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國大臣王導死後,東晉王朝陷入了無盡的權力鬥爭之中。

自晉明帝司馬衍之後,東晉的皇帝再也沒有能掌握皇權的雄主,而北方的各大勢力也在不斷的擴張自已的勢力範圍。

身在南方的東晉為了對抗後趙石虎,便聯合在幽州的鮮卑慕容氏一起合力攻打石虎。而東晉王朝自從祖逖北伐後,朝中支援北伐的大臣也就是庾氏兄弟。

鹹康五年(公元 339 年),後趙皇帝石勒駕崩,天下局勢頓時風起雲湧。庾亮目光敏銳地洞察到這一變化,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願望——收復中原!他深知此時正是千載難逢的良機,必須果斷行動。

經過深思熟慮,庾亮決定派遣輔國將軍毛寶擔任豫州刺史,並賜予他無上權力和重任。同時,他還安排了西陽太守樊峻與其並肩作戰,共同率領一萬精銳士兵鎮守邾城。這座城池位於戰略要衝之地,一旦失守,後果不堪設想。

除此之外,庾亮還精心挑選了陶稱作為南中郎將、江夏相。這位將領智勇雙全,深得庾亮信任。庾亮賦予他五千訓練有素的部曲,命令他率軍挺進沔中地區。這裡地勢險要,乃兵家必爭之地,控制住此地便能掌握戰爭的主動權。

庾亮此番佈局可謂煞費苦心,他希望透過這些部署能夠有效抵禦外敵入侵併逐步實現收復中原的宏偉目標。然而前方道路崎嶇坎坷充滿變數等待著他們去面對……

庾亮的弟弟庾翼擔任南蠻校尉和南郡太守一職,並負責鎮守江陵地區。同時,庾翼還任命了武昌太守陳囂作為輔國將軍以及梁州刺史,並命令他率領軍隊透過子午道進軍。

此外,庾翼還派遣了一支偏師去攻打蜀國。這支部隊成功地攻入了江陽地區,並俘虜了成漢政權的荊州刺史李閎以及巴郡太守黃植等重要官員。

隨後,這些戰俘被押送到京城接受審判和處置。這次軍事行動不僅展示了庾翼出色的戰略眼光和指揮能力,也使得他在政治和軍事領域贏得了更高的聲譽與威望。而對於成漢來說,則面臨著巨大壓力,其領土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庾亮率領著浩浩蕩蕩的十萬大軍,鎮守于堅固無比的石城中,作為各路軍隊堅實有力的後盾支援。在此之後,他毫不猶豫地向朝廷呈上一封慷慨激昂的奏摺,懇請皇帝准許自已率軍北伐,以實現恢復中原、驅逐外敵之大業。

此時此刻,成帝面臨著一個艱難的抉擇:是否應該批准庾亮的請求?面對如此重大的決策,他深知必須審慎對待,因此召集了朝中大臣共同商討此事。

在朝堂之上,意見紛紛。王導與庾亮英雄所見略同,力主北伐;然而,郗鑑卻持有不同看法,他認為目前物資儲備尚未充足,如果倉促行事,恐怕會事半功倍。此外,太常蔡謨更是直言不諱地指出,石虎絕非等閒之輩,以庾亮之能恐難以與之抗衡。

經過一番激烈爭論,最終成帝權衡利弊,決定暫時擱置北伐之事。畢竟戰爭牽一髮而動全身,需要全方位考量各種因素,確保萬無一失方可行動。雖然庾亮心懷壯志,但現實情況迫使他不得不接受這個結果。

儘管如此,庾亮並未氣餒,他堅信只要時機成熟,定能再次扛起北伐大旗,一展雄才大略。而這一次的擱淺,也成為了他磨礪心志、等待良機的契機。

正當後趙大軍如洶湧澎湃的潮水一般進犯邾城之時,邾城守將毛寶心急如焚地向庾亮求援。然而,庾亮卻對邾城的堅固城牆充滿信心,認為敵人難以攻破,並未立刻調遣援兵前往支援。

時間悄然流逝,轉眼已至同年九月。在後趙大軍持續不斷的猛攻下,邾城終究還是無法抵擋敵人的強大攻勢,最終淪陷。守城將領毛寶和樊峻眼見大勢已去,拼死力戰後,義無反顧地選擇投水自盡,以身殉國。

與此同時,庾亮正在書房裡埋頭苦思,奮筆疾書,準備上書給皇帝,請求將自已鎮守的地方遷往石城。他認為這樣可以更好地保衛邊境,抵禦外敵入侵。正當庾亮全神貫注於書寫時,突然傳來了一個驚人的訊息:邾城失陷了!

這個噩耗如同晴天霹靂一般,讓庾亮驚愕不已。他手中的毛筆不由得一抖,墨水滴落在紙上,暈染出一片黑斑。庾亮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地看著眼前的文字,心中充滿了懊悔和自責。

原本,庾亮對自已的計劃信心滿滿,堅信只要前往石城,就能夠加強防守,確保國家安全。然而,現實卻無情地給他潑了一盆冷水,邾城竟然如此輕易地就被敵人攻陷了。這一刻,庾亮感覺自已的所有努力都化為泡影,之前的堅定信念也瞬間崩塌。

面對這樣的局面,庾亮深知自已難辭其咎。他毫不猶豫地向成帝謝罪,並請求自貶三級,降為安西將軍。他希望透過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已的誠意和悔過之情,同時也承擔起應有的責任。

不久後,朝廷下達詔書,駁回了庾亮的請辭,讓他繼續擔任原來的職位。庾亮感激涕零,深知這是皇帝對他的信任和寬容。他暗暗發誓,一定要吸取教訓,加倍努力,不辜負皇帝的期望,重新找回失去的尊嚴和榮譽。

不久,又拜他為司空,其餘官職依舊,庾亮推辭不受。

此時已經是王導死後第二年,庾亮主持北伐,然而由於判斷失誤導致邾城失陷毛寶戰死後,庾亮憂悶成疾,不久也病逝。

朝廷中由庾亮的弟弟庾冰輔政,在外則有庾翼鎮守都督六州軍事。

這庾翼向來都堅定地主張北伐,以收復失去的領土。此時,朝廷中有庾冰全力支援著他,這讓庾翼信心倍增。

沒過多久,他便派遣使者前往東方與前燕的慕容皝聯絡,同時又向西面的前涼張駿發出邀約,計劃由三方聯合出兵攻打後趙石虎。慕容皝和張駿對庾翼的提議表示贊同,並紛紛應允了他的請求。

得到了燕、涼兩國的回應後,庾翼更是躊躇滿志,決心率領大軍向北進發,討伐後趙石虎。他精心策劃戰略部署,調兵遣將,準備一展宏圖。

大晉計程車兵們士氣高昂,摩拳擦掌,期待著能在戰場上揚名立萬,為國家立下赫赫戰功。庾翼相信,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定能戰勝強敵,實現北伐的目標。

七月盛夏,驕陽似火,後趙汝南太守戴開率領著數千名士兵投降了晉國。

庾翼得知這個訊息後,興奮不已,他立即上表請求朝廷讓桓溫逼近丹水,桓溫渡過淮河戍守廣陵,何充轉移到淮泗鎮守,路永則進軍駐紮在合肥。同時,他還下令徵調所管轄的六個州的奴隸以及車馬驢馬來增強軍力。

庾翼親率四萬雄師氣吞山河般地挺進襄陽城,趙軍見此情形,竟派出五六百鐵騎出城叫陣。庾翼毫無懼色,當機立斷遣派部將曹據率軍追擊至撓溝北岸。

雙方短兵相接,殺聲震天!剎那間,戰場上塵土飛揚、遮天蔽日;喊殺聲、金屬撞擊聲響徹雲霄。只見庾翼麾下將士們個個如猛虎下山,奮勇殺敵;而趙軍則被打得丟盔卸甲、狼狽逃竄。

這場鏖戰異常慘烈,最終以曹軍大獲全勝告終。他不僅斬殺了近半數敵兵,更繳獲了一百餘匹戰馬,可謂戰果累累!

經此一役,庾翼威名遠揚,趙軍聞風喪膽。而曹據也因戰功卓著備受讚譽,成為眾人心目中的英雄。這場勝利極大地鼓舞了晉軍計程車氣,也讓庾翼對未來的戰局充滿了信心。

公元 三四二 年四月,庾翼派遣梁州刺史桓溫攻打趙國將領李皝,但由於後趙軍力強悍,騎兵精銳,經過數次交鋒最終被對方的鐵騎擊敗。

同年十一月,庾翼留下長子庾方之駐守襄陽,自已則返回夏口。穆帝下詔令庾翼都督江州,併兼任豫州刺史。庾翼推辭了豫州刺史一職,請求鎮守樂鄉,但詔書沒有批准。

庾翼開始修繕兵器裝備,大規模屯田積存穀物,計劃著下一步的行動。可惜好景不長,沒過多久庾翼就身患重病去世了,東晉北伐的偉大事業也就此畫上句號。

自那以後,東晉王朝如日落西山般逐漸衰落,失去了往日的輝煌與活力。面對如此困境,他們別無選擇,只能無奈地採取堅守防禦的策略,以求自保。曾經雄心勃勃、志在恢復中原的豪邁氣勢已蕩然無存。

然而,更為可悲的是,在此後的歲月裡,東晉的皇帝們似乎都受到了某種詛咒。他們的壽命往往短暫得令人惋惜,有些甚至英年早逝;要麼就是才能平庸,無法承擔起領導國家的重任。這樣的情況使得整個王朝陷入了一片混亂和迷茫之中,政治局勢愈發動盪不安。

後又經歷了桓溫北伐,廢立晉帝的事情,使得晉室皇權的威嚴進一步受損。

不久桓溫死後,一代名臣謝安繼續為東晉王朝續命。這時的北方出現了一個強大的統一的政權——前秦苻堅。

那一代雄主苻堅在如魚得水的軍師王猛的幫助下,四處征討最終一統北方大片疆土。

王猛死後,前秦苻堅已經實力強大,手下號稱擁有百萬大軍,實力大增的苻堅野心也逐漸膨脹,他忘記了心腹謀臣王猛在臨死之前對他的忠告∶東晉氣數未盡不可南下征討!

苻堅認為自已有百萬大軍,可以揮鞭斷流,於是心裡幻想著憑藉自已的力量足以揮師南下一統天下。

太元八年八月,前秦正式派兵大舉南侵東晉,苻堅以苻融率慕容垂等人以步騎二十五萬作前鋒,然而因防桓衝的荊州兵,於是主攻豫州壽陽,另以姚萇督益梁二州諸軍事,更授以自已在登位時所任的龍驤將軍苻生,對他寄予厚望,命令讓他領益州新建水軍牽制桓衝;另又以悍將慕容垂等人別攻荊州江夏附近的鄖城。

而謝安則派侄子謝玄帶領大軍於八公山列陣應敵。

時軍情危急,建康一片震恐,可是謝安依舊鎮定自若,以征討大都督的身份負責軍事,並派謝石、謝玄、謝琰和桓伊等率兵八萬前去抵禦。謝玄手下的北府兵雖然勇猛。但是前秦的兵力是東晉的十倍多,謝玄心裡到底有點緊張。

出發之前,謝玄特地到謝安家去告別,請示一下這個仗怎麼打。但謝安神情泰然,毫無懼色,回答道:“諸位靜待詔令,朝廷已另有安排。”

過後默默不語。謝玄不敢再問,便派好友張玄再去請示。

謝安於是駕車去山中別墅,與親朋好友聚會,然後才與張玄坐下來下圍棋賭別墅。謝安平常棋藝不及張玄,這一天張玄心慌,反而敗給了謝安。謝安回頭對外甥羊曇說:“別墅給你啦。”

說罷便登山遊玩,到晚上才返回,把謝石、謝玄等將領,都召集起來,當面交代機宜事務。

當時桓衝見前秦傾力南侵,於是想要派三千精兵入赴建康,以求保全首都,然而謝安認為即使多三千人也是少於敵軍,反而意圖示以悠閒從容,於是拒絕桓衝派兵入援,反要桓衝守著荊州。

但當時桓衝對謝安派謝玄等人抵抗前秦的應對措施沒有期望,更向參佐指謝安大敵將至,尚在遊談不暇,又指謝安派遣的謝玄等人為不經事少年將領,認為此戰必敗,大家要受胡人統治了。然而,當年謝玄就於淝水擊潰前秦大軍,當日在襄陽被俘的朱序也在戰後重返東晉。

桓衝自感失言之餘又因當日力圖鎮守捍衛國土卻令緊密合作的朱序被俘,至那時朱序卻與謝玄等暗中合作,擊敗前秦亦成功回國,更是慚愧不已。

十一月,謝玄遣部將劉牢之以五千精兵奇襲,取得洛澗大捷。十二月,雙方決戰淝水,謝玄、謝琰和桓伊率領晉軍七萬戰勝了苻堅和苻融所統率的前秦十五萬大軍,並陣斬苻融。淝水之戰以晉軍的全面勝利告終。

當晉軍在淝水之戰中大敗前秦的捷報送到時,謝安正在與客人下棋。他看完捷報,便放在座位旁,不動聲色地繼續下棋。客人憋不住問他,謝安淡淡地說:“沒什麼,孩子們已經打敗敵人了。”直到下完了棋,客人告辭以後,謝安才抑制不住心頭的喜悅,舞躍入室,把木屐底上的屐齒都碰斷了。

淝水之戰的勝利,使謝安的聲望達到了頂點。以總統諸軍之功,進拜太保。

謝安是東晉王朝中和王導一樣的輔國良臣,為東晉王朝的延續居功至偉。然而,立下不世之功的謝安也沒能逃脫功高震主的嫌疑。只是謝安一向品德高尚,在東晉王朝頗有聲望。謝安也懂得明哲保身之道,不久之後主動提出告老還鄉迴歸田園。

太元十年,謝安病逝於建康,享年六十六歲。孝武帝聞訊後,在朝堂裡哭吊三天,賜棺木、朝服一具,衣一套,錢百萬,布千匹,蠟五百斤,追贈太傅,諡號“文靖”。因為謝安沒有私宅,孝武帝於是詔令在其官府中備辦喪事儀式。到下葬時,其葬禮規格與桓溫相同。又因擊敗苻堅的功勳,被追封為廬陵郡公。

謝安死後,東晉王朝宛如一艘失去方向的巨輪,隨波逐流。

權貴們紛紛趁機奪權爭利,朝政大權旁落,社會矛盾日益尖銳。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各地起義此起彼伏,但都未能改變這個腐朽王朝的命運。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名叫劉裕的人出現了。他出身低微,卻憑藉著自已的智謀和勇氣,在亂世中嶄露頭角。

劉裕率領著一支英勇無畏的軍隊,歷經無數次戰鬥,終於推翻了那些權臣的統治,成為了東晉王朝的新主宰。

這位草莽英雄的崛起延續了搖搖欲墜的大晉王朝的國運,給東晉帶來了一絲希望的曙光,也開啟了一段嶄新的歷史篇章……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捕遇光輝

庚辰明

碼農勇闖娛樂圈

天使小薩

紅樓夢一千零一夜

高山流水兮

不停回頭所看向的過去

小饞嘴

鳶翎雙嬌

美城的劍蓮

憶北城往事

荔枝慢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