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采薇聽後,似乎明白了什麼。她沉默了一會兒後說道:“如果我能早點明白這個道理該多好。以前我總是擔心,萬一沒銀子了,不能穿好看的衣服,不能用好看的首飾,那麼大家會不會就不愛我,不喜歡我了。”

應媽媽聽後笑了笑道:“傻孩子,其實美貌,就是這世間最大的障眼法。它不僅騙了男人,同時也騙了女人。我們終將失去一切,什麼衣服,首飾,都無法讓我們的美貌長存。不管是男人女人,都像這花兒一樣,有開的那一天,就有謝的那一天。有些時候,被美貌困住的恰恰是我們女人自己。又有哪個女人生來不愛美呢?越是美麗的女子,越是把這個看的越重。可我們終究是要從這個枷鎖中走出來的,否則即使你找到了不因你美醜而變心的人,你也不會快樂的。人這輩子,無非是解開心中一個又一個的結,放下該放的,拿起該拿起的,只有這樣才算是活得明白。”

應采薇聽後點了點頭:“是啊,以前我跟景明在一起的時候,從沒有過這些煩惱。一開始我總覺得他是因為我長的好看才喜歡的我,可後來我又慢慢的感覺到,似乎並不是那樣。只是有些東西我也不是很清楚,每當我們倆在一起的時候,心總是會不由自主的連在一起。只要他在我的身邊,我的內心就會變得安寧,少了許多煩惱,多了很多喜悅。雖然我們兩個也會生氣吵架,可生完氣後,反而會更加心疼憐惜對方。那時候很多東西我都不懂,更沒想過有一天,景明會離開我。”

應媽媽捏了捏應采薇的臉說道“你呀,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們誰都看的出來,景明那孩子是把你放在心尖上的,他的心裡只裝著你。”

應采薇低頭,一臉愧疚。

應媽媽見狀又說道:“不過這也不能怪你,畢竟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你也是因為太在乎他,才做出的許多錯事。”

“媽媽,你說我這輩子還有機會再見到景明嗎?”應采薇輕聲問道。

應媽媽聽後心頭一顫,她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沉默了一會兒後,她才摸著應采薇的臉柔聲回答道:“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話說李景明這幾日偷偷觀察小蟲子,發現他確實沒有把自己跟他說的那些事告訴過任何人。

而且這小子也確實不錯,真的靠著那幾兩銀子跟小桂子走到了一起。

李景明見他對自己吩咐的事如此用心,心裡不免開心起來。

最讓他震驚的是一次是他去後面檢視,剛好撞見了一群人在那裡揍小蟲子。

可這傢伙被人家揍成那個樣子,愣是沒有說出一丁點他和自己的關係,李景明不禁又對他高看了幾分。

這孩子性格堅忍沉穩,確實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李景明開始暗自高興,總算是給他找到了一個靠得住的人。

這天晚上李景明又偷偷跑去柴房找小蟲子,他一邊聽著小蟲子向他彙報的小桂子的行蹤,一邊暗自思量一些計策。

聽小蟲子說,這個小桂子每隔一段時間,都會跟來府上送菜的張大媽偷偷會面。

且每次一去,就是好長時間,而且回來後,都一副得意洋洋,笑容滿面的樣子。

這麼看的話,基本上就可以斷定這個小桂子是透過送菜的張大媽來向外傳遞訊息。

自從上次李成武把那三個女人送到太子府後,朝堂裡就開始各種攻擊,說太子整日裡沉迷女色,沒有一點儲君的樣子。

李景明聽後十分生氣,本想把這些女的趕走,可一聽小蟲子這麼一說,他心裡頓生一計,打算給這個禮部尚書程德新一些顏色看看。

李景明把小蟲子叫到身邊,吩咐道:“你繼續幫我盯住小桂子。還有,你想辦法跟他透露一些訊息,就說太子爺最近整日裡迷戀女色,天天晚上跟那些女人混在一起,夜夜笙歌,毫無節制,身體都快要搞垮了。”

小蟲子聽後一臉不解的問道:“太子爺,小的不是很懂您的意思。”

李景明聽後說道:“你只要按我說的做就行,其他的不該問的不要過問,好好把我吩咐給你的事做好,將來自會有你的好處。”

小蟲子見太子這樣說,連忙回答道:“小的不敢。小的只是想幫太子爺把事情做好,並沒有多想,還請太子爺不要見怪。”

李景明拍了拍他的肩膀鄭重的說道:“你肯用心是好事,我不會怪你。我這人賞罰分明,只要你肯用心把事辦好,該有的獎賞不會少你的。”

小蟲子聽後高興的點了點頭。

李景明從小蟲子那裡出來後,就找到了瞿翌憐。

他本想把這事瞞著瞿翌憐,可又生怕不跟她說,她心裡又會多想,於是就把想法都跟瞿翌憐說了一遍,同時囑咐瞿翌憐不要跟任何人洩露。

瞿翌憐雖然不太懂朝堂的那些事,也不怎麼明白李景明的所作所為,但她見李景明如此鄭重的囑託她,知道此事非同小可,也就答應了李景明。

再加上她本就不喜歡跟人說三道四的,更何況是關於李景明的事,除非李景明事先跟她說過,否則她都很少跟人提起。

當天晚上,李景明就叫來了那三個女的。

“從明天起,你們三個白天陪著本王喝酒聽曲,晚上再輪番來本王這裡侍寢。”

三人一聽說要侍寢,瞬間來了精神。

其中一個更是開口問道:“真的嗎?太子?”

李景明笑了笑說道:“彆著急,只是做做樣子兒子,本王不會真的要了你們的身子。”

三人聽後紛紛低下了頭,皺起了眉頭。

李景明暗自偷笑,又說道:“怎麼?不願意?好好的陪本王把這出戏演好,到時候銀子不會少你們的。事成之後,你們該回哪去回哪去。既能拿到銀子,又能完璧之身的回去,何樂而不為呢?”

三個女子聽後面面相覷,覺得太子說的似乎挺在理,於是瞬間又高興了起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萱錦爭

禮安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