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伸手將捷報拿了過來,看了一眼之後,臉上的表情頓時驚喜的不行,身體都顫抖起來,揮舞著手中的捷報說道:“李剛好,打的好,太好了。”

周皇后連忙站起了身子,跪倒在了地上道:“恭喜皇上,賀喜皇上。”

崇禎皇帝大笑著將周皇后攙扶了起來說道:“皇后快快請起,今日來見皇后就收到了這麼好的訊息,可見這是皇后的福氣。”

周皇后連忙說道:“都是託了陛下的鴻福。”

擺了擺手,崇禎皇帝說道:“不必如此客氣,咱們夫妻之間不講究這個,”回頭看著王承恩,“馬上將捷報傳遍京城,朕要讓百姓也開心開心。”

“是,皇上,”王承恩連忙低頭答應道。

捷報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傳遍了整個北京城,剛開始聽說的時候,無論是官員還是百姓都不相信,怎麼可能呢?怎麼可能打得贏呢?

很快京城的爆發出了一波極大規模的宣傳。

宣傳李剛是誰,宣傳了李剛的戰績,一時之間李剛再次在京城名聲大噪。關於李剛的事情有很多,又被重新翻了出來。

比如他之前打了勝仗,比如他愛兵如子,比如他治民有方。

一時之間李剛在京城的威望一下子提升到了最高,很多人都覺得李剛是大明朝的護國良將。更有很多人將李剛當成了榜樣。

大明,通州。

張鳳翼看著手中的戰報,臉色有些蒼白。

“怎麼可能呢?”張鳳翼喃喃的開口說道,“他怎麼可能靠著手中的三萬人打了這麼大的一個勝仗?俘虜了四萬多人,殲滅了兩萬多人,清軍全都是廢物嗎?”

雖然張鳳翼這麼說,但是張鳳翼的心裡面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清軍一路打過來,勢如破竹,先是打下了遵化,又打下了薊州。雖然這邊是阿濟格率領的,另外一側是莽古爾泰率領的,但也說明不了莽古爾泰率領的是廢物。

莽古爾泰也帶著人打破了古北口,路上也是勢如破竹。

不相信之後就是悔恨,張鳳翼心裡面恨的不行,為什麼要調自己回來?如果自己到了懷柔,是不是就有機會參與這一戰?

到了那個時候,指揮這場戰鬥的就是自己了,自己將會獲得前所未有的功勞,獲得前所未有的威望,進入內閣都將不成問題。

現在可倒好,不但被人質疑,功勞也沒撈到。

“大人,”一位身穿文士服裝的人從外面走了進來,一臉擔心的說道,“宮裡面剛剛傳出了訊息,李剛給皇上上了一份奏書,希望朝廷能夠派大人進駐三河,攔住阿濟格的退路。”

張鳳翼臉色大變,手中的詆報掉在了地上都沒反應過來,他瞪著眼睛說道:“李剛為何如此害我?去三河,那不是找死嗎?”

幕僚嘆了一口氣,將詆報撿了起來。

“大人,我倒覺得這是個機會,”幕僚瞪著眼睛說道,“李剛打了勝仗,現在的情況來看,清軍也未必是不可戰勝的。”

“大人如果按照皇上的旨意進駐三河,攔住後退的阿濟格,不必戰勝,只要等到李剛到來兩下夾擊,大人的功勞就是最大的。”

“有了這份功勞,進入內閣封侯拜相都不成問題。現在伴隨大人的所有非議,全部都會煙消雲散,大人也必然會名留青史。”

張鳳翼的眼睛一瞬間就紅了,盯著幕僚狠狠的說道:“你是不是皇太極派來的奸細?居然如此害我,你看看那是什麼地方,那是死地。”

“阿濟格難道不知道李剛要來打他嗎?皇太極難道不知道嗎?我夾在他們兩個人中間是會被他們兩面夾擊的,我根本就等不到李剛的到來。”

“到時候全軍覆沒,我就是最大的罪人,我能活著回來也被皇上砍頭,更大的可能是我不會活著,回來會被阿濟格殺掉。”

“大人,你不用抵擋太久,也就兩三天的時間就可以了,只要等到李剛感到一切就迎刃而解了。”幕僚再次開口勸說道。

你不用說了,”張鳳翼站起身子擺了擺手,“我是絕對不會去的,那裡就是死地,我去了就只有死路一條,皇上下旨我就裝病。”

皇宮大內。

自從捷報到了之後,皇宮大內一直都是喜氣洋洋,崇禎皇帝心情大好,宮裡面其他人的心情也就好了。

朝廷的大臣雖然對捷報有所疑慮,在這個時候也沒人會去觸黴頭。

當然了,李剛希望朝廷派人截斷阿濟格後路的奏疏已經到了。朝堂之上一下子就分成了兩派,有的人贊成,有的人則表示不贊成。

贊成的理由很充足,只要攔住阿濟格,就有可能把阿濟格也殲滅。如此一來能夠大大的打擊清軍,甚至能夠追著皇太極跑,把皇太極也殲滅。

如此一來,明朝的遼東之患就沒有了。

反對的一派理由也很簡單,李剛在密雲剛剛打了一仗,損失慘重手下三萬人。現在能戰的只有兩萬人了,大軍疲憊之下趕過來也未必能夠打得贏。

如果打敗了,京城怎麼辦?朝廷怎麼辦?

還不如趁著現在,將他們趕走就算了,遼東的事情可以從長計議,李剛現在能打贏,相信以後也能夠打贏。

兩種說法,甚囂塵上,爭論不休,誰也說服不了誰。

崇禎皇帝隨手翻了幾份奏書扔在了一邊,轉頭對王承恩說道:“你們分一分,如果還是說這兩種觀點的,你們就不要再送上來了。”

“是,皇上。”王承恩答應了一聲,對旁邊的太監使了一個眼色。

小太監連忙走上去,將奏書抱到了一邊。

想了想之後,崇禎皇帝再次抬起頭問道:“張鳳翼怎麼說?”

“回皇上,張大人上書請戰了,”王承恩神情古怪的說道,“他希望皇上能夠派他到三河去攔住阿濟格,他願意為皇上盡忠為大明盡忠。”

“你信嗎?”崇禎皇帝冷笑著說道。

沉吟了片刻之後,王承恩神情有些複雜的說道,“根據東廠的情報,朝堂之上有很多人反對出兵,其中有很多是張大人的門生故舊。”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亂世:多子多福,開局被嫂子救活

夜闌我聽風吹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