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父說的對,這塊狼皮看起來還不小,等會兒拿去給應媽媽,讓她給我們仨一人做一雙鞋子,就當是我們的戰利品了。”李景明笑著對七殺和應采薇說道。

“臭小子,好了傷疤忘了疼,下次可不許再這樣冒險了。回頭讓梁爺爺去給你們倆各自打造一把匕首帶上,遇到危險的時候,可以拿來防身。”李成武摸著李景明的頭說道。

七殺和李景明一聽說要給他們倆一人打造一把匕首,都高興壞了,他們倆早就想有一把自己的兵器了。

晚上,兩大家子人圍在一起吃年夜飯,小院裡張燈結綵,喜氣洋洋。

吃完飯後,一群人圍在篝火旁,一邊烤著肉,一邊說著各種稀奇古怪的故事,三個孩子開心地手舞足蹈。

應采薇因為很久沒有經歷過這麼熱鬧的節日了,高興的唱起了歌來。她稚嫩的聲音裡透著清靈,活潑中又盡顯著柔情,唱到動情處,攝人心魄,在座之人無不感慨。

李景明早已聽得如痴如醉,以前,采薇跟他們一起去野外玩的時候,高興了也會唱歌,但大多都是些較為歡快的歌。可今天,采薇卻唱起了一首《盼君歸》。他知道,定是采薇觸景生情,想起了她的父親。

李景明聽到動情處,不自覺的潸然淚下。那一瞬間,他彷彿走進了應采薇的內心深處。在那裡,他好像看到了無盡的悲傷。也就是在那一刻,他在心裡暗暗發誓,一定要讓采薇一輩子快快樂樂的。

可這世間,誰又能一直快樂呢?

只是少年的心思,又怎會想那麼多呢?他只知道,喜歡的人傷心,他也會跟著傷心,喜歡的人高興,他也會跟著高興。

少年的感情,是那麼的純粹且執著。

或許也正是因為沒有世俗的種種計較、算計,才能這般單純,無所畏懼吧。

直到深夜,眾人才散去,各自回屋安歇。

第二天一大早,梁鴻就把幾個孩子喊了起來。

大年初一,正是除舊迎新,貼春聯,穿新衣的時候。

今年的春聯全都是南老爺爺負責寫的,南老先生負責寫,幾個孩子則在旁邊幫忙研磨。

李景明伸著頭問道:“南爺爺,這一副是寫給誰的?”

南老先生笑容滿面的說道;“這副是給采薇她們寫的,等會你和七殺也跟著過去幫她們貼春聯。”

李成武看到這邊好不熱鬧,就讓梁鴻推著他走了過來。

“好一個‘一年四季春常在’,南先生先別急著寫下聯,讓我來考考景明這小子。”李成武一邊說著,一邊向李景明投去期待的目光。

只見李景明兩顆漆黑的眼珠子滴溜溜直轉,過了一會兒答道:“這有何難!我的下聯是‘萬紫千紅花永開’。”說完還不忘得意一笑。

“嗯,不錯!沒想到你小子還真學到了點本事,那我就給來個橫批吧。”說罷李成武拿起筆,在對聯的中間寫下了“春意盎然”四個大字。

三個孩子都高興的鼓掌,南老先生拿起對聯,遞給應采薇,意味深長地說道:“拿著吧,好好珍惜這副對聯。”

李景明又吵嚷著讓李成武給他們也寫一副對聯,李成武也不再推辭,大筆一揮,在紙上寫下了“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中間的橫批則是“除舊迎新”四個大字。

南老先生看了一眼對聯,笑著對幾個孩子說道:“你們可知這副對聯的寓意?”

李景明隨口答道:“這副對聯不就是字面的意思嗎?很淺顯易懂啊。”

南老先生看了看景明,手撫著鬍鬚笑而不語。

李景明和應采薇都一頭霧水,這時七殺開口說道:“南爺爺的意思是不是讓我們反躬自省,年年有所進步?”

只見南老先生哈哈大笑,說道:“孺子可教也。”

“這個我也知道!就是那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對不對?”李景明興奮的說道。

“這句話是上古賢君商湯刻在浴盤上用以警醒自己的。湯以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惡,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故銘其盤,言滌其舊染之汙而自新,則當因其已新者,而日日新之,又日新之,不可略有間斷也。”李成武說道。

“主人好記性,確實如此。為學日增,為道日損。做學問要日有所增,為道則需濯心去惡,日有所損,損之又損,終至於無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沒有人生下來就是完美的,是人終會犯錯。不知錯,何知對?不見過,何以為善?君子之道,改過遷善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亦非一日之功。要想成為一個君子,聖人,必須日日新,歲歲新。持之以恆,循序漸進,終有所成。”南老先生緩緩說道。

“我不想做君子,我也不想做聖人,我只想做一個小女子,相夫教子,比翼雙飛。”應采薇紅著臉說道。

眾人聽罷哈哈大笑,南老先生撫掌笑著說道:“好!好!好!夫道為乾,妻道為坤。乾道為天,天行健,男人以自強不息。坤道為地,地勢坤,女子以厚德載物。我看你不是小女子,反倒是個大女子!”

應采薇紅著臉說道:“謝謝南爺爺誇獎,我讀書少,只是隨口一說,沒想對錯。”

南老先生看著應采薇,高興地說道:“好一個隨口一說。童言雖無忌,卻連著本心。不過南爺爺還要送你一句話。”

南老先生還沒說完,李景明那邊早已迫不及待的追問道:“什麼話?南爺爺快說。”

南老先生抱著李景明笑著說道:“坤道為順,女子主柔。女子以夫為貴,本無錯。但切記要擦亮眼眸,倘若所託非人,難免抱憾終身。”

“那萬一結婚後才發現夫君不是良人怎麼辦呢?”應采薇眨著那雙明亮的大眼睛問道。

“自當盡力規勸,倘其能改過遷善,力行夫道,自然最好。若不知悔改,則可棄夫自立,再擇良人。”南老先生坐在椅子上,閉著眼緩緩說道。

“謝謝先生指點,采薇自當銘記在心。”應采薇輕聲回答道。

“其實這句話裡面也暗含著君臣之道,君賢臣助,君昏臣勸,君廢臣退。景明,你不是成天嚷著將來要考取功名做個好官嗎?這其中的道理不可不明。”李成武語重心長的對李景明說道。

“謝謝義父指點,景明自當牢記於心。”

“南爺爺,那什麼樣的人才算良人呢?”應采薇突然開口問道。

“倘若你求財,那麼富家子弟就是你的良人。倘若你求貴,那麼達官顯貴就是你的良人。倘若你求色,那麼美貌之人是你的良人。倘若你求愛,那麼對你千依百順的就是你的良人。倘若你求情...”南老先生說到這裡,故意停頓,閉口不言。

“求情的是什麼?”三個孩子異口同聲的問道。

“求情...兩心相知,兩情相悅者便是你的良人。求財、求貴、求色、求愛,皆是人力可為之。唯獨求情,非人力所能及也。有緣者不求自來,無緣者苦求無果。”南老先生望著三人說道。

三個孩子低頭沉思,似懂非懂。

南老先生見狀緩緩說道:“情之為物,不知所起,不知所蹤。親情、友請、男女之情、君臣之情、師生之情等等皆為情。情至深處,既可感天動地,又可超越生死。情到濃處,知舍而不願舍,知離而不肯離。任你聰明絕頂,才智通天,一入情網,亦是作繭自縛,難以自拔。”

三個孩子聽後一臉驚恐,應采薇開口問道:“南爺爺,既然‘情’這麼可怕,那世間為什麼還要有‘情’呢?”

南老先生撫須笑道:“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情者,愛、欲之昇華,慈悲之基礎。情為何物?我亦不知。說有似無,說無似有。究其根源,或系一念之間。愛、欲尚有跡可循,唯獨情者,虛無縹緲,難以捉摸。似道卻又非道。無情者執我,有情者舍我。不管是帝王將相,還是僧道百姓,過不得此關,皆生不出大慈大悲之心。雖有道果,亦是小乘,終非究竟。故太上忘情而不絕情,無情卻又有情。大道之無情,非真無情,實乃無相之有情也。”

“何為無相之有情?”李景明抬頭問道。

“如天上之太陽,太陽照耀萬物,可曾有過分別?普通人,雖有小仁小愛,小慈小悲,然其光芒微弱,如同蠟燭,能溫暖一兩人,已屬不易。聖人與菩薩有同體之大悲,眾生之苦痛,系聖人之痛。眾生之煩惱,系聖人之煩惱。利萬物而不爭,成就萬物而不害。因此聖人之光輝,可照耀萬物,故稱之為大慈大悲。”南老先生望著李景明說道。

“可天上的太陽只有一個,聖人也不是我們平常人能做到的啊。”李景明一臉疑惑的說道。

南老先生哈哈大笑:“神仙本是凡人作,只恨凡人心不堅。聖人亦如此。諸天之星斗,皆是太陽,各司其職,守護一方罷了。”

李景明還想再問,李成武咳嗽了兩聲,說道:“南先生,以後這種修仙成道之事別再跟孩子們說。”李成武其實也是怕李景明迷上此道,今後學那玄宗皇帝弄得無心朝政,國事廢弛,故特意出言提醒。

南老先生站起身來,輕聲說道:“主人放心,老朽自有分寸。”

李景明趕緊說道:“那我今後也要做一個有情且能溫暖照耀他人的人。”

七殺和應采薇也踴躍說道:“我也要,我也要。”

南老先生高興的說道:“好,好,好。此乃大乘之道,但須知,此路坎坷萬千,非一世所能成就。情字拿起容易,放下難。只怕今後割捨不下,受那撕心裂肺之痛。或割捨之後,心生怨恨,繼而畫地為牢,自絕光明。”

“我不管,變太陽也好,變星星也罷,我就要溫暖他人。”說罷李景明轉頭看向應采薇,剛好此時應采薇也望向他,兩人目光交錯,然後都轉過頭去,兩張小臉通紅。

南老先生靜靜的看著他們兩個,笑而不語。過了一會兒,面向七殺問道:“小七殺,你呢?”

七殺猶豫了一會兒,說道:“我只想我們一家人都好好的,只要能守護好大家,赴湯蹈火我也在所不惜。”

李成武拍著七殺的肩膀笑著說道:“好啊,好啊!好孩子有出息,雖說景明才是我的義子,但要說到像我,還得是你小子啊!”

七殺撓著頭不好意思的說道:“謝謝李叔叔誇獎。”

李景明聽後跑過去拉著李成武的手說道:“義父你怎麼不誇我,我也有出息,我也有出息。”

梁鴻看到後,揪起李景明的耳朵說道:“你小子能不能要點臉?知不知羞,還喊著讓別人誇你。”

眾人聽罷哈哈大笑,李成武笑道:“你們仨將來都有出息,你們都是好孩子。”

李景明掙脫梁鴻,憤憤的說道:“聽到沒,義父都說我有出息了,我就有出息!”說完還衝著梁鴻做了個鬼臉。

眨眼之間,李成武已經在這裡待了半個月了,這段時間,梁鴻那邊也沒有再發現任何異常。沒有了繁瑣的朝政,整天看著幾個孩子玩鬧,李成武感受到了難得的放鬆。

人人都說皇帝好,人人都想當皇帝。可真想當一個好皇帝,又怎是那麼容易的?看似權傾天下,實則身不由己。

無情最是帝王家,縱使富有四海,卻還是享受不到人間溫暖的親情。

臨走的時候,李景明又忍不住的大哭一場。就連七殺也是眉頭緊鎖,悶悶不樂。

熊廷武摸著七殺的頭說道:“好孩子,要堅強。人生離合,本是常態。你將來不是想當一個大將軍嗎?大將軍是要馳騁沙場,守護千千萬萬黎民百姓的。所以這些感情要學會割捨,把他們藏在心底。”

七殺聽後,眉頭漸漸舒展,臉色也開始變得剛毅,過了一會兒用堅定的語氣說道:“孩兒自當牢記義父的教誨,義父不在的日子,孩兒會勤練武藝,認真讀書,絕不辜負義父的期待。”

李成武又一再叮囑李景明莫要貪玩,好好讀書練武,今後若有機會,自會多來看他。

話雖這麼說,但李成武自己心裡清楚,今後能相見的日子,只怕會越來越少。最終也只能看著孩子們噙著淚的眼睛,狠心離去。

終究是“相見時難別亦難”。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武平止戈

淡雪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