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24 週六 22:45 多雲 室外溫度-1度 -bgm:一封家書-李春波

想起小時候懂得寫信的時候,第一封掛號信就是跟著媽媽一起去郵局寄出的,普通訊件和掛號信的區別就是,普通訊件找不到聯絡人或地址將石沉大海,掛號信則保證寄到,如果沒有人收則會通知寄件人或者退回,就像是做了標記一樣。講講小時候幼稚的經歷,當時的雜誌或報紙末尾經常會有某某娛樂公司出的益智題目,如果成功解答則會有有一些豐厚的獎勵。當時自以聰明的我,無意翻到一個這樣的專案,興趣油然而生。我經過一陣研究後,感覺得到了正確答案,所以要將填有正確答案的此頁撕下,郵寄到指定的地址。所以叫母親和我一起去郵局將此寄出,期望獲得公司所承諾獎勵的回饋。母親則很支援我,我們一同到達郵局,我們倆都沒有寫過信。在郵局人員的指導下,完成了信件的封裝,郵票的貼上。隨後在工作人員的建議下,加上了掛號服務專案,保證信件寄到,如果有問題則會有回饋。此信件寄出後,我滿心歡喜的等待著好訊息的來臨。然而這一出去後,便石沉大海,雜誌和報紙上依舊印著新一期的益智題,但我等待的好訊息還沒訊息。掛號信似乎也失了靈,送到沒送到不知道,收沒收到不知道,更別說有什麼反饋了。我失落了一陣子,便不了了之,或許這些資訊和郵區域性門達成合作,提升郵局GDP而生的。但由此之後,我便了解了和外界溝通的新大陸。成長的經歷中,初中時段雜誌每頁的底部交友資訊或雜誌文章的作者都是我釋出資訊的物件,從寫信到放到郵箱便是一場心理建築從開始到完工的過程,大多數石沉大海,但是有時候也有些許驚喜。我和一個湖南常德的小作者建立了筆友的關係,她的文筆很好,她大我3歲,上高中。我一個初中生能和一個上過雜誌的高中大文豪姐姐取得如此聯絡,還是些許自豪的。然後還給我的祖籍地河北滄州鹽山縣的一個小朋友有過一次的書信往來,我在信中侃侃而談鹽山縣的發展好云云。她的回信讓我有點失落,說都20世紀了社會發展當然好了,但是跟我們有什麼關係。雖然年齡相仿,但是我的說話倒是像個爺爺輩兒。隨後上高中,給初中默默喜歡的女生寫信,給高中同學介紹的北京女孩寫信等等。收到的回信也是關於各自的心情和生活狀態,簡短而讓人看之又看。看信的同時,也是像在進行一場單方面的對話,對方是固定的錄音話語,我在腦海中的回答。一路走來10-20天的一次對話溝通,讓枯燥的學習日子有了一絲的潤滑。之後有了傳呼機和電話的普及後,信件的郵寄率可想而知的大大降低。考上大學後有了手機,紙質的書信便更從我的生活中消失的無影無蹤,偶爾從抽屜裡翻開之前兒時的外交檔案,回憶又在腦中浮現。網路資訊讓人們溝通變的快速方便,微信qq視訊通話讓傳統的通訊大哥電話也沒有了市場。一個月幾百分鐘的話費,用不完根本用不完。即時聊天讓人們有了思考問題和語言緩衝的時間,就像是網路信件一樣,以前10-20天的去回溝通週期,現在5-10秒就可以完成。人的想法得到了快速施展和回應。相比通話,字元代替了音節,視覺代替了聽力,語言有抑揚頓挫,保含情緒。字元則消退了很多,如同陳述般的演講。程式專業的經典名句“沒有訊息就是最好的訊息”,似乎也日益滲透到了今天的溝通中。即時訊息中,好訊息總是少數的。比如愛情是需要傳遞的資訊,字元是愛意的載體,坐著鍵盤的資料列車,出現在意中人的螢幕前。但是你的列車是直達,是單向也可能是雙向的,可能是準點也有可能是晚點。假如列車如期迴歸,那便是幸福的起點。但往往事與願違,資料的列車竟如我小時候發出去的掛號信一樣,指定地址指定收件人,依舊石沉大海或者一堆錯誤的資料,消極的聽不到一點聲音。其實我前邊說的那麼多,資訊傳輸的本質就如同那些年的信件一樣,不過是加速了投遞的效率,易妹兒讓我們體驗到想法閃光點的瞬時碰撞,也讓我們體驗到沒有期望幻想的返航時光。讓原本yes or no變為,yes or____or no的時代。選或者不選,填或者不填,資訊就在那裡,就像是那封石沉大海的信。每個人都是資訊中樞,如果當發出樞紐與接收樞紐出現了無法對接的情況,那麼資訊就會中斷,樞紐與樞紐之間也不會再有聯絡。樞紐的訊號日漸薄弱,在某一天消失。就如同那封掛號信經歷漫長的時間化作各類元素無影無蹤。想用這句話結束,“以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云云這樣的話語,但是古代負心多情出軌的奇聞軼事也層出不窮,那到底該怎麼解釋呢。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這個神經有點病

星星不語

原神:真死後,影浪跡天涯

君茗靜瑤

禁慾大叔請自重

月萌的筆

凹凸世界,影子

月環很正常的

病友非人哉

亭亭玉立的小荷花

我遇夏天

oo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