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白雲。

地面上一頂接一頂的帳篷,就像草地上的白雲一樣。

牧民們如往常一般,從柵欄裡趕出了成群成群的牛羊,場面十分的壯觀。

一名粗獷的漢子,親切的拉著賈鑑,從最大的帳篷中走出來。

賈鑑這段時間吃的全部是油水,可是又不能不吃,撫了撫滾圓的肚子,認真的聽著對方的話。

“我家歐沃老把都,青把都白洪大等,受了天朝撫賞厚恩五十年,今遼東欲剿殺皇臺吉,我願出力報效。

發帳房三百頂,傳調朵顏,狹暈大等帳房一千頂同去寧遠,共同出擊北鎮。”

歐沃即是爺爺。

哈喇慎部首領罕孛羅勢,當眾告知賈鑑。

按照年前的計劃,開春後,賈鑑再一次的出訪東部蒙古各部,和上一次的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前番的蒙古臺吉們,或嚇或善待,總體上是扭扭捏捏的,各種藉口拖延,不願意做出承諾。

今年隨著蠻族大汗,皇臺吉的使者入草原下令,徵集蒙古軍兵,將與金江鎮大戰,各部蒙古臺吉皆不願受命。

蠻族的頹勢,蒙古的臺吉又不傻,看的一清二楚。

原本就是因為蠻族兵峰強盛,又因為大首領宰賽被俘,導致被蠻族老奴拿捏,分而擊破。

最後抵抗不過蠻族兵峰,才和蠻族結盟。

現在有了金江鎮,讓蠻族碰了幾次跟頭,蠻族想要他們各部,去幫助蠻族和金江鎮硬碰硬,哪有這麼好的事情。

對於金江鎮,蒙古各部已經深知其實力。

對手是金江鎮的話,就算大勝了,蒙古各部也得不到好處。

這番打仗,完全是為蠻族火中取栗,因此很多臺吉,已經打定了主意兩不相幫。

甚至很多看蠻族不順眼的部落,心中一直覺得憋屈的,或者是仇恨的,做下了決定出兵幫助大周。

和歷史中的形勢一樣。

後金全奪遼東時,各部蒙古部落,皆出兵協助大明守衛,當時兵潰民亂的山海關,當時各部騎兵合計高達數萬騎。

給了後金有力的威懾,使其沒有繼續深入靠近山海關。

賈鑑出使遼西長城外的蒙古諸部,寧遠的忠順王是知道的,並大力支援。

金江鎮準備和蒙古決戰,忠順王則準備收復北鎮。

如果有數萬蒙古騎兵的幫助,那麼他不但可以收復北鎮,甚至南下威逼蠻族大營。

因此承諾賈鑑可以代表他。

“以到寧遠為期,每騎每月給米三鬥,布八匹。”

賈鑑沒有讓蒙古部落白出力,給了回報,雖然不多,只價值一兩五錢。

可是對於蒙古部落來說,卻足夠多了。

幫助蠻族打仗,他們可沒有兵餉,還要自帶乾糧。

大周目前雖然窮困,可是比起周邊的勢力,那還是富裕的,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國內的營兵,一個月兵餉是一兩五錢,糧餉五斗,比賈鑑承諾給蒙古兵的還要多。

聽到賈鑑主動的承諾,哈喇慎大酋罕孛羅勢,越發的滿意了。

他為人性格豪爽,不願意談利,可對方不能當他是傻子,真的就不談了。

他可以不談,對方要主動談,這才是真朋友嘛。

哈喇慎大部的舉動,猶如撕開了一道本就不堅固的口子,賈鑑接下來的行動,連連順利。

伯彥,蒙古部落的臺吉黃臺吉,並中軍打打戶歹彥恰等,皆願意出兵支援大周。

又朵顏衛屬三十六家,或兩不相幫,或同意協助大周,有速不的、暖太等先後同意出兵。

不但如此,把以前跟隨蠻族俘虜的人口,送回給了寧遠。

這些部落,正是歷史上,出兵幫助大明的部落,並且同樣的送回人口。

哈喇慎部落,繼續往東行,最大的部落就是靠近義州的敖漢部。

敖漢部情況十分複雜。

不論是前明還是大周,地方官員都搞不清楚,向朝廷的上疏,對敖漢部的人名搞的很混亂。

前明,大周的公文中。

歹青與都令,小歹青與抽扣兒等等,各自矛盾,連敖漢部首領到底是誰夠搞不清楚。

敖漢部是察哈爾部八個鄂托克之一,乃本部大部落,一直參與察哈爾強硬對抗大周的行動。

百年間,常聚眾高達六萬,十萬騎入侵長城。

一直到蠻族的崛起,才逐漸停止了對抗大周。

拱兔部向來和大周交好,如今的首領王達子,他親自為賈鑑提供了詳細的情報。

例如現在敖漢部的大首領歹青,他的名字也不是歹青,但是大周是這麼稱呼的。

歹青是敵視蠻族的,不過他的兒子都令,以及他的弟弟抽扣兒部落,卻認為蠻族勢強,應該加入蠻族。

此去如果遇到都令,或者抽扣兒的人馬,會有一些風險。

賈鑑本來就得到過將軍的告戒,因此專門請了忠順王派了幾十騎保護他。

王達子認為不夠,主動派了部落百騎加入隊伍,護送賈鑑到敖漢部。

賈鑑謝過王達子,領著百餘騎前往義州外的草原,尋找敖漢部本帳所在。

蒙古大部之間,還有眾多的小部落,甚至幾帳,十幾帳的自由民,誰接管此地,就服從誰的管理。

百餘騎兵,除了大部落,沿途的小部落,沒有人會騷擾,賈鑑也不會騷擾這些小部落。

隨著他從西向東,金江鎮的使者在草原上,訊息逐漸傳遞開來。

金江鎮的使者在草原上。

歹青得知這個訊息後,心中開始猶豫。

數年前蠻族攻陷北鎮,義州也匆匆失陷,周軍或撤或潰,大量的糧食被丟棄在關外。

這些糧資無人敢運,蠻族全力攻打北鎮,也暫時沒有安排人來運回去。

周邊的小部落,畏懼蠻族的威勢,不敢虎口奪糧。

他得訊後,如何會如此膽怯蠻族,因此安排本部牧民來搬運糧食,這也不算得罪蠻族。

可蠻族竟然派兵攻打了他的牧民,不但糧食都被搶去了,還被俘虜了眾多牧民。

被殺了數百人,生擒了上百人,引得歹青大怒。

他本來礙於形勢,準備忍氣吞聲。

可老奴回沉陽後,竟然派來使者斥責,什麼上天卷他,山海關以外都是他的地界。

邊外之蒙古,若越入邊內,則亦出邊外報之。

此時老奴已經病重,是皇臺吉以老奴的名義,警告的歹青,歹青不知道具體。

不然會更加生氣。

老奴年齡大,威望重,歹青還能勉強服氣,皇臺吉一個小輩,如何敢這麼藐視他。

一直都以為是老奴的手筆。

大周的使者來意,他又不傻,當然是想要拉攏他們,一起對抗蠻族。

和旁的部落不同,敖漢部乃草原大汗本部察哈爾部眾,多年強硬對抗大周,雖然沒有勝利,可是內心卻非常得意的。

大周使者還未至,他心中已經思量好了,如何在大周使者面前耀武揚威一番。

“阿布,我聽到有大周使者要來,阿布千萬不要被周人騙了。”

歹青的兒子,都令急匆匆的趕來。

聽到兒子的話,歹青沒有回應。

要不要和大周結盟,他內心是願意的,共同對抗蠻族,不過一時間放不下臉面。

“蠻族勢大,我們吃了多次的虧,再冒犯蠻族,萬一蠻族來攻打我們,大周又指望不上,阿布可要想清楚了。”

都令大聲的說道。

都令不是妄言。

原本長城外的蒙古各部,很多都支援大周,可是面對蠻族的報復,大周又無力支援。

而各部最大的首領,宰賽被蠻族俘虜,群龍無首,而本部察哈爾,又對他們虎視眈眈。

眾部落形不成合力,無力獨自對抗蠻族,如此形勢,才皆放棄大周,被迫和蠻族結盟。

都令還很年輕,所以從小就聽蠻族的威勢長大,內心對蠻族有所畏懼。

而大周連年敗退,在他心中,不是值得信任的盟友。

就算大周有錢糧,可是當面對蠻族的進攻,大周光支援錢糧又有什麼用呢。

“支援大周,我們部落雖然能寬裕,但是會有滅族之禍,支援蠻族,我們部落雖然貧瘠,可是卻能保留下來。

阿布要想清楚,我支援蠻族。”

都令逼迫父親表態。

“我不會和大周結盟的。”

歹青向兒子說道。

得到了父親的準信,都令離開後,內心卻還是不放心,對於父親,他很瞭解。

如今年邁的父親,平生最自豪的,就是當初聯軍十萬,入侵遼東。

他認為這是他的功績。

周邊哪個部落能像他一樣,做到這等威勢,常以此吹牛,哪怕是幾十年前的事情了。

當年在大周和蒙族之間的牆頭草,蠻族漸強,接連大敗大周,並且威逼蒙古,父親是非常不樂意看見的。

都令思來想去,最後去了叔叔的部落。

抽扣兒聽到侄兒的擔憂,對自己的親哥哥的性子,他也很瞭解。

“不然咱們截殺大周的使者。”

都令搖了搖頭。

“如果我們這麼做,阿布一定會嚴懲我們。”

“那怎麼辦?周人巧言令色,一定會讓阿哈昏頭,做出對部落不利的決定。”

抽扣兒肯定自己的大哥,一定會和大周使者聯盟的。

“派人去通知皇臺吉,讓他自己想辦法。”

都令準備借刀殺人。

即能討好蠻族,又能解決麻煩。

抽扣兒贊同侄兒的主意,派了自己帳中的騎兵,趕去了沉陽。

……

“我說為什麼許多蒙古部落,至今未回覆我,原來是大周的使者,在破壞我的結盟。”

皇臺吉收到抽扣兒派人傳來的訊息,大驚失色。

蠻族深知他們和蒙古的盟約極不穩定,是單方面靠著實力,強迫對方遵守約定。

哪怕是如此,他的使者去草原,一定要帶領眾多計程車兵,不然就是有去無回。

這一隻都是他擔憂的問題。

怕什麼來什麼。

“阿克敦。”

皇臺吉連忙招來阿克敦。

“你率騎入草原,務必截殺大周使者。”

阿克敦領命。

回去後點了千餘騎,從關外直奔敖漢部的草原所在。

草原茫茫,一望無際。

想要尋人猶如大海撈針。

不過有內應抽扣兒的人帶路,很快就摸到了敖漢部前沿,大大提高了搜尋到大周使者隊伍的機率。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召喚烽火狼煙

咕嚕嚕的扇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