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回到家中後,就開始向國內的朋友寫信,發動他的關係網,打探相關的人才,一連幾日都在此事上費心。

離開了書房,到了妾室的房中,沒有看到姑娘。

“黛玉呢?”

“我派丫頭去問了,姑娘正在看書呢。”

林如海聽到答桉,心裡複雜。

自家的姑娘,論容貌和才學,委實非常人可比,讓他欣慰。

女子無才便是德。

受這股風氣的影響,除了些許關於婦德的書籍,認得幾個字,很多富裕之家,不讓姑娘讀其他的書。

王熙鳳,李紈都是如此。

包括賈府的賈母,雖同為女人,但也說出女子不應該讀書,認得幾個字就夠了。

她這等地位都是如此想法,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林如海不是老古董,雖然面上沒有表態,實則內心是受到很多興起思想的影響。

例如福建的泰州學派中,已經去世三十年的一名大儒,生平提倡男女才智平等,女子也應該學道學,批判夫權。

此等言論當然大受攻擊。

不過對方既然能被稱為大儒,當然有他獨特的優點,終歸讓不少人被其思想影響。

其中之一就有林如海。

否則。

他也不會專門請先生,從小教授女兒讀書。

但也因為他當時的地位,顧慮受人彈劾,對於新學說,他從來沒有表露過支援的態度,隱藏的很深。

自從到了金州,受將軍的影響,才展露了他的想法,結合將軍的思想,整合成了一股新的學問。

夫權,父權,甚至林如海還未提出的君權。

都不應該唯權是瞻。

丈夫會犯錯,父親也會犯錯,更甚至君主,同樣會犯錯,而不是一味的順從。

如何兼顧君權的威嚴,又保證君權不被亂用。

也只有在遼東,深知將軍的思想,林如海才敢仔細的思考。

大周的思想有了很多的派別。

但是儒家主流的思想,仍然是不變的,不可動搖的地位。

“侯府來人了,接姑娘去玩。”

進來一名婆子說道。

“是誰派來的?”

林如海的妾室關心的問道。

“說是薛夫人。”

林如海的妾室,回頭看向林如海,林如海點點頭,那婦人才帶著丫鬟們去姑娘處。

薛家的姑娘,比自家的姑娘大三歲。

聽說兩人在賈府關係不錯,其母也經常照顧自家的女兒,對此,林如海不怎麼在意。

將軍家裡形勢太複雜。

同為賈府的姑爺,林如海深知王子騰的心機。

隨著自己在金州的地位越來越高,越來越受將軍的重視,林如海已經不太願意和秦夫人達成的默契。

秦夫人雖然和將軍相處最久,可她面對的挑戰太多,雖然為將軍生下了長子,實際上優勢並不大。

縱觀歷史。

長子與嫡子是不可繞過的問題,長子哪怕優勢巨大,最後往往敗於嫡子。

而將軍太年輕了。

林如海想到了更遠的情景,所以不太看好秦夫人。

對於女兒能否嫁給將軍,已經走上了學道之路的林如海,已經不太在意。

學道之道。

只此一道上,就讓林如海不在乎其他的慾望。

這項成就,遠超過世間的權勢,足以讓他在青史上,留下重重的筆墨。

為了不影響他的學道,他不太願意和將軍有姻親上的瓜葛,陷入未來的嫡長之爭。

林黛玉坐上馬上,去了侯府的西院。

西院是薛寶釵的院子,在婆子丫鬟的帶領下,林黛玉見到了薛寶釵,發現鶯兒也在。

丫鬟文杏親自為黛玉奉茶。

其實。

只要不遇到將軍。

將軍的目光,猶如看到一個新奇的事物,探究的眼神,讓林黛玉不安。

除了這一點,林黛玉還是很高興來侯府的。

她到底是閨房中的女兒,無法輕易在外露面,在家裡又沒有玩伴,實在是無趣。

侯府來了多次,也不陌生,加上都是她從小的熟人。

秦可卿在賈府教導了她許久,讓她明白了很多女兒家需要注意的事情。

探春,薛寶釵,她們三人,又是從小一起玩到大。

鶯兒,晴雯,香菱,林黛玉也都相熟,以前也經常一起玩。

還有侍書、翠墨、蟬姐,文杏等,雖然侍書等丫鬟不在,不過有林黛玉帶來的雪雁,紫娟,春纖。

一屋子的少女,唧唧喳喳熱鬧的很,毫無陌生之感。

“等下我們一起去秦夫人處吧。”

薛寶釵笑道。

林黛玉猶豫了一下。

“大公子不久要離開,遠去朝鮮,總是要去見一見。”

既然如此,林黛玉也不在擔心,不過她還是提議。

“要不要去找探春?我們一起過去吧?”

“你許久不來,不知道府裡的事,三妹妹忙得很,院子裡人來人往,我們都幾日沒有去她那裡了,就擔心會打擾她。”

侯府和賈府不同。

遼東誰最大?

平遼侯。

他的規矩就是規矩。

不喜歡家人之間有心眼,更不允許家人之間有等級,追求家人和和睦睦,所以各論各的。

探春和林黛玉同歲,薛寶釵比她們大三歲,不會讓將軍不開心,也不會讓探春生氣,所以仍以舊日姐妹相稱。

林黛玉久來府中,習慣了府中的風氣,索性也按照原來的叫,不然顯得她太特別。

一行人去了東院。

秦可卿的院子裡,晴雯等人早就來了。

唐晏乾出生後,還是晴雯先抱的,在襁褓之中,那時的唐晏乾就最依戀晴雯。

“晴雯姨母,你別哭了。”

小兒唐晏乾,猶如大人的模樣,反而安慰起了晴雯。

葛藟進來說道。

“薛夫人,姨娘,林姑娘來了。”

唐晏乾離開金州時,家裡沒有這許多人,回來過了一個年,仍然不適應。

但是他的娘,還有他喜愛的姨母,和眾人都很熟,所以他乖巧的站起來叫人。

“我覺得等老爺回來,我們應該向老爺說說,讓小乾多留幾日,又不耽誤什麼,何必如此催促。”

晴雯膽子最大,她沒有忌諱,什麼都敢向將軍說。

也是眾人羨慕的物件。

秦可卿和將軍感情深厚,但是她的環境不同,多年和賈府的暗鬥,讓她無法輕易的表態。

她不想鬥,只想和將軍朝夕相處。

但是賈府當初不放過她,各種招數,甚至提出要把她的兒子送去京城,送入賈府撫養。

為母則剛,所以她堅強的站了出來。

薛寶釵聽到晴雯的話,默默的低下頭,當做沒有聽見,這麼多人,不需要她說話。

果然。

鶯兒擔憂起來。

“只怕老爺不會同意的,老爺在公事上,從來不會改變主意,我怕會讓老爺生氣。”

鶯兒,晴雯,香菱,她們三人都是丫鬟出身。

但是鶯兒有自知之明。

比起她們二人,鶯兒知道自己的容貌,比不過她們,生怕會讓老爺生氣,把小時候和老爺相識的這份情誼消耗光。

有人提出了擔憂,當事人秦可卿就不能不在開口。

“你不要為難她們了,老爺的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的,何必引起老爺的不快呢。”

“哼。”

晴雯哼了一聲,她不怕老爺,不過她也不傻。

因為旁人的態度而生氣,晴雯悶悶不樂的抱著小乾。

“老爺回來了。”

院子裡有人喊道。

眾人紛紛起身,林黛玉躲在薛寶釵身後。

以前她是會避的,來侯府次數多了,時間久了,避不了,也習慣了,就不在特意避了。

唐清安進屋後,看到了一屋子的女人,心中有些不滿。

不是對她們的不滿。

看向了唐晏乾。

“你弟弟們又不知跑哪裡野去了,你是他們的大哥,理應把他們管起來。

你帶著人去找到他們,看看他們在做什麼。”

聽到父親的話,唐晏乾顧不上母親和姨母,高興的離開。

“那個臭小子,自己可是有父親的命令,要好好的教訓教訓他。”

邊走邊想,已經安耐不住了。

小弟唐晏桕焉兒壞,那點小聰明,如何瞞得住唐晏乾,早就想找個機會,正大光明的讓他知道哥哥的厲害。

看著兒子離去的背影,唐清安滿意的點點頭。

這才是男孩子該做的事情。

晴雯讓開了她原來做的位置,唐清安走上去,做到榻上,笑著讓眾人都坐。

秦可卿是屋子的主人,等唐清安話音落,就在炕桌的另一邊坐下。

鶯兒坐到了榻前的矮凳上,周氏從外間又搬來一個矮凳,裡間的椅子還有兩張。

薛寶釵讓林黛玉和晴雯坐椅子。

晴雯讓薛寶釵和林黛玉做椅子。

林黛玉讓薛寶釵和晴雯坐椅子。

等周氏搬進來矮凳,晴雯直接坐了上去,見狀,薛寶釵才拉著林黛玉坐到了椅子上。

葛藟和兩名丫鬟,送上了乾果點心,用盤子裝起來,放在桌面。

唐清安剛想要靠,秦可卿就遞過來了一個枕頭,放在榻背下,墊著唐清安的背。

唐清安早已習慣了,順手抓了一把敲開的核桃仁,看向了林黛玉。

“林公最近可好?”

自從上回一別,唐清安已經幾日沒有見到過林如海。

人才分很多種。

有些人才是無法靠著培養就能培育出來的,是可遇不可求的。

林如海就是這種人才。

他做的事情,都是關於金江鎮未來的大計之事。

不顯山不露水。

前兩年的設立官府,正因為有林如海的指導,減少了金江鎮犯錯的風險。

金江鎮在遼東設立府衙制代替衛所制。

是這片土地上,兩百多年未有之事。

雖然不算是摸著石頭過河,但是能不出錯的情況下,順利的變動,林如海功不可沒。

更有林如海正在摸索的學道之事。

關乎未來金江鎮的政治核心,是千秋萬業的根基所在。

唐清安覺得無論如何重視林如海都不為過。

所以先和林黛玉說起話來。

“小女代家父謝過將軍關心,家父最近常在書房,並不清楚家父在做什麼。”

唐清安點點頭。

“林公辛苦了。”

他不知道林黛玉在這裡,但也知道自己的出現,會讓眾女無法放鬆,所以簡短的和秦可卿等說了幾句話,就起身離開了院子,去了正院看探春。

有些人的眼神是不捨或者愛慕,甚至埋怨。

唯獨林黛玉悄悄鬆了口氣。

每次見到將軍,她都感到不自在。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科幻:遙遠的彼岸

無名氏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