不得把他推薦進工部了,要不留在身邊?或者帶進民部?

思忖再三,沈南之還是摒棄了這些念頭,如此作為肯定會埋沒柳大華的機巧天賦,實在可惜,還是去工部最為合適。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這不是三國:靈氣復甦

一個卷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