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嬴政久坐不語,默默思索著未來的道路,不得不說那些個人才選拔制度給他帶來的震撼夠大的,尤其是科舉制,今日之前,他還還未想過以考試的形式來進行人才的選拔。

古有毛遂自薦,而他所知的也大都是以門客的方式來彰顯自身才華的,至於軍功制,選拔的多是武將,很少有治國良才,如天幕所言,只適用於亂世,不適合如今的大秦了。

改革方能強國啊!

昔日商鞅變法,方有之後的強秦,方有他嬴政奮六世之餘烈,一統天下,而如今已然不是六國紛爭的時代了,形勢變了,一個全新的時代等著他去耕耘,同時那些箇舊制也跟不上這個全新的時代了,新的制度等著他開創,比如那些個天幕已然認同的功績,車同軌,書同文,還有那個科舉制,得儘快實施起來。

改革勢在必行啊!

“李斯,說說你的看法?”想來想去,除去李斯的背叛不說,嬴政還是覺得如今的朝堂唯有李斯才有些治國理政之才。

“臣覺得科舉可用,只是天幕說的那個八股文就算了,處處束縛著人的思想,實無益也!然後如天幕所說,科舉制的考官很重要,在我大秦定要杜絕徇私舞弊之舉。”李斯忙道。

那麼多年的君臣,李斯自然知道嬴政心中所想,立馬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而自當他知道八股文以儒學為主,他實在對這種文體喜歡不起來,想必陛下也是如此想的。

“你回去草擬一份文案寫出來。”嬴政點了點頭,隨即又對著蒙毅道:“蒙毅,第一任主考官,你來做。”

“臣領旨!”蒙毅有些驚喜,讓他做第一任主考官,這不僅代表了陛下的信任,且是一件與國有利的大事,他與有榮焉。

蒙毅有多歡喜,李斯便有多失落。

不過隨即他也釋然了,一個沙丘之變恐怕使他再也得不到陛下的信任了,如今他還能苟活著,還能為陛下出幾分力,他該滿足了。

……

漢,劉邦笑呵呵的撫須,對著蕭何道:“科舉制,不錯不錯,後人真想的出來,想必始皇必會用之,那麼乃公又豈能落後呢!”

漢武時代,劉徹從天幕中也是獲益匪淺啊!深覺可用之。

“仲卿覺得這科舉如何啊?”武帝心中已有主意,但是覺得自己不能乾綱獨斷,順手便撿了自己的心腹詢問。

自從衛青屢戰屢勝,劉徹是越發喜歡自家這個小舅子了。

臣是武將啊!衛青頗有些無語,心累的吐槽,但是面上還是一本正經地道:“陛下,臣不太懂這種,但是天幕既然提起了,想必是極好的。

他是不懂,可是他覺得這種制度能給貧民一條晉升之路,這便是極好了。

他出身奴僕,若非他姐姐有幸陪在了君王側,他這一輩子也不會有出頭之日的,他太懂那種出身普通想要建功立業出人頭地卻無可奈何的心境了。

所以如今有個機會,能讓普通百姓晉升仕途,他覺得甚好啊!

東漢,劉秀…

兩漢的無數帝王在為著科舉這種制度做著改變。

隋朝,隋文帝時期,楊堅此刻卻是無心科舉制,他一心想著繼承人的事,奈何天幕只是點了下,讓他這心啊猶如貓爪抓過似的,癢而不死。

於是當眾人都在思索著科舉制的時候,他一個人來到了評論區。

隋文帝:‘後人,能詳細說說楊廣嗎?’

唐朝,貞觀年間,李世民看著滿朝的文臣武將,若論人才濟濟,縱觀整個歷史,想必他貞觀一朝絕對是排的上號的。

只是,哪個英明之主,會嫌人才多啊!

而科舉在他大唐也穩步進行著,只是天幕的一番話,也點醒了他,弊端啊!他大唐的科舉竟還有著如此之多的弊端?

得改,必須得改,是人才,絕對不能遺留在民間,當為國效力也。

唐,天寶二年,今年的科舉剛舉行完,宰相李林甫向上彙報,“野無遺賢!”

此時的李隆基正擁著楊貴妃,洋洋得意,沾沾自喜,只覺天下英才盡在我手,不然今年的科舉怎麼會一個錄用的沒有呢!

那都是些庸才啊!達不到錄用的標準啊!

此刻驕傲自大的李隆基一心沉迷於安樂窩中,今日也是難得的去看了下天幕,而對於天幕所說的那是壓根沒在意啊,甚至是左耳進右耳出,他覺得舞弊這種事情是不可能出現在他這邊的。

“貴妃,葡萄真好吃!”楊貴妃手執一個葡萄,喂進了帝王的嘴裡。

唐朝的各個位面,有為科舉做著努力的帝王,也有破罐子破摔聽之任之的帝王。

宋朝,神宗時代,趙頊這跟王安石商量著變法事宜,天幕說科舉的時候提到了一點變法,只是不知道成功與否?

或許成功了?不然後世又怎麼會沿襲他改革的內容呢?

無論是宋神宗還是王安石都抱著這個想法,積極努力的想要去改變大宋的現狀。

宋朝各個位面井然有序的維持著原來的生活,昏庸之君大都不願去做改變,只顧著自己的享樂生活。

明朝,朱元璋深刻的在考慮八股這種文體,天幕雖沒有全盤否認,但作為開局一個碗的魄力帝王,他如何察覺不出天幕對於八股文的不認同。

再兼之他看了清後期不斷被外族捱打的畫面,心情有些沉痛,或許,他該重新改革一下科舉?

明朝其他位面的帝王有在認真思考的,也有一笑而置之的。

清朝,康熙年間,知道後世的種種喪權辱國,知道清政府的無能,他緊緊的握著雙拳,變化將從他開始,他大清絕不會閉關鎖國了。

雍正年間,雍正爺直接用行動表示了他的立場。

至於乾隆年間,乾隆帝默默的憤怒著,憤怒著後世子孫的無能,他隱隱覺得他做錯了,可他的驕傲讓他絕不承認那是自己的問題。

至於清後期的帝王,一個個想要救國,可內憂外患,使他們心有餘而力不足。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孟宴臣的攻略手冊

湘時不語

農女翻身:嫁個侯爺好種田

夜楠兒

多芸轉晴天

芬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