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的獸面神人紋,可以說是良渚古國的精神象徵。

這個標記具體是什麼意思,目前說法很多。

有說就是蚩尤本尤的畫像的,有說是良渚大英雄的,也有說是良渚人崇拜的神,莫衷一是,但是有一點是公認的。

這個畫像符號,遍佈良渚文化區域。

這又印證了一個很重要的事實,那就是良渚是一個完整的國家!

良渚都城控制著整個良渚文化區域內的人口和土地,不管是依靠武力還是軟實力產生的向心力,很明顯所有人以使用良渚文化為榮。

正因為良渚統治下的區域內,所有人都以良渚為榮,所以才會在良渚各地都發現獸面神人紋。

這玩意的用處,類似於國旗,但是更多其實是神權或者王權的象徵。

這就是廣域王權的物證,也是鐵證,是君權神授最早的表現方式,因此我們斷言良渚它不僅僅是一個城邦,而是統治著巨大區域的一個國家。

國家代表的是——文明!

而獸面神人紋,則是這個國家的“神徽”!

而且,這個神徽,在後來的湖北石家河文化、山東龍山文化中也出現了。

這代表著,良渚在滅亡之後,後裔還曾經北遷南下,分別逃到了山東與湖北地區,繼續生活下去。

只是一個龐大國家的毀滅,終究是很難再復興了。

不管是毀於天災還是人禍。

就像古羅馬,就像古埃及,一旦被毀滅,也許有部分後人逃生了,但是他們也無法再重建那個曾經輝煌的文明,只能抱著過去的一些光輝苟且偷生。

良渚古國的後人,在逃到山東和湖北之後,也選擇融入了當地的部落之中,雖然還保留著自己國家的神徽,但是更多也只是一種精神象徵。

刻在自己的所有物上,算是留個紀念。

良渚的文化,卻是真真正正的大部分都消亡了。

至於那些被傳承下來的良渚文化,比如說玉器,那是良渚在巔峰時期,就已經廣為傳播到了華夏的其他地域了的。

這也是為什麼,良渚有“器物”留下,但是卻沒有任何歷史或者傳說留下,因為他們所使用的物品,曾經在巔峰時期傳遍華夏。

但是他們的文化和精神,卻隨著一場大洪水被湮滅。

當然,現在透過考古發掘,現代人可以窺見到良渚文化的一角。

特別是刻符。

良渚刻符現在已經發現五六百個了,除去這個獸面神人紋之外,還有很多類似文字的表意刻符。

這也是學術界懷疑良渚已經發展出初級文字的原因。

有可能是甲骨文前身之一的原始文字。

這些符號出現在陶器的各個部位,沒什麼規律。

之所以在陶器上遺存下來,是因為陶這個材質比較穩定,如果在木頭或者竹子遺存下來的可能性就非常非常之小了。

良渚的抽象符號特別多,而且很多都是刻在了陶器的底部。

這很難不讓人想到,祖輩們在碗底上,刻上自己的姓,來表示器物歸屬的這個習慣。

刻上了自己的名字,那這個東西就是屬於我的了。

這種習慣,甚至可以說是人類從原始部落時期就有了。

當“私人所有物”這個概念被普及後,人類就迫切的需要有一種辦法,來證明這些物品是自己的。

在物品上留下屬於自己的記號,顯然是最容易的一個辦法。

陳翰還記得,他上大學哪會,大家冬天的時候都需要到熱水房取熱水。

當時整個學校幾千號人,都是用暖水瓶取水,因為學校小賣部的暖水瓶長得都差不多,無非就是顏色不一樣,所以經常有同學會拿錯別人的暖水瓶。

為了避免互相之間拿錯暖水瓶,後來大家就都會在暖水瓶的那個瓶塞上,用記號筆寫下自己的名字和班級。

這樣就再沒出現拿錯的情況了。

想來,五千年前的良渚古人們,想法和現代人也不會有太多區別。

對於良渚時期的古人來說,陶器已經是家裡為數不多的“日用器”了,並且還不是家家戶戶都能有全套的。

以前這些東西是經常會互相借來借去的,今天從你家借一個碗,明天從他家借一個壺。

這種事情甚至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貧困時期,都還時常有發現呢。

那麼,只要刻個字就不會搞錯是從哪裡借來的了。

當然,也有另一種可能,就是“匠師留名”。

在自己製作的器物底部刻個符號,代表這個陶器是誰製造的,這也是古人常用的一種手段。

尤其是出名的工匠,做的東西自然更受歡迎一點,就需要有屬於自己的獨特印記。

目前,卞家山、廟前、莊橋墳等良渚文化遺址發現的554件帶刻符陶片、石器和玉器,符號總數達656個。

大部分都是發現於器物的底部。

這說明這些符號,首先不可能是隨便亂塗的,肯定是有某種規律的,是良渚人主觀意識做出的行為。

但是!

它們依舊是刻符,而不是文字!

為什麼?

因為單個,或者說一兩個刻符,是不夠組成“文字”的概念的。

什麼是文字?

不管是中文的方塊字,還是西方的各種字母,都滿足一個概念,那就是組合在一起,可以形成句子,文章。

完整的句子,文章,才能夠蘊含或者說承載資訊量。

甲骨文為什麼會被認為是華夏的第一種文字。

就是因為,刻在甲骨上的甲骨文,是完整的句子。

每片甲骨上的句子,記載的都是完整的一件事情,是可以翻譯出來的。

比如祭天啊,征戰啊,君王去世啊,繼位啊之類的。

這才是文字。

而良渚的刻符,不管是在玉器上,還是陶片上,又或者石器上,大部分都是單一的一個刻符,或者兩個。

很少有兩個以上的刻符。

這樣的刻符,是不能形成完整的句子的。

沒有完整的句子,說實話,現在的文字學家也根本沒辦法去翻譯這些刻符到底是什麼意思。

其實文字學家的要求並不高。

不要求你留下幾十個文字組成的文章。

但是至少也得四五個字吧?

哪怕是四五個字組成的刻符,那也勉強算的上是能證明文字誕生了。

因為四五個字,按照華夏古人的寫意文字傳統,已經可以承載很多資訊了。

比如我國的成語,大多不都是四個字四個字的。

四個方塊字,組成的成語,已經可以承載很多資訊了。

可惜,良渚發現的刻符,大多都是單子或者二字,根本不能組成完整的句子。

這讓所有考古人,都十分遺憾。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霸主影帝:他來自齊國

白鬍書生

站在夢與現實之間

陽臺胭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