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山後面就是湯河。

一些精疲力盡,翻了無數大山的陌生人,出現在了湯河岸邊,望著大河發呆。

朝鮮府使權申旭,同樣在朝鮮士兵中,沉默的沉思接下來該怎麼辦。

蠻族因為要對抗龐大的聯軍,抽調了一切可以抽調的力量,已經顧不上太多的地方。

長白山脈的連山關,甜水堡一帶的兵力,也都抽調一空,只剩下不多的警戒兵力。

沒人認為金江鎮會分兵,金江鎮的確沒有分兵,但是金江鎮把朝鮮軍分兵了。

就算如此,唐清安也沒有指望朝鮮軍能發揮多大的作用。

不過是想著朝鮮的衛所軍其實就是民夫,戰場上多了反而不利,因此分了一部去發揮些牽制的作用。

這數千朝鮮軍,反而超過了所有人的預料,最先達成作戰目的,突破這一帶的關卡抵達遼陽。

但是權申旭並沒有太過高興,因為他有自知之明。

前方百里外,四十萬戰兵的戰場。

有大周帝國,蒙古健兒,金江精兵,蠻族勇士,任何一方拿出來都不是朝鮮可以應對的。

偏偏是他所帶領的數千朝鮮衛所兵,抵達了蠻族的腹地。

那麼接下來他該怎麼辦呢?

金江鎮沒有預料到朝鮮軍會作戰成功,畢竟前番就連金江軍在連山關,都碰的頭破血流。

因此金江鎮只說讓朝鮮軍牽制蠻族的精力,並沒有做出朝鮮軍突破到遼陽後的作戰計劃。

那自己是該進攻遼陽,還是派人去傳報金江鎮,等待金江鎮的佈置呢。

士兵們露出了高興的神色,紛紛在河邊狂歡,權申旭皺著眉頭,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

繼續打下去,深入蠻族腹地,他不敢。

不打,就這麼觀望,錯失良機,又怕得罪平遼侯,日後被平遼侯怪罪。

平遼侯去年送子入朝,此舉不但感動了朝鮮國主,兩班貴族,就連朝鮮的百姓,談起此事人人興高采烈。

小國小民的尊嚴,第一次感受到了。

所以如果真的引起平遼侯的責罰,權申旭覺得自己扛不住這個壓力。

幾名來河邊洗衣服的婦人,發現了河對岸的朝下士兵,嚇得落荒而逃。

此舉引起了朝鮮士兵們的興奮,在河對岸大呼小叫。

很快。

出現了陌生計程車兵,引起了附近的注意。

不時有騎手達到此處,觀望對面計程車兵,朝鮮士兵得到命令,拉弓射箭逼退河對岸的騎手。

朝鮮士兵突入到了湯河,這個軍情緊急送往了遼陽。

遼陽乃重城,絕對不容有失。

一邊派人去告知皇臺吉,一邊收攏各地的蠻丁,嚴守遼陽城,緊閉城門。

至於出兵攻打河對岸的朝鮮軍,遼陽不敢冒險,本來就沒有多少兵力,如果遼陽失落敵手。

海城前方的蠻族大軍將陷入絕境,彈盡糧絕,誰都不敢賭。

這個軍略,優點是保證了遼陽不是,缺點是地方上對漢民的管控,陷入了低谷。

蠻族的騎士退走了,零星的漢民,有膽子大的來到河對岸,問話對面是否金江鎮的人。

權申旭不但懂漢話,還會些漢字。

軍中有兩千五百駐守鎮江多年,為金江鎮效力的朝鮮軍,這些士兵大多都學會說口語。

因此雙方隔著大河,對喊起來。

漢民得知是為金江鎮效力的朝鮮軍,管他是哪裡的兵,只要是金江鎮的就行。

立刻引發了河對岸的激動,一個個漢民開始拖家帶口的,開始試探渡河投奔對岸。

蠻族佔領遼東的時候,因為管控力不足,所以把各地的大戶,百姓都遷移到腹地。

遼陽,沉陽一帶的遼民人口密集,而且村落中的蠻族人口富裕。

現在隨著蠻丁的離去,各處的蠻族都收到了報復,遼民牽走,拿走被蠻族搶去的物資。

帶著牛羊,糧食,拖車絡繹不絕的聚集到了河邊,成為了一個亂糟糟的龐大場景。

權申旭見此,心中鬆了一口氣。

他知道平遼侯看重百姓,如果他收攏這些百姓,就算他後面沒有寸功,平遼侯也一定會重賞他。

因此權申旭派了朝鮮軍渡河,到河對岸紮營,即防守蠻族的攻擊,又組織遼民過河。

有了朝鮮軍的幫助,遼民渡河的速度越來越快。

這麼多遼民權申旭管不了,讓他們獨自去投奔鎮江。

彷彿一個沙袋漏了一個口子,先是周邊的遼民蜂擁趕來,而各地都無力阻止遼民逃離。

甚至有的地方的遼民,集體做出決定,帶著村裡的積蓄,一路大搖大擺的離開。

一傳十,十傳百,百傳萬。

遼陽這片大後方,無數的遼民猶如螞蟻搬家似的,形成一道道黑線,往湯和而來。

終於形成了一股風潮。

連本溪,沉陽各地的遼民,都打著膽子逃跑,甚至因為蠻人的阻止,引起了對抗。

十餘萬青壯在前線,加上民夫等等,還有各城池的守軍,偌大的遼左,蠻族在地方上沒有多餘的力量。

沒有蠻兵在當地,因此很多蠻人婦孺老弱,不敢阻攔遼民奔逃。

如此下來,就不只是權申旭此處,各處都有遼民往南而走。

皇臺吉最先得知此資訊。

得聞後方有朝鮮軍出沒,他無可奈何,又得知大量的遼民逃離各地,同樣無可奈何。

只能放權各地,嚴令各地務必保證遼陽不失。

“是該撤軍了。”

皇臺吉自言自語道,但是無人可以回覆他,他身邊的蠻族老將越來越少了。

可是又怎麼撤呢。

“蠻軍好像有點不對勁。”

各方的軍情彙報過來,軍司商議後,報告了唐清安,但是眾人看不清楚蠻軍的意圖。

因此只能嚴令各地小心提防。

權申旭也派了士兵,翻山越嶺,從長白山脈中繞路,抵達大片嶺墩,然後在北上營口。

所以當唐清安得知此訊息後,才徹底清楚了蠻族大軍的意圖。

“蠻軍在為撤退做準備。”

謝友成不敢肯定,但是又有六成的把握。

“不能讓蠻軍輕易撤退。”

其餘人紛紛提議道,認為應該命令各軍牽制蠻族,乘勝追擊。

“讓鎮江方面立刻統計情報,送到我這裡。”

唐清安得知朝鮮軍竟然收復了連山關一帶,抵達了湯和,並無數的遼民投奔鎮江。

讓軍司趕緊來商議接下來的形勢,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謝友成等人得知後,目瞪口呆,他們倒是小瞧了朝鮮軍,如果一開始就讓朝鮮軍突襲遼陽。

沒有防備的遼陽,說不定還真讓數千朝鮮軍拿下了。

“這不可能。”

徐輝搖了搖頭。

朝鮮軍之所以率先抵達目的地,是因為這裡的戰場掏空了蠻族的力量,才讓朝鮮軍順利的突破。

而朝鮮軍的戰鬥力並沒有改變,想要以數千朝鮮軍攻破蠻族重城,此事絕無可能。

眾人就朝鮮軍有沒有可能攻破遼陽,開始了爭論。

“不論朝鮮軍能不能攻破遼陽,現在蠻族陷入了被動,反正是不能讓他們撤離此地,耗死他們。”

有官員說道。

唐清安倒是想到了另外的思路。

“存地失人,存人失地。”

聽到將軍開始說話,眾人都安靜了下來。

而唐清安的思路越發的清晰起來,戰事的勝利,有時候並不在戰場,隨著他的地位提高。

原來時空所學到的知識,理解的越來越深,也越來越感到佩服。

就如這句話。

他已經看到了自己的勝利。

“遼民投奔我,我增加一分的力量,而蠻族損失遼民,則損失一分力量。

此消彼長,這場決戰已經因為遼民的選擇,金江鎮獲得了勝利。”

各方勢力中。

蠻族的傷亡最大,其次就是朝鮮軍和金江軍,然後是國內援軍和蒙古軍,錦州軍傷亡最小。

現在隨著戰場上各方心思各異,導致於戰場陷入僵局。

蠻族進退不得,金江鎮同樣進退不得。

但是戰事必須要分個勝負,不然來年金江鎮要獨自面對蠻族,會消耗更多的力氣。

現在不同了。

蠻族境內的遼民,投奔金江鎮的越多,蠻族的元氣將消耗的越快,來年蠻族得不到補充。

而金江鎮得到了補充,那麼金江鎮的實力,將越來越強,根基遠超過了蠻族。

唐清安把自己的思路想眾人解釋完,最後笑道。

“投奔金江鎮的遼民越多,我們將進退自如,不管局面如何變化,我們都立於不敗之地。”

眾人紛紛醒悟,稱讚將軍睿智。

謝友成因此提議。

“當前務必讓鎮江緊急接應遼民,並妥善安置,清點人口,另外就是田畝。”

聽到謝友成的話,唐清安頭痛了起來。

這些年他聽到最多的就是田畝二字,原來是馮勝之,顧應時兩人掛在嘴上。

現在兩人不再此地,負責後方的民政,供應大軍等。

倒是軍司的謝友成主動提了出來。

謝友成並不是妄言。

忠順王比他們更加靠近海州,根據他對將軍的瞭解,至少目前不會和朝廷翻臉。

那麼根據如今的局面,蠻軍如果撤退,海州一定會在金江軍抵達之前,落入忠順王手中。

“命令各部,死盯蠻軍動靜,不可讓蠻軍順利撤退,務必牽制各處蠻軍。”

唐清安下定了決心。

蠻軍必須消滅。

任何事都不可能萬無一失,而此舉一箭三凋,即能牽制蠻軍,又能為遼沉各地遼民,爭取更多的時間。

同時,就算最後忠順王獲得海州,也只得空城,人口全部到了金江鎮。

檢測到你的最新閱讀進度為“第九十七章 爭雄”

是否同步到最新?關閉同步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靠網購物資:殺穿整個古代

壞蛋是怎樣煉成的

我在大明想統一

緣明