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嗣昌幾個人表情有些尷尬,連忙迎了上去,拱了拱手說道:“我們聽說新軍所有學堂,特意過來看看,還望不要見怪。”

中年人依舊一臉警惕的說道:“你們到底什麼人?”

“我們是到這裡做生意的商人。”楊嗣昌攔住了要上前的楊國柱笑呵呵的說道。

中年人點了點頭說道:“做生意就好好做生意,新軍所有新軍所的規矩,不要到處亂走,到處亂看,明白嗎?”

“明白明白。”楊嗣昌輕輕的點了點頭。

似乎見楊嗣昌的態度比較好,中年人看見他們的目光之中少了幾分謹慎,語氣柔和了下來點了點頭說道:“行了,散了吧,學堂重地,你們離遠點。”

楊嗣昌點了點頭說道:“好好,我們就是好奇,沒想到這裡還有學堂。應該是李大人的功勞吧?來的路上就聽說了李大人名聲。”

“外面已經傳揚李大人的名聲了?”中年人似乎來了興趣問道。

楊嗣昌點了點頭:“那可不,名聲老大了,今日一見,果然不同凡響。老兄身上似乎有軍武的痕跡,當過兵?”

中年人點了點頭說道:“你眼力不錯,的確當過兵。”

“在李大人手下?”楊嗣昌更感興趣了問道。

中年人點了點頭說道:“是啊,可惜上了戰場受了傷,這條腿廢了。要不然我還要跟著李大人繼續打仗,可惜了,可惜了。”

“了不起,”楊嗣昌讚賞著說道,“我年輕的時候就想著上戰場殺敵,想著馬上封侯。身子太弱了,練武也沒個結果,只能繼承家裡的家業做個商人。老兄這樣的人我是最敬佩的,不知道老兄貴姓?,

@哪來的貴姓?。中年人擺了擺手說道,@我姓王,王貴生,家裡面排行老三,他們都叫我王三。您不嫌棄,稱呼一聲王三就行了。”

“我叫你王三哥吧!”楊嗣昌笑呵呵的說道。

“也行。”王三笑呵呵的答道,“現在大雪封門,天這麼冷,你們做什麼生意跑到這兒來了?按理說沒什麼生意好做了,城裡面的商人都少了。”

楊嗣昌深深的看了一眼王三,這個人不簡單。

看起來自己和他搭上話了,實際上他在引著自己說話。楊嗣笑著說道:“我是來給鋼鐵廠送鐵礦石的,冬天那邊也缺不是?”

“原來如此,”王三點了點頭,似乎信任了楊嗣昌說道,“那咱們算是一家人。”

“一家人,”楊嗣昌笑呵呵的說道,“這裡是學堂,您在這兒幹什麼呀?”

“當保安啊!”王三從懷裡面拿出了一個牌子,遞給楊嗣昌說道,“看看,這是我的牌子。”

楊嗣昌接過牌子,只是一個普通的桃木牌,上面刻著保安兩個字。背面刻著王三的名字,右下角則是衙門的官印。

“保安?”楊嗣昌疑惑的說道,“我沒聽說過有這樣的官職。”

“不算官,”伸手將牌子拿了回來,王三笑呵呵的說道,“保安,保安保一方平安,我保的就是學堂的平安。”

“學堂的平安?”楊嗣昌疑惑的問道,“學堂還不安全嗎?不是說城裡的很安全嗎?

“這你就不知道了,”王三嘆了一口氣說道,“學堂裡面孩子多,容易出事,我們主要是看著他們。再說了,學堂裡面有很多烈士的孩子,我們也要幫著照看一點。”

“前些日子我們還抓了一夥人販子,這些人太壞了,居然跑到這裡來偷孩子。讓我和老兄弟們打了一頓,送到大人那裡去了。”

“還有人偷孩子?”楊嗣昌瞠目結舌的說道。

“那可不。”王三點了點頭說道,“邊關太亂了,老百姓沒有好日子過,壞人也多。他們總想著弄錢,不管人還是東西,只要能賺錢就成。”

“李大人沒來之前,我們的日子更難過,吃不飽穿不暖就算了,韃子來了還要東躲西藏。上半年那場仗打完,把我們的家都打沒了。”

“這麼嚴重?”楊嗣昌震驚的說道。

“那可不,”王三嘆了一口氣說道,“韃子來的時候,官府的人說守不住,讓我們跑。百姓拖家帶口的能怎麼辦呢?只能咬著牙跑!”

“一路上奔奔波波,有好多人都死在路上回不來了。我們幸運回來了,本以為有好日子過,可誰能想到韃子把我們的房子都拆了。沒糧食,沒住的地方,日子怎麼過呀?”

“這個時候李大人來了,”王三感慨的說道,“李大人拿出了糧食僱傭我們幹活,你猜他讓我們幹什麼?他讓我們蓋房子壘城牆。”

“壘城牆原本是徵發勞役的,大人不但沒這麼做,我們去了還管飯,還能給發糧食。一個人去幹活,全家人都餓不著肚子。”

“剩下的人蓋房子,給自己蓋房子從大人那裡領糧食。我們都知道大人是怕我們餓死,把糧食發給我們而已。”

“不是朝廷的糧食嗎?”楊國柱在旁邊問道。

“朝廷?呸,”王三啐了一口說道,“朝廷哪來的糧食?除了管我們要糧食。那都是大人自己的糧食。”

“新軍所來了那麼多人, 外面的訊息也傳了過來,他們過得有多慘,我們也知道,朝廷根本就沒有糧食。”

楊嗣昌頗為感慨地說道:“李大人,是個好官啊!”

“誰說不是呢?”王三嘆了一口氣說道,“我活了這麼大年紀,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好的官,修完了房子,修完了城牆,李大人又帶著所有人去開墾田地。”

“開墾出來的田地軍所所有,百姓卻可以在上面種地,大人給我們發種子,給我們提供農具,甚至為我們養了一批牲畜,誰想用了都可以去領。”

“趕在七月份種了一波,勉勉強強入冬之前有了收成,老百姓這才能踏踏實實的過冬,不至於餓死,不然新軍所哪來現在的安穩。”

楊嗣昌緩緩的點了點頭,頗為感慨的說道:“外面的人說的對,李大人的確是個好官。我活了這麼多年,也沒見過這麼好的官,新軍所以前好像沒這麼多人。”

“的確沒這麼多人,,王三點了點頭說道,“誰讓李大人心善。”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南朝蓑衣客

磨洋工

中世紀:我靠家族暴兵,教皇跪求別拆家

清秋藍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